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国飞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氧化碳
  • 3篇热管
  • 3篇换热
  • 3篇换热管
  • 3篇换热管束
  • 3篇换热器
  • 3篇管束
  • 3篇二氧化碳
  • 2篇烟道
  • 2篇烟道气
  • 2篇再沸器
  • 2篇死区
  • 2篇吸收法
  • 2篇流体
  • 2篇解吸塔
  • 2篇壳程
  • 2篇化学吸收
  • 2篇化学吸收法
  • 2篇管壳式
  • 2篇管壳式换热器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海油总节能减...

作者

  • 8篇沈国飞
  • 7篇唐志永
  • 6篇孙予罕
  • 5篇魏伟
  • 5篇汪丹峰
  • 5篇祝贺
  • 5篇陈倩倩
  • 5篇吕敏
  • 5篇韩伟
  • 2篇王刚
  • 1篇宋学行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催化反应过程的化学吸收法,并利用分维换热、蒸汽再压缩过程强化技术,捕集二氧化碳。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上述方法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塔、解吸塔、混合蒸汽分离系统及...
孙予罕魏伟唐志永汪丹峰陈倩倩吕敏赵陆海波祝贺沈国飞罗晓茭韩伟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催化反应过程的化学吸收法,并利用分维换热、蒸汽再压缩过程强化技术,捕集二氧化碳。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上述方法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塔、解吸塔、混合蒸汽分离系统及...
孙予罕魏伟唐志永汪丹峰陈倩倩吕敏赵陆海波祝贺沈国飞罗晓茭韩伟
文献传递
具有分形结构的列管式换热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封头、换热管束、管程流体入口、管程流体出口、壳程流体入口和壳程流体出口,所述换热管束的主体设置在壳体内部,两端无间隙地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管板,换热管束的管径和...
孙予罕沈国飞唐志永魏伟汪丹峰祝贺吕敏陈倩倩赵陆海波罗晓茭韩伟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CO2加氢制甲醇是温室气体CO2资源化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耦合非理想体系PR状态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压力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同时提高了CH3OH的选择性;增加原料n(H2)/n(CO2)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另外,适当添加少量CO作为原料,CO可能从产物转变为反应物,因此虽然降低了反应过程CO2的转化率,但能够增加单位CO2的CH3OH产率,不过,若原料气中CO含量过多,则CO2加氢过程转变为传统的CO加氢过程;由于反应过程受热力学平衡的制约,CO2单程转化率较低(约20%~30%),采用尾气循环的工艺过程能够成倍提高CO2总转化率。
祝贺汪丹峰陈倩倩沈国飞唐志永
关键词:资源化加氢甲醇热力学
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反应器,该反应器顶部为氧极电流收集板,底部为氢极电流收集板,内部由上到下依次为氧极流动槽道、氧电极、电解质层、氢电极和氢极流动槽道,氧极流动槽道和氢极流动槽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槽...
孙予罕沈国飞唐志永魏伟汪丹峰祝贺陈倩倩
文献传递
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及换热管束;壳程流体进口及壳程流体出口均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换热管束位于壳体内,且换热管束呈DNA式多螺旋结构。整个换热管束呈DNA分子螺旋...
孙予罕赵陆海波唐志永韩伟吕敏王刚沈国飞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的技术和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24年
全球变暖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碳减排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目标。作为CO_(2)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近年来备受关注并且发展迅猛。CO_(2)海洋封存作为其中一种最具潜力的减排方式,了解其发展现状对进一步研究CO_(2)封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CO_(2)海洋封存的方法和封存机理,总结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我国在CO_(2)海洋封存上的巨大潜力和库源匹配上的优势,以及海洋封存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指出推进CO_(2)海洋封存技术的研究并开发相应的能力,将有助于加速推进碳减排进程、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张海滨卢迪王永昌田文爽沈国飞宋学行魏伟
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酸化
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及换热管束;壳程流体进口及壳程流体出口均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换热管束位于壳体内,且换热管束呈DNA式多螺旋结构。整个换热管束呈DNA分子螺旋...
孙予罕赵陆海波唐志永韩伟吕敏王刚沈国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