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建德市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星天牛对青皮垂柳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考察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对不同生理状态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深入探究星天牛对虫害青皮垂柳与健康青皮垂柳行为选择差异的原因。【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虫害和健康两种生理状态下的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分别分析星天牛对挥发物样品中鉴定的主要化合物的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以及行为反应,通过大笼行为实验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单一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双组分和三组分配方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3-蒈烯和樟脑,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鉴定出5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β-罗勒烯和樟脑。另外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樟脑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青皮垂柳枝条中的,3-蒈烯在两种挥发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显著高于虫害青皮垂柳枝条中的。EAG实验表明,星天牛成虫对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3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并且随这3个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星天牛成虫对β-蒎烯和樟脑的EAG反应相对值差异不大,且这2个化合物浓度变化对EAG反应相对值无明显影响。Y型嗅觉仪实验表明,在1 mg/mL浓度下,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吸引星天牛雄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石蜡油),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雌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浓度下,3-蒈烯吸引的星天牛雄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笼行为实验表明,三组分虫害配方D(α-蒎烯∶3-蒈烯∶β-罗勒烯=42∶30∶103)、α-蒎烯和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成虫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双组分健康配方H(α-蒎烯∶3-蒈�
- 吴佳昊吴利平郑凯文顾宇彤樊建庭
- 关键词:星天牛植物挥发物GC-MSEAG
- 预测气候变化对野生茉莉花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基于ArcGIS软件与MaxEnt模型,根据85个野生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分布记录和19个气候因子,对其当前和未来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2,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野生茉莉花当前分布主要受温度(年平均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最干季度均温、最暖季度均温)和降雨(最湿降水量、最热季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野生茉莉花当前(1950-2000年)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东西南部、云南、四川和重庆接壤处、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江苏中部等地;未来(2050年)随着气候的变化,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将向中国西南、东南地区迁移;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面积将缩小,但是高度适生区面积将增大,浙江和福建将变为高度适生区;野生茉莉花高度适生区在四川的分布面积将扩大,但在江苏、广东和广西的分布面积将减小。本研究丰富了野生茉莉的生物地理学内容,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 吴利平商云飞姜壮王晓丽饶文武初楚毛赟来潘江灵
- 关键词:气候因子
- 紫外光和蓝光对云斑天牛行为反应和诱捕效果研究
- 2023年
- 本文研究了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不同波段光源的选择性,寻找云斑天牛敏感波长光源,为云斑天牛绿色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波长为365~370 nm, 370~375 nm, 380~385 nm, 385~390 nm和395~400 nm 5种紫外光以及400~405 nm, 405~410 nm, 410~415 nm和415~420 nm 4种蓝光,进行室内行为试验和野外诱捕试验,测定云斑天牛对紫外光和蓝光的趋性差异。结果显示:9种不同波长光源对云斑天牛均表现出一定的引诱作用。385~390 nm紫外光对云斑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在室内行为试验中对云斑天牛引诱数量分别为2.80±0.37头/次和3.40±0.51头/次,显著优于其它紫外光和蓝光波段光源(P<0.05);385~390 nm紫外光在野外诱捕试验中对云斑天牛诱捕数量分别为4.53±0.30头/次和4.47±0.41头/次,同样显著优于其它紫外光和蓝光波段光源(P<0.05);385~390 nm波长光源在室内行为试验中引诱到的云斑天牛雌雄比分别为1∶1.80和1∶1.83,但在野外诱捕试验中诱捕到的云斑天牛雌雄比为1∶0.79和1∶0.86。本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对385~390 nm紫外光具有较强的趋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紫外光和4种蓝光。光源诱捕为云斑天牛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控思路,对于这种林业重大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郑凯文陈军朱浩诚董奕帆樊建庭吴利平
- 关键词:云斑天牛趋光性诱捕紫外光蓝光
- 20%呋虫胺可溶粒剂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效果研究
- 2023年
- 银杏超小卷叶蛾以幼虫蛀食危害银杏枝条,造成银杏的枯枝、落果、落叶,影响银杏生长和景观。研究制备20%呋虫胺可溶粒剂,采用树干基部打孔施药开展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试验。在施药剂量为每棵树1粒和2粒时,施用1次,施药360 d后,在银杏枝干内可检测到呋虫胺残留;2 a内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1年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第2年仍维持在8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银杏超小卷夜蛾绿色防控提供新途径。
- 吴利平李水坤郎学军李伟明徐裕良
- 关键词:银杏超小卷叶蛾呋虫胺
- 山地流转机制给林业综合开发带来新活力被引量:1
- 1997年
- 程芳柏姜银森宋玉良吴利平
- 关键词:林业综合开发林业发展股份合作制林业生产责任制农村经济
- 山地流转机制给林业综合开发带来新活力被引量:1
- 1998年
- 程芳柏姜银森宋玉良吴利平
- 关键词:林业
- 注干用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的研制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4
- 2019年
-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研制了注干用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可溶粒剂,并通过在马尾松树干基部钻孔施药,考察了其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苯甲酸钠、单水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水溶性载体,采用混料均匀试验设计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水溶性载体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将水溶性载体与溶于正丁醇和乳化剂OP-10的甲维盐(油相)在不同时间下混合并造粒,通过对其性能指标的追踪检测得出粒剂最佳配比和混合时间。结果表明:10%甲维盐可溶粒剂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甲维盐10.0%(折纯),乳化剂OP-10 6.7%,正丁醇12.0%,苯甲酸钠39.0%,单水乳糖20.5%,水溶性淀粉3.0%和羧甲基纤维素4.5%;机械混合时间为10 min,粒剂外观为乳白色圆柱体,各项性能指标合格。注干施药结果表明:在浙江临安东湖村松材线虫病疫区,注干110棵马尾松,1 a后马尾松死亡率为0,对照区为6.1%;在福建泉州仙公山疫区,注干230棵马尾松,1 a后马尾松死亡率为1.7%,对照区10.8%。结果表明,所研制的10%甲维盐可溶粒剂可在松脂分泌旺盛的松树上注干施药,制剂造粒工艺简单,无包装物污染,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 张欣伟韩群琦汪天娜吴利平陈安良
-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松材线虫病传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