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晶
-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探析被引量:4
- 2022年
-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佳佳耿虹陈都乔晶
- 关键词:民族村寨
- 镇村“产业—空间”格局的时空特征及组织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 2024年
- 小城镇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探索“产业—空间”格局的时空特征与组织机制是推进镇村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武汉主城区周边镇村产业为研究对象,以高德2012—2019年全量POI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核密度分析、趋势面分析、最近邻分析、空间均衡分析等方法综合研判镇村“产业—空间”的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并采用双重差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于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期内武汉镇村产业发生规模性扩增、且扩增速度逐年增速,空间分布由“散点集聚”状分布转变为由内向外的“圈层组团”分布特征;第二,总体层面的武汉镇村产业呈现出“凝聚型”的分布状态且趋于稳定;第三,街道层面的武汉镇村产业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态势,且非均衡特征初显。进一步探讨武汉镇村产业时空差异的组织机制,发现政策环境是镇村产业分布的催化动力,市场环境与设施环境是镇村产业分布的支撑动力。
- 徐里格范在予耿虹乔晶
- 城乡规划学科演进逻辑、面临挑战及重构策略被引量:13
- 2022年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为城乡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和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经历了从建筑学下设城市规划专业,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再到城乡规划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三部曲”。城乡规划学通过权力、社会、知识三重逻辑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作用,从顶层指引、外生推力、内生动力三个角度推动学科的发展与演进。由于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扰动了三重逻辑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从“响应国家治理升级、契合社会服务转型、顺应学科知识演化”三个角度,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适应策略,明确了以空间化为核心的学科本土化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必要性,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相关学科与专业修改设置的目的。
- 耿虹徐家明乔晶乔晶杨龙
- 关键词:城乡规划学学科建设演进逻辑
- 基于“自然屯—行政区”复合单元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协调评价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 2025年
- 统筹乡村区域“三生空间”协调有序发展,是破解乡村之间不平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统筹的背景下,乡村基层单元的空间冲突与适配矛盾仍普遍存在,但与之对应促进区域协调的单元调整方案却十分匮乏。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在“自然屯—行政区”单元的基础上构建满足乡村“三生空间”协调统筹需求的新评价单元。为探究地理单元、行政单元、复合单元对功能协调评价的差异适配性,构建“三生空间”功能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空间相关性模型比较3类单元下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识别“三生空间”相互冲突的典型区域。结果表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协调度在3类单元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相关性,在复合单元中表现最为显著,这表明“自然屯—行政区”复合单元更适合作为促进乡村区域整体协调的基本载体。同时,西秀区“三生空间”相互冲突的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聚集特点,研究结合复合单元的划定结果,进一步提出“三生空间”功能互补的针对性策略。
- 赵梦龙耿虹乔晶
-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 “伪逆城市化”背后的城乡关系与发展趋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逆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时的人口自由流动现象。我国部分城市目前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人口被迫流动...
- 耿虹乔晶杨龙
- 关键词:城乡关系人口流动
- 文献传递
- 基于区域经济联系的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
-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决策环节.特别是小城市,其经济联系的自主性相对大城市较弱,发展受外力的影响较大,所以如何正确确定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 乔晶陈都
- 关键词:小城市建设区域经济联系城镇化进程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的研究进程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建构与分析
- 小城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锚点与城乡要素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其规划研究的知识性总结与梳理对小城镇的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长期以来,小城镇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根植于本土情境的实践,针对其规划实践的总结性研究与梳理...
- 武丹乔晶
-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知识图谱CITESPACE
-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网级空间体系配置研究--以湖南省小城镇为例
- 小城镇是农村和城市沟通联系的关键节点,其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更是城乡统筹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调研报告作为研究基础,分析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配置的现状和...
- 耿虹乔晶申飞鹏
-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城乡统筹
- 文献传递
- 大城市周边镇村关系层级解构的特征、风险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8年
- 镇村关系是城乡融合中不可缺位的结构性因素,尤其在大城市周边,由于极核效应导致的要素越级流动极易导致镇村关系出现低水平均衡的状况,从而导致大城市外围塌陷的隐患。通过解析大城市周边镇村关系传统的层级结构与目前镇村层级解构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进一步分析了镇村层级解构对镇村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及风险,提出了镇村关系重构的策略,即构建多维耦合的镇村一体化发展系统,重构区域化、扁平化、适应性的镇村网络关系。
- 耿虹乔晶吕宁兴
- 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空间—社会”治理可持续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共同缔造四村为例
- 乡村空间治理常常存在物质空间难维护、社会关系难协调的双重困境,解决上述治理难题成为实现治理成效可持续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湖北省四个自然村的共同缔造实践案例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归纳共建机制、共治模式、共享成果...
- 李昱甫乔晶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