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巨结肠
  • 3篇免疫
  • 3篇结肠
  • 3篇巨结肠
  • 2篇血清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SDF-1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室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细胞

机构

  • 13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作者

  • 13篇杨涛
  • 4篇沈太伟
  • 4篇赵志国
  • 3篇梅艳芳
  • 2篇王艳春
  • 2篇高福洋
  • 2篇杨波
  • 2篇王晶华
  • 1篇高艳飞
  • 1篇冯军
  • 1篇龚志平
  • 1篇汪和华
  • 1篇姜浩
  • 1篇张歆萍
  • 1篇刘冰慧
  • 1篇张化玉
  • 1篇杜建文
  • 1篇马琳
  • 1篇杨波
  • 1篇李云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转化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镍纹蛋白样蛋白、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究镍纹蛋白样蛋白(METRNL)、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T2DM患者235例,根据是否伴有CAS分为CAS组(126例)和对照组(109例)。将CAS组根据CAS的严重程度细分为3个亚组[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26例)、斑块形成组(41例)、颈动脉狭窄组(59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同时检测血清METRNL、sTRE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ETRNL、sTREM-1与C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AS组血清METRNL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sTREM-1水平显著升高(P<0.05)。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狭窄组血清METRNL水平依次降低(P<0.001),sTREM-1水平依次升高(P<0.001)。METRNL与CA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rs=-0.422,P<0.05),sTREM-1与CA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535,P<0.05)。高血压史、sTREM-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CAS严重程度(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354、2.165、1.642、1.94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580~7.119、1.296~3.618、1.238~2.177、1.188~3.178,P<0.05],METRNL是保护因素(OR=0.768,95%CI为0.640~0.922,P<0.05)。结论 T2DM伴CAS患者血清METRNL水平降低,sTREM-1水平升高,与CA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田娜陈世宏杨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凋亡细胞调控巨噬细胞表达IL-12家族细胞因子的水平
2020年
目的观察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家族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RAW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LPS组)、凋亡细胞刺激组(apo组)、脂多糖+凋亡细胞刺激组(LPS+apo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刺激前后mIL-12p35、mIL-12p40、mIL-23p1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各组激活的RAW细胞培养液中IL-10、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 2,PGE 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结果RAW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组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po组,LPS+apo组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po组,低于LPS组(P<0.05)。LPS组和LPS+apo组IL-10、PGE 2、TGF-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LPS+apo组TGF-β浓度高于对照组和LPS组(P<0.05);LPS组和LPS+apo组IL-10、PGE 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细胞抑制活化巨噬细胞IL-12p35、IL-12p40、IL-23p19 mRNA的表达。凋亡细胞对IL-10和PGE 2分泌无影响,但促进TGF-β的分泌。
刘冰慧龚志平梅艳芳杨涛冯军钱雪松
关键词:巨噬细胞凋亡细胞白细胞介素12
NF-κB 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胃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和Ap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二者间相关性。结果: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Apaf-1蛋白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二者蛋白表达变化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均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NF-κB蛋白和Apaf-1蛋白表达为负相关(rs=-0.3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F-κB蛋白和Apaf-1蛋白表达异常,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望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杨波杨涛杨东霞张歆萍孙海宁李佳欣
关键词:胃癌核转录因子-ΚB免疫组化SP法
SDF-1在先天性巨结肠正常段痉挛段表达情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中肠神经细胞的表达与差异情况,探索先天性巨结肠形成的另一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壁组织中SDF-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差异的相关性。结果:移行段与扩张段肠壁各层组织中均检出有SDF-1的蛋白表达,而狭窄段各层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与扩张段远端肠管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结论:SDF-1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演变过程,在细胞的定向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沈太伟高福洋张化玉沈亚丽杨涛赵志国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免疫组化SDF-1趋化因子
