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顺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双嘧达莫
  • 3篇房颤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小板
  • 2篇栓塞
  • 2篇膜性
  • 2篇抗血小板
  • 2篇华法林
  • 2篇非瓣膜性
  • 2篇阿司匹林
  • 2篇瓣膜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药物
  • 1篇栓塞事件
  • 1篇抗血小板药
  • 1篇抗血小板药物
  • 1篇老年

机构

  • 3篇河北省第七人...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3篇安树章
  • 3篇李梅茹
  • 3篇耿清峰
  • 3篇常顺
  • 3篇李红月
  • 3篇刘玉惠
  • 3篇齐建立
  • 3篇成丽娟
  • 3篇杨永利
  • 2篇王斌
  • 1篇任宏伟

传媒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重抗血小板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78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INR为1.6。2.5]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联合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100mg1次/d+双嘧达莫100mg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6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6例,周围动脉栓塞2例,轻微出血3例,无严重出血病例。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7%(2,75)比13.3%(8/60),P〈0.05];出血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8/75)比5.0%(3/60),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高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当INR〉3.0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严密监测下(INR2.0—3.O)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耿清峰李梅茹李红月王斌安树章成丽娟齐建立刘玉惠杨永利常顺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瓣膜性血栓栓塞华法林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对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研究
耿清峰李梅茹任宏伟李红月安树章成丽娟杨永利齐建立常顺刘玉惠
心房颤动(房颤)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流行病之一,高龄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房颤患者已近千万。房颤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致死致残率很高。抗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发生率。多年来,房颤抗栓主...
关键词: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5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双嘧达莫(100 mg,3次/d);阿司匹林组给予(100 mg,1次/d)。观察2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12~28(20±7)个月。2组均无严重出血。联合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8.3%比18.2%,P<0.05),轻微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比8.1%,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有效。
耿清峰李梅茹李红月安树章成丽娟齐建立刘玉惠杨永利常顺王斌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瓣膜性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