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小冬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诉讼
  • 4篇民事
  • 3篇司法
  • 3篇民事诉讼
  • 2篇公正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证据
  • 1篇言词
  • 1篇言词证据
  • 1篇证明标准
  • 1篇审理
  • 1篇事由
  • 1篇司法改革
  • 1篇司法机关
  • 1篇司法权
  • 1篇司法权威
  • 1篇司法认知
  • 1篇诉讼保全

机构

  • 7篇西北政法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9篇郭小冬
  • 1篇姜建兴

传媒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陕西省行政学...
  • 1篇西安联合大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民事程序法研...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于民事诉讼终结法定事由的思考被引量:3
2000年
郭小冬
关键词:法定事由
略论程序公开原则被引量:5
2003年
公开的程序是民主与公正的保障。但中国历史上自古缺少程序的观念,程序公开也无从谈起。即使是现在,我国社会型程序总体上的公开程度仍然不尽如人意。对此,必须加以改进。程序的公开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持,更有赖于观念的更新。
郭小冬
关键词:公正民主
关于我国司法认知规则的确立与完善被引量:5
2005年
司法认知规则是证据法上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具有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与他国相比较,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不仅零散、尚未形成体系,而且还存在许多认识性的错误,因此通过对两大法系相关规则的介绍,以期对我国司法认知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有意的参考。
郭小冬
关键词:司法认知举证责任
浅议民事诉讼当事人更换制度
2004年
当事人更换制度并非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内容,但由于客观上确实存在非正当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可能性,当事人更换的做法在我国司法实务中依然存在。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不仅使得法院系统更换当事人的做法各异,还损害了被告的合法利益,从而与当事人诉权平等原则相违背。
郭小冬
关键词:当事人程序公正
民事诉讼侵害阻断制度研究
郭小冬
关键词:诉讼保全
从民事特别程序的实施现状谈司法权威的缺失与确立被引量:1
2003年
在我国,司法机关的权利受到立法的严格限制,同时,习惯又促使我们过多的寻求行政机关或其他民间力量的救 济。而司法机关拥有合法的权利和令人信服的威望是法治的前提,因此,提高司法机关的宪政地位以及扩大司法机关的权力是必 要且必须的。
郭小冬姜建兴
关键词:司法权威司法机关法制改革
民事被告不平等诉讼境遇与矫正
2003年
我国法律在保障民事被告参与诉讼程序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尚存在不合理之处。确保被告真正参与诉讼程序 ,享有与原告平等的诉讼权利 。
郭小冬
关键词:被告诉讼权利
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被引量:1
2005年
长久以来,我国三大诉讼采用同一证明标准的做法不仅无视各诉讼之间的本质差别,也人为地提高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拖延了案件的审理。由于各自所保护利益性质的不同,民事诉讼理应采用不同于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但究竟是选用"盖然性占优势"还是"高度盖然性"的标准,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却争论不休。
郭小冬
关键词:证明标准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盖然性占优势审理司法改革
传闻证据规则初探
2006年
英美法系素有所谓“传闻非证据”(Hearsay is no evidence)的说法,即是说根据传闻所形成的证据材料在通常情况下不会被法庭采纳。主要是因为提供传闻证言的证人本身对案件事实并无太多直接的了解,仅仅是对他人所讲述事实的不完全的、非真正意义上的重复。因此,拒绝传闻证据在诉讼中的使用,要求证人必须出庭就其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的真实性作证,不仅是现代诉讼中直接、
郭小冬
关键词:传闻证据规则传来证据现代诉讼言词证据刑事证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