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作品数:137 被引量:41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200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引起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工吻合32例,吻合器吻合28例。吻合口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者50例,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者10例。结果:发生吻合口瘘4例(占7%)其中3例发生在腹膜反折下,1例发生在腹膜反折上,吻合口瘘出现在术后3~12日。发现吻合口瘘后通过术后留置的骶前引流管进行冲洗,持续负压吸引后治愈。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引起吻合口瘘的比例不高,原因复杂,在术前、术中应做好预防工作。 赵强 陈正煊关键词:直肠 直肠癌 手术 吻合口瘘 国内首例人弃肾长时间体外常温机械灌注经验探索 2022年 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对临床弃肾的长时间保存的价值及修复作用。方法收集1例临床弃用供肾,用回收血液对其进行体外持续NMP 9 h,记录此过程中肾脏外观、灌注液前后血气和生化以及肾脏病理的动态变化。结果NMP的第2~5小时,肾脏外观呈现粉红色,体外NMP评分(ex vivo normothermic perfusion assessment score,EVNP)为Ⅰ级;第6小时及之后,肾脏外观呈现暗红色,EVNP为Ⅲ级。NMP的前6 h,肾灌注血流量都能很好地维持150 ml/min以上;而第6小时之后,肾灌注流量大幅度降低,到结束时,肾灌注流量仅为50 ml/min。灌注的整个过程中,尿量均能维持在100 ml/h左右。在灌注的前5 h PO_(2)都能保持100 mmHg以上,从第6小时开始,PO_(2)已经下降至人体正常生理值(80 mmHg)且持续下降,至灌注结束时PO_(2)已经接近0 mmHg。在NMP的前5 h,血液和尿液中的K+浓度变化有着很好的一致性,但乳酸水平却一直在不断上升。此外,病理结果发现,灌注第4小时与灌注前零点穿刺的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改变,并且肾小球内的纤维素性血栓较灌注前有所改善;而灌注第6小时和灌注结束前肾组织病理较之前有明显的恶化,肾小球血管内有大量的血栓形成,同时出现了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管急性坏死。结论NMP可以实现对扩大标准供体供肾移植前的评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NMP在肾脏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其修复潜能。同时,NMP也为扩大供肾来源和体外器官预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黄炀 余双进 陈海威 吴国彬 戚芳泽 刘彦含 杨雨滢 陈彤 阮和欢 张涛 陈宏珲 陈传宝 赵强 郭志勇 陈国栋 邱江 何晓顺关键词:肾移植 血液灌注 器官保存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7.7±3.9)%比(32.5±3.1)%。(70.5±31.1)ml/h比(34.5±13.7)ml/h;对照组:(52.2±3.3)%比(33.4±2.9)%,(53.6±23.4)ml/h比(33.8±13.4)ml/h,P〈O.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9,48)比35.42%(17/48),P〈0.053。结论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崔进 蒋作锋 赵强 蒙荣森 劳丽霞 吴同果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硝酸甘油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尿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尿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的变化规律,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尿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入院治疗的CHF患者(NYHAⅡ-Ⅳ级)和24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NT-proBNP、尿NT—Pro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①CHF组尿NT-proBNP水平和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47±41.34)Pg/ml vs (17.95±7.22)pg/ml,(3204.47土2067.34)pg/ml vs (40.60±15.38)pg/ml,P均〈0.01。尿NT—proBNP水平与血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01)②随心功能的恶化,尿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尿NT-ProBNP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P均〈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logNT-proBNP独立相关的变量是血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及NYHA分级。③尿NT-proBNP、血NT—ProBNP对CHF诊断价值以ROC曲线下面积表示,分别为0.837(95%可信限:0.758~0.952)、0.883(95%可信限:0.809~0.963)。④根据ROC曲线,以诊断CHF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的最高值作为截断值,尿NT-proBNP的截断值为19.01Pg/ml。结论①在正常人和CHF患者尿中可检测到NT-proBNP。②CHF患者尿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尿NT-proBNP水平与血NTrproBNP水平呈正相关。