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静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诗歌
  • 2篇诗歌教学
  • 1篇大义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手法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预设
  • 1篇预设性
  • 1篇阅读知识
  • 1篇知识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追求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活力
  • 1篇诗无达诂
  • 1篇诗意
  • 1篇手法
  • 1篇苏霍姆林斯

机构

  • 4篇江苏省苏州第...

作者

  • 4篇郑静
  • 1篇徐思源
  • 1篇孙洁
  • 1篇金泓
  • 1篇张扬
  • 1篇唐岚
  • 1篇袁佳

传媒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诗歌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6年
"诗无达诂",对于诗歌的解读,本来就有见仁见智、一诗多解的现象。因此,诗歌教学是一个既具有可预设性、可调控性,又可以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究美的过程。但在目前的诗歌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按照课前预设进行微言大义的挖掘、艺术手法的剖析,而对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成关注不够,错失了学生对诗歌人文性的真实体悟。
郑静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无达诂微言大义艺术手法生命活力预设性
成长是一种过程
2013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十七八岁的女生处在一个“多梦季节”,这种梦,既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理想,也有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
郑静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海市蜃楼教育家
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追求与探索
2013年
本刊2013年4期的“教研有味”栏目刊发了一组苏州十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文章,给大家呈现了怎样炼“好课”的切磋情景;本期则选择了该校几位年轻教师的不同心得,他们各自从自己的云中出山,争比各自的奇心异彩,虽然其语不一定惊人,其思不一定是高论,但那种不懈的孜孜追求则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看到“琢”和“磨”之后的升华与书香……
郑静
关键词:审美教学诗歌诗意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好课是怎样炼成的”笔会
2013年
2012年冬,江苏苏州第十中学举办了“审美课堂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中,该校六位青年教师分别开设了六堂研讨课,展示了他们的风采。不敢说这六堂课就是“好课”,但从他们回顾从策划到具体操作的对话和反思过程,我们则可以体会到他们的教研风气的浓郁和教学切磋的深入,这样的研讨对大家的教学研究应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徐思源戚迎庆滕柏郑静张扬袁佳唐岚孙洁金泓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