HR-HPV基因联合TV-CDFI在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本研究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检查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在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8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100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CIN组)、100例宫颈炎患者(炎性组),三组患者采用HPV E6/E7 mRNA检测法、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技术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鉴别诊断宫颈癌与宫颈上皮瘤变的价值;采用TV-CDFI检测宫颈癌Adler分级。结果显示,HPV E6/E7 mRNA检测法鉴别诊断宫颈癌与CIN患者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20.00%;HC2法鉴别诊断宫颈癌与CIN患者的灵敏度为97.62%、特异度为17.00%;HPV E6/E7 mRNA检测法鉴别诊断宫颈癌与宫颈炎患者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89.00%;HC2法鉴别诊断宫颈癌与宫颈炎患者的灵敏度为97.62%、特异度为92.00%。HPV E6/E7 mRNA检测法、HC2法鉴别诊断宫颈炎与宫颈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TV-CDFI检测宫颈癌Adler分级与疾病进展关系密切,因此,宫颈癌筛查时将HR-HPV检测与TV-CDFI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明艳姜浩孙亚男王艳春杨涛梅艳芳杜建文王晶华
关键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宫颈癌
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对提升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4年
介入手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导丝等置入体内,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治疗^([1])。医院感染是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室是进行介入操作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部门,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泛应用,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于2022年1月加强了对导管室易感的重点环节管理,包括: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机制等。
杨波白夜杨涛
关键词:导管室
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及与HP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人干扰素epsilon(INF-ε)及microRNA-2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负荷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80例,将其分别纳入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按照1∶1原则在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女性8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及HPV感染情况。比较三组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及不同HPV阳性情况。分析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与HPV负荷量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血清TGF-β_(1)、microRNA-21水平分别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INF-ε水平分别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宫颈癌前病变组血清TGF-β_(1)、microRNA-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NF-ε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HPV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负荷量1~100组、101~1000组、>1000组患者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HPV负荷量>1000组患者血清TGF-β_(1)、microRNA-21水平分别高于1~100组、101~1000组(P<0.05),INF-ε水平分别低于1~100组、101~1000组(P<0.05);101~1000组血清TGF-β_(1)、microRNA-21水平高于1~100组(P<0.05),INF-ε水平低于1~100组(P<0.05)。TGF-β_(1)、microRNA-21水平与HPV负荷量呈正相关(P<0.05),INF-ε水平与HPV负荷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TGF-β_(1)、INF-ε及microRNA-21水平不同,其中宫颈癌患者血清TGF-β_(1)、microRNA-21水平相对较高,INF-ε水平较低,且与HPV感染负荷量关系密切。
程明艳孙亚男周书杰田娜车娇子杨涛
关键词:血清MICRORNA-21宫颈癌癌前病变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2016年
目的:探索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2例先天性巨结肠中16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并发小肠结肠炎12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4例;术前患儿8例行结肠造口术,4例保守治疗,6例痊愈,2例死亡;术后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2例痊愈。结论:术前梗阻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是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及时解除梗阻并注意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提高治愈率。
沈太伟高福洋赵志国杨涛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
TBA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症(H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HDN患儿(溶血组),同时选取同期无溶血及黄疸的9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肝功能。分析溶血组TBA和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对比TBA、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检测HD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溶血组患儿的TBA、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血组TBA和DBIL、ALT、AST、ALP、γ-GT呈正相关(P〈0.01)。TBA检测HDN的灵敏度为92.22%,显著高于ALT(60.00%)和TBIL(76.67%)(P〈0.01)。结论:TBA测定对于HDN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马琳杨涛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新生儿溶血肝功能
趋化因子SDF-1在巨结肠大鼠模型中表达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在巨结肠动物模型病变肠管中肠神经细胞与正常肠管的表达与差异情况,探索先天性巨结肠形成的另一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实验探索巨结肠成因及知道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巨结肠大鼠狭窄段及正常大鼠SDF-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差异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大鼠结肠检出有SDF-1的蛋白表达,而巨结肠大鼠狭窄段各层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与扩张段远端肠管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结论:SDF-1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演变过程,在细胞的定向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沈太伟杨涛李云高玉军赵志国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SDF-1趋化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