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文明

作品数:73 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值模拟
  • 13篇喷管
  • 12篇音速
  • 12篇超音速
  • 10篇污水
  • 9篇油田
  • 8篇电絮凝
  • 8篇絮凝
  • 7篇含油
  • 7篇稠油
  • 6篇含油污水
  • 5篇天然气
  • 4篇旋流
  • 4篇双组分混合物
  • 4篇水蒸气
  • 4篇激波
  • 4篇传热
  • 3篇动特性
  • 3篇药物

机构

  • 47篇中国石油大学...
  • 3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石化石油工...
  • 3篇浙江浙能天然...
  • 3篇中国石油管道...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石化广州工...
  • 1篇胜利油田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石化中原石...

作者

  • 73篇蒋文明
  • 31篇刘杨
  • 30篇刘中良
  • 13篇庞会中
  • 11篇孙俊芳
  • 11篇边江
  • 10篇鲍玲玲
  • 8篇曹学文
  • 6篇刘恒伟
  • 6篇鲍玲玲
  • 5篇张建
  • 4篇邓展飞
  • 3篇张新军
  • 2篇李国森
  • 2篇李玉星
  • 2篇李志彪
  • 2篇张培远
  • 2篇李琦瑰
  • 2篇冯亮
  • 2篇刘吉东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工业水处理
  • 3篇中国科技信息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天然气与石油
  • 3篇天然气化工—...
  • 2篇化工科技
  • 2篇应用化工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被引量:6
2023年
针对氢能具有近乎零排放、易储藏运输及燃烧热值高等特点,在能源革命中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对世界各国氢能源行业政策进行了动态分析。从制氢技术原理、优缺点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了氢能产业链的情况,包括上游氢气制取、中游氢气储运和下游氢气应用的发展状况。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目前氢能产业链中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方案,并给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赵玉晴蒋文明刘杨
关键词:氢能制氢新能源产业链清洁能源
二氧化碳超音速分离实验系统设计及性能预测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研究超音速分离管对Air-CO_(2)混合气体的分离效果,设计并搭建了室内高压超音速旋流分离实验系统。通过HYSYS过程模拟软件和超音速旋流分离等效模型对Air-CO_(2)混合气体脱碳过程进行模拟,并分析了该实验系统的脱碳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该系统可以满足超声速分离器的工作要求,将部分CO_(2)气体从Air-CO_(2)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超声速分离管入口压力导致入口温度上升,CO_(2)脱除率增加;增大入口CO_(2)摩尔分数导致入口温度下降,CO_(2)脱除率增加。
蒋文明陈佳男来兴宇刘杨
水平管路水环输送稠油减阻模拟实验被引量:8
2019年
随着石油开采的增加,黏度较大的稠油输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自主设计的两相流水环输送稠油实验系统,模拟并开展了水环输送稠油实验。拍摄了水环发生器在不同间隙尺寸下的流动流型,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环输送稠油减阻效果。结果表明:水环输送可以大大降低管道输送过程中压降;结合实验和模拟,水环发生器间隙尺寸在0.9~1.4 mm时,水环的减阻效果最好;流速增加会增大单位管道上的压降,降低水环输送的减阻效果。
吴君强蒋文明杜仕林刘杨
关键词:黏度两相流压降减阻
一种空气除尘加湿罐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空气除尘加湿罐,该加湿罐用于对压缩空气水洗除尘,同时还可以对气体进行加湿。该加湿罐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捕雾器和多孔散气筛。进水管设置在罐体的侧壁,出水管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在罐体的下部...
刘中良蒋文明鲍玲玲庞会中孙俊芳
文献传递
90°弯管内高黏原油水环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环状流输送稠油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水环输送高黏原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过弯管等部件,在弯管中离心力的作用下核心油流靠近壁面,容易失稳。运用FLUENT软件,采用VOF模型针对90°弯管进行油水环状流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不同界面张力的对比研究其维稳特性。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对90°弯管中水环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模拟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增大至0. 25 N/m时对水环通过90°弯管的维稳效果最好。
吴君强蒋文明杜仕林刘喆
关键词:弯管稠油数值模拟
输气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天然气输气站场是天然气管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管网的安全稳定性和企业的发展。传统“分散监控、运检分离”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效率低且故障响应时间长。为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近年来浙江省天然气输气站通过实施区域集中监控管理整合人力资源,通过建立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缩短故障响应时间,进一步满足管网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实现并了企业的提质增效。本文以浙能天然气运行公司为例,对天然气输气站场在集中监控背景下建立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方式。
刘承松艾素萍王天宇蒋文明
关键词:输气站场天然气管网系统安全稳定性人力资源
Laval喷管内激波位置的计算及制冷性能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明确激波在Laval喷管内的发生位置,能够为设计及优化Laval喷管线型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Laval喷管的制冷性能和整个天然气超音速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文中对Laval喷管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不同背压条件下Laval喷管内激波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研究不同背压条件下Laval喷管内气体马赫数、压力和温度分布,对喷管制冷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持Laval喷管入口压力不变,随出口背压增大,激波位置逐渐从喷管出口向喷管入口方向移动,气体受到激波的影响,在喷管所能达到的最大马赫数不断降低,所能产生的最低温度不断上升,喷管的制冷性能越差;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刘杨边江郭晓明曹学文蒋文明
关键词:激波位置数值模拟制冷性能
天然气超音速脱水除液净化分离撬装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超音速脱水除液净化分离撬装装置,属于热工节能净化装置,主要应用于天然气脱水除液净化分离领域。本装置由气体净化装置和气体分离装置组成。湿天然气进入分别进入超音速分离喷管,温度降低,天然气中的水和重质烷烃...
刘中良鲍玲玲蒋文明庞会中孙俊芳
文献传递
雄安新区埋地原油管道泄漏扩散模拟计算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环保法的发布以及国家新标准的发表,对环保监测及治理要求日趋严格。借助Fluent软件,以雄安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X油田的油品性质为基础参数,对原油管道的泄漏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已泄漏的油品在土壤中扩散速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油品的泄漏体积随着泄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且泄漏时间越长,被污染的土壤体积的增率越小;当泄漏时间足够长,泄漏到达一定范围会产生边界回流,随后压力场接近稳定,泄漏状态也逐渐趋于稳定,油品不再向土壤中扩散。以上原油在土壤的扩散特性规律,为制定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方案提供了参考。
邵艳波梁香娜宋晓娟张志贵刘若楠蒋文明
关键词:埋地管道FLUENT
室内立式水环实验系统构建与研究
2023年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蒋文明海类游杨旭东刘杨唐建峰
关键词:稠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