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直径≤3cm/)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我院胸外科在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0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
- 朱峰
- 关键词:肺孤立性结节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朱峰黄启凌李莹莹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小剂量红霉素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VLBWI
-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 mg,每晚一次口服,直至出院。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25±2.36)d(、7.82±2.77)d,气喘消失时间分别为(4.52±2.13)d(、6.18±1.98)d,住院期间氧疗时间分别为(18.74±2.91)h(、20.91±3.62)h,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20±2.57)d(、8.75±2.83)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 120.55±197.40)元(、1243.26±230.65)元,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朱峰黄启凌李莹莹
- 关键词:孟鲁司特毛细支气管炎半胱氨酰白三烯婴幼儿
-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LDH等实验室指标的预警价值及支气管镜下特点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实验室指标的预警价值及支气管镜下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SMPP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住院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每组各40例患儿。比较2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支气管镜下特点的差异,并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均高于普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CRP、LDH、D-D为SMP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LDH、D-D对SMPP的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19.42 mg/L、361.00 IU/L、1.075 mg/L。重症组行支气管镜比例、镜下黏液栓痰及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CRP、LDH、D-D为S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当CRP>19.42 mg/L、LDH>361.00 IU/L、D-D>1.075 mg/L时有助于早期识别SMPP。SMPP镜下发生黏液栓比例高,需积极行支气管镜治疗,同时灌洗液外观较浑浊、中性粒细胞比例高,可进一步评估病情。
- 张立霞朱峰李传景刘祥蕾阚月月郭庆立
-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警价值支气管镜
-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表现
- 202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其中普通MPP(54例)和SMPP患儿(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痰组和非黏液栓痰组,比较其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与铁蛋白、LDH、CRP、D-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绝对计数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鉴别诊断SMPP和普通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887、0.856、0.860,其敏感度分别为47.4%、80.8%、82.1%、92.3%,特异度分别为89.7%、87.2%、75%、70.5%。4种淋巴细胞亚群的组合ROC曲线面积为0.98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92.3%。SMPP组行支气管镜比例、镜下黏液栓痰高于普通MPP组(P<0.05)。黏液栓痰组CD3⁺CD19⁻T细胞及CD4⁺T细胞绝对数显著低于非黏液栓痰组,且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预测SMP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作为SMPP的潜在预测指标。SMPP镜下发生黏液栓比例高,需积极行支气管镜治疗;T细胞亚群失衡与支气管镜下黏液栓形成显著相关。
- 于跑朱峰葛争周碧张立霞
-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镜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贫血及脑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贫血及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生后第8天开始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和维生素E,而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rhu-EPO,每周750 U/kg,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输血率、输血次数,于纠正胎龄40周时对所有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并行脑电图(EEG)和颅脑磁核共振(MRI)检查。结果: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1),治疗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后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输血例数及多次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的NBNA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EEG及MRI检查异常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rhu-EPO能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防治早产儿贫血,同时能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
- 李莹莹黄启凌朱峰刘祥蕾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贫血脑损伤
- 布拉酵母菌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2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静脉使用抗生素外,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口服,每次0.125 g,2次/日,共14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儿AAD发生率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记录AAD患儿排便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根据不同日龄患儿AAD发生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抗生素使用期间,干预组AAD发生率(11.49%)较对照组(29.33%)降低(P<0.01)。干预组应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1)。干预组AAD患儿在治疗第l、4、7天平均排便次数及持续腹泻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均<0.01)。干预组≤7 d患儿AAD患病风险降低了47%(P<0.05),干预组>7 d患儿降低了78%(P<0.05);停用抗生素后14 d内,≤7 d患儿中,干预组AAD患病风险降低了68%(P<0.05),>7 d患儿中,干预组降低了92%(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可降低新生儿AAD发生率,减轻AAD症状,其具有延迟保护效应,可有效且安全地预防新生儿AAD。
- 李莹莹朱峰许红黄金张金秋谢晓苗
- 关键词:布拉酵母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
-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高危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0例住院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痰培养病原检测,依据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结果记录合并细菌感染发生情况及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病原学分布结果,将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设为感染组,其余患儿设为非感染组,单因素分析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520例住院MPP患儿痰培养结果显示,细菌感染阳性177例,阴性343例,细菌感染发生率为34.04%;177例细菌感染阳性MPP患儿共检出病原菌182株,革兰氏阴性菌与阳性菌分别检出121株、61株,分别占比66.48%、33.52%。检出革兰氏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33.52%)、铜绿假单胞菌(21.43%)为主,检出革兰氏阴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82%)为主;感染组年龄≤3岁、体温发热>1周、皮疹、C反应蛋白>100mg/L、呼吸支持、住院时间>14d所占比率均高于非感染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3.086,95%CI:1.497~6.361)、抗生素使用时间(OR=1.104,95%CI:1.031~1.182)、营养不良(OR=3.043,95%CI:1.697~5.458)、体温发热>1周(OR=3.068,95%CI:1.639~5.774)、皮疹(OR=2.735,95%CI:1.540~4.856)、C反应蛋白>100mg/L(OR=3.105,95%CI:1.539~6.263)、呼吸支持(OR=2.954,95%CI:1.726~5.053)、住院时间>14d(OR=2.989,95%CI:1.703~5.246)为导致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病原类型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居感染前列,MPP住院患儿合并细菌感染高危因素多样,可依据这些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预防细菌感染。
- 寿涛周碧杨林风朱峰刘祥蕾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感染病原学分布高危因素
- 非小细胞肺癌中Keap1-Nrf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胞质蛋白伴侣分子(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s,Nr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两种蛋白与NSCLC的临床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92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10 cm)中Keapl、Nrf2的蛋白表达,探讨两种蛋白表达与NSCLC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相对于癌旁组织,在NSCLC中Keapl蛋白、Nrf2蛋白表达增加,癌旁组织Keap1、Nrf2蛋白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值分别为(0.327±0.053)、(0.313±0.062),而NSCLC组织中两种蛋白OD值明显升高,且NSCLC的分化程度越低,两种蛋白OD值升高越明显;且肿瘤TNM分期越高,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增加;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Nrf2蛋白、Keapl蛋白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在NSCLC组织中,升高的Nrf2蛋白、Keapl蛋白表达对判断NSCLC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 朱学应马冬春王保明朱峰曹威殷瞳盺陈晓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结合加权优劣解距离法的利妥昔单抗药物利用评价
- 2025年
- 目的:建立利妥昔单抗临床合理应用评价体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相关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等,制定利妥昔单抗药物利用评价(DUE)细则,使用属性层次模型(AHM)结合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该院204例患者病历中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204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C_(i))为50.59%~100.00%;其中,C_(i)为50%~<60%的有14份(占6.86%),C_(i)为60%~<70%的有45份(占22.06%),C_(i)为70%~<80%的有70份(占34.31%),C_(i)为80%~<90%的有49份(占24.02%),C_(i)为100.00%的有26份(占12.75%)。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病程记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预处理、给药速度和适应证等方面。结论:所建立的利妥昔单抗DUE标准可用于利妥昔单抗的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该院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需要加强对临床的干预。
- 程赛赛刘洪峰孟现奇周碧朱峰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药物利用评价属性层次模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