③CHF患者随心功能的恶化(NYHAⅡ~Ⅳ级),尿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尿NT—ProBNP水平与LAD无相关性,与LVEDD、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④尿NT—ProBNP在检测CHF中与血NT-Pro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 邹筱冬 赵强 吴同果 韦建瑞关键词: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 低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rhBNP组[不用负荷剂量,只用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和硝酸甘油(NTG)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血清钠、钾、肌酐、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TG组相比,rhBNP组患者心率下降的更明显(P<0.05),尿量显著增多(P<0.01),呼吸困难的程度显著改善(P<0.01),且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P=0.048)。治疗24h后rhBNP组血NT-proBNP水平下降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r,hBNP组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NTG组有升高的趋势(P=0.24)。结论与NTG相比,低剂量rhBNP能更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对肾功能没有不利的影响。 关信民 赵强 李彪 陈希伟 吴同果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常温区域机械灌注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移植是解决各种肝脏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患者加入移植名单等待肝脏移植,导致现如今肝脏资源短缺[1]。因此,扩展标准供体(expanded criteria donors,ECD)肝脏越来越受到移植界的重视,而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是扩展标准供体肝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些年移植理念的更新和移植技术的发展,DCD肝脏越来越受到移植界的关注[2],但DCD肝脏由于心脏骤停,循环中止,不可避免的会遭受一段时间的热缺血损伤。 李冶夫 张明熙 黄敏菊 吴少海 刘国光 黄金波 张嘉懿 赵强 何晓顺关键词:肝脏移植 心脏骤停 肝脏疾病 资源短缺 DEATH DCD 公民器官捐献时代肝脏移植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3 2015年 自2010年我国公民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工作开展以来,器官捐献例数逐年增加,特别是2015年1月1日以来,DCD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器官来源,我国的肝脏移植步入以DCD为主体的新时代。截止至2015年11月9日,我国已完成DCD案例4 867例,已救治器官衰竭患者13 745例[1]。随着DCD时代的到来,肝脏移植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及受者康复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现将DCD肝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做一简要述评。 何晓顺 鞠卫强 赵强关键词:肝脏移植 器官捐献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狭窄 器官来源 下腔静脉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引起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或(和)冠心病(CH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否引起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例高血压或(和)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y与CHD、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HF)、冠脉病变支数、再住院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 高Hcy患者C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Hcy患者(84.7%vs 67.3%,P〈0.001),其中高Hcy患者UA、AMI和HF的发生率均较低Hcy患者显著升高(44.1%vs 27.4%,33.5%vs 21.4%,41.2%vs 18.5%,P均〈0.05);高Hcy的CHD患者三支病变较低Hcy患者显著升高(53.5%vs 32.7%,P=0.001),同样,其再住院率也显著升高(42.4%vs 19.5%,P〈0.001)。高Hcy患者AA 0(0~4)Ω高于低Hcy患者0(0~1)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Hcy升高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最终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甚至预后不良。 孔繁亮 陈小艳 陈缙 徐元杰 赵强 吴同果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聚集率 心血管疾病 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贝那普利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替米沙坦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显著下降(P〈0.01),但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只有部分改善作用。 关信民 赵强 吴同果关键词: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激素 替米沙坦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004年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 β3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 ,研究显示 ,与 β1AR和 β2 AR不同 ,β3AR激动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左室 β3AR密度增高 ,心肌细胞 β3ARmR NA及受体蛋白表达上调。β3AR与Gi/o蛋白偶联 ,参与NO cGMP介导的负性肌力作用。β1/β2 /β3AR阻滞剂布拉洛尔可以完全阻断其作用 ,而 β1/β2 AR阻滞剂无效。心力衰竭时随交感神经持续激活 ,出现 β1AR下调、β2 AR功能性脱偶联、β3AR持续上调 ,导致心功能的进展性恶化。本文拟对 赵强 陈国伟关键词:心力衰竭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