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婷婷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妊娠期糖尿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血糖控制不良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脂肪细胞因子
  • 1篇胎盘
  • 1篇前置胎盘
  • 1篇微小RNA
  • 1篇硫酸乙酰肝素
  • 1篇巨大儿
  • 1篇高危
  • 1篇高危因素
  • 1篇高危因素分析
  • 1篇O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童婷婷
  • 2篇虞晴
  • 1篇刘明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孕期血糖控制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853例GDM单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孕期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709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144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高危因素。结果 血糖控制不良组共144例,发生率16.9%。两组在GDM高危因素、受教育程度、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异常项、GDM门诊就诊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OR=1.736,95%CI:0.083~3.413)、GDM专病门诊管理次数(OR=2.302,95%CI:1.062~4.987)、OGTT结果异常项为孕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重视多种高危因素并存、教育程度低及OGTT结果多项异常患者的宣教和管理,提高GDM患者依从性。
刘明虞晴蒋立童婷婷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高危因素
miR-23a和HS6ST3在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中的表达意义及与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微小RNA-23a(miR-23a)和硫酸乙酰肝素6-O-磺基转移酶3(HS6ST3)在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中的表达意义及与脂肪细胞因子中的脂联素(APN)和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足月分娩的100例妊娠结局为巨大儿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纳入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妊娠结局为巨大儿的无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00例纳入对照组。待两组产妇分娩后,于胎盘母体面脐带的对侧取约1 cm3组织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扩增技术检测miR-23a和HS6ST3基因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肪细胞因子APN和CTRP3水平。对比两组巨大儿胎盘组织中miR-23a、HS6ST3以及脂肪细胞因子(APN、CTRP3)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3a、HS6ST3与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巨大儿胎盘组织中miR-23a(1.35±0.22)、HS6ST3(3.85±0.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5±0.21)、(0.89±0.2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巨大儿胎盘组织中APN(17.35±4.41)μg/ml和CTRP3(109.55±10.77)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7±3.61)μg/ml、(80.45±10.44)ng/ml,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巨大儿胎盘组织中miR-23a、HS6ST3均与APN、CTRP3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胎盘组织中miR-23a、HS6ST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脂肪细胞因子(APN、CTRP3)水平也异常升高,且miR-23a、HS6ST3基因与脂肪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
童婷婷虞晴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脂肪细胞因子
前置胎盘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 placenta previa, PP)的类型及处理措施与妊娠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2~2014-02间于我院住院分娩的51例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超声初步诊断与产后检查胎盘明确诊断将其分为完全性PP组,部分性PP组和边缘性PP组并比较三组PP产科危险因素及母儿结局。结果 完全性PP与部分性PP的剖宫产率高于边缘性PP,三种PP的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PP新生儿早产率高于另两组,出生体重小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的类型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是导致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积极控制出血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措施。
童婷婷
关键词:前置胎盘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