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德

作品数:39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5篇眩晕
  • 5篇中医
  • 5篇急性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4篇疗效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 3篇针刺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性
  • 3篇中药
  • 3篇卒中后
  • 3篇微小病变
  • 3篇小病变
  • 3篇脑卒中

机构

  • 19篇上海市中西医...
  • 19篇连云港市中医...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吉林省中医院

作者

  • 38篇王长德
  • 10篇杜青
  • 7篇刘笑迎
  • 6篇陈隐漪
  • 5篇冯蓓蕾
  • 4篇马先军
  • 4篇张玲
  • 3篇王利
  • 3篇刘晓丽
  • 3篇邵凤扬
  • 2篇王利
  • 2篇张廷峰
  • 2篇赵瑛
  • 2篇符大勇
  • 2篇肖辉
  • 2篇陈丽萍
  • 2篇李士坤
  • 1篇邵风扬
  • 1篇钟萍
  • 1篇宁倩

传媒

  • 3篇吉林中医药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首都医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酷似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被引量:1
2009年
杜青王长德邵凤扬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事件相关电位P300、MoCA的检测对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价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反复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已被业内人士所熟知和认可,但此时进行相关的治疗,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脑梗死后忽略了可能出现的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因此,本文拟对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及探讨促使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希望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卒中患者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康复,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陈隐漪马先军王长德王利
关键词:P300MOCA
POEMS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王长德赵瑛田国红
关键词:POEMS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内分泌病变脏器肿大皮肤病变M蛋白
双侧合谷穴同时提插捻转治疗发作期偏头痛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双侧合谷穴同时提插捻转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合谷穴同时提插捻转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合谷穴提插捻转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合谷穴同时提插捻转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疗效显著。
王长德杜青陈隐漪
关键词:合谷穴偏头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体质类型。结果:308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依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结论:痰湿质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痰湿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
王长德马先军王利杜青冯蓓蕾陈婡童舒雯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体质
一种心电图机导联线收纳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电图机导联线收纳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心电图机导联线收纳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并夹持导联线的A扣、B扣,所述A扣与B扣均设置有用于容纳若干导联线的容纳腔,所述A扣与B扣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A扣及B扣相...
游毅刘笑迎王长德陈婡金建平
以卒中为例探讨中医跟师案例教学的应用
2024年
文章以中医临床教育为视角,以卒中病例为参考,将实习生(包括临床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跟师案例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实践考核和问卷调查为观察指标,观察跟师案例教学在本科毕业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探寻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改变学习态度、提高临床思维的教学方式。
刘笑迎高红艳王长德任飞曹贺
关键词:卒中师承教学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MCA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观察组),于发病1周内进行TCD检查,并在入院当天及第2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TCD检查显示64例患者有大脑前动脉(ACA)代偿,35例患者有大脑后动脉(PCA)代偿,27例患者既有ACA又有PCA代偿。观察组两侧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AC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或<0.05)。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的患者发病时、发病第21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ACA代偿患者与PCA代偿患者;而ACA代偿患者又显著低于PCA代偿患者(均P<0.01)。结论 MCA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开放出现的频率和级别越高;侧支循环状况好的患者病情相对轻,预后较好。
王利王长德肖辉邵风扬杨赞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
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周围性眩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倍他司汀组(35例)和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组(35例)。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组患者接受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倍他司汀组患者仅接受倍他司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 voke d pote ntial,BAEP)、前庭功能、血液流变学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头晕目眩、倦怠无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汗异常和眼震评分以及眩晕症状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头晕目眩、倦怠无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汗异常和眼震评分以及眩晕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组患者的头晕目眩、倦怠无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汗异常和眼震评分以及眩晕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组患者的BAEP、变温试验、眼震电图和甩头试验(head thrust test,HIT)检查结果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5(8.57%)]也显著低于倍他司汀组[34.29%(12/35)](P<0.05)。治疗后,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结论:与单用倍他司汀相比,风眩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玲王长德冯蓓蕾
关键词:周围性眩晕倍他司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
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2010年
患者,男,66岁,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1.5h于2008年11月8日9:00入院。入院时神志不清,肢体抽搐,呼吸急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咖啡色,非喷射状,急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吸氧,心电监护:P120次/min,R25次/min,SaO2 95%,BP160/90mmHg。
杜青王长德邵凤扬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头颅MRI脑脊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