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
- 作品数:19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冷气横流下复合角扩张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气横流方向对带复合角后倾扇形孔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孔进口横流对气膜孔内部流动及外部冷却影响显著,尤其在大吹风比下。小吹风比时,不同横流方向与大腔进气的冷效基本一致。大吹风比时,孔进口横流的作用凸显,平行横流逆流和垂直横流顺流的气膜冷效显著下降,与大腔进气相比面积平均气膜冷效最大降幅达23%。在流量系数方面,顺流进气的流量系数远高于逆流进气,最大增幅达30%。
- 刘昊阳杜强徐庆宗王沛王沛李红叶谢亚广王鹏飞
- 关键词:气膜冷却
- 添加奶粉对土壤中铬、镍、锰、铜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探究不同成分的奶粉对土壤中Cr、Ni、Mn、Cu生物可给性的影响,本文通过in vitro实验研究了添加全脂或脱脂奶粉后,胃肠阶段土壤中Cr、Ni、Mn、Cu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胃阶段,土壤中Cr、Ni、Mn、Cu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9%—46.2%、4.5%—64.0%、21.2%—72.5%、4.5%—69.5%;添加奶粉后,4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均有升高,是未加奶粉的1.1—1.5倍、1.3—2.2倍、1.1—2.1倍、1.0—3.6倍(全脂奶粉)和1.1—1.4倍、1.4—2.4倍、1.2—2.5倍、1.0—4.2倍(脱脂奶粉).小肠阶段,土壤中Cr、Ni、Cu的生物可给性有一定上升,但Mn的生物可给性相比胃阶段降低了;奶粉的添加使Cr、Ni、Mn、Cu等4种金属的溶出量增加,分别是未添加的1.2—1.3倍、1.3—2.3倍、2.0—4.5倍、1.0—1.5倍(全脂奶粉)和1.1—1.5倍、1.6—2.5倍、2.5—6.9倍、1.2—1.8倍(脱脂奶粉),其中Ni、Mn的生物可给性增加显著,且Ni、Mn的生物可给性的增加率高于胃阶段.由此可见,奶粉的添加,尤其是脱脂奶粉,促进了土壤中Cr、Ni、Mn、Cu的溶出释放,可能增大了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 王鹏飞尹乃毅都慧丽蔡晓琳李泽姣孙国新刘文菊崔岩山
- 关键词:土壤生物可给性奶粉
- 铷钟原子气室氦气渗透率实验研究
- 2024年
- 氦气向铷气室内渗透被认为是导致铷钟频率漂移的原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铷钟普遍使用的Pyrex材料铷原子气室和研制的抗氦渗透能力强的铝硅材料铷原子气室的多个样本进行了氦渗透率测量,在工作温度(约60℃)下渗透率分别为2E-19 m^(2)/(Pa·s)和≤3E-22 m^(2)/(Pa·s).据此结果对铷钟频率漂移率进行分析表明,采用Pyrex玻璃气室时,氦气渗透引入的铷钟频率漂移在前4年内稳定在E-13/天水平,之后6年的影响大约在E-14/天水平;若采用铝硅玻璃(ASG)气室,氦气渗透引入的铷钟频率漂移可降低至E-16/天水平.该研究结果对改善铷钟的长期频率漂移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左玉龙李豆徐俊秋祝伟航王鹏飞明刚王芳王晨康松柏赵峰梅刚华
- 茶叶中砷含量特征及不同摄入方式对茶叶中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本研究选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茶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砷含量特征,并采用人工胃肠模拟系统,研究茶叶以不同摄入方式(茶水、原茶、粉末)进入人体对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7个不同产地不同种类茶叶样品中砷含量为ND—1.16±0.03 mg·kg-1,23.5%的样品未检测出砷浓度,11.8%的样品砷含量超过绿色食品-代用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0.5 mg·kg-1),这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硫磺熏制干燥会造成茶叶砷污染;选择含砷量较高的茶叶样品研究不同摄入方式对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胃肠阶段茶水中砷生物可给性显著大于原茶和粉末的摄入方式,其中在胃阶段粉末样品砷生物可给性显著大于原茶样品砷生物可给性,而在肠阶段原茶和粉末样品砷生物可给性差异不大.茶以3种不同摄入方式进入人体,在胃肠液中溶出浓度为0.02—2.80μg·L-1,小于WHO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砷的限量标准10μg·L-1,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 管培彬杨阳孙洪欣王鹏飞李亚静冯宇佳张明明刘文菊
- 关键词:茶叶砷生物可给性
- Cu<'+>–Na<'+>离子交换Soda-lime玻璃平面光波导特性研究
- 利用Cu+-Na+离子交换技术制备了Soda-lime玻璃平面光波导,在632.8nm波长下,用棱镜耦合技术测量出所制备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利用反WKB方法确定了平面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并对折射率分布进行了函数拟合,近似符...
- 王鹏飞郑杰张大明鄂书林G.C.Righini
- 关键词:电子顺磁共振离子源
- 文献传递
- 纳米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环境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主要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材料修复土壤重金属的应用、纳米材料的组合技术应用以及影响纳米材料修复土壤重金属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应重点加强研发新的纳米材料,同时提高其在土壤中的扩散能力,研究从室内实验到田间实验的应用;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相关机理等,以期充分理解并进一步推动纳米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崔岩山崔岩山琚宜文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纳米材料环境地质
- 基于星地双向时间比对数据的北斗三号铷原子钟在轨性能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决定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定位精度。铷原子钟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北斗导航系统中大量使用。利用北斗系统星地双向卫星钟差数据对北斗三号卫星在轨铷原子钟性能进行了评估。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钟差转频差和中位数去粗差处理,然后重点评估了铷原子钟的频率漂移率和频率稳定度。结果显示,北斗三号铷原子钟多为负漂移,频率漂移率优于2×10^(-13)d^(-1),且呈缓慢减小趋势,运行初期,每天变化量级为10^(-15),运行2 a后,天漂趋于平稳。计算得到铷原子钟的千秒稳定度、万秒稳定度和天稳定度分别为4×10^(-13),1×10^(-13)和3×10^(-14)左右,与地面实际测试结果差异较大,该结果受钟差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噪声限制,未能反映铷原子钟的稳定度真实水平。
- 王鹏飞王鹏飞赵峰王芳梅刚华
- 关键词:北斗导航系统稳定度
- 高性能铷原子钟的高精度频率漂移补偿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铷原子钟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在导航、通信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对于导航卫星星载铷原子钟,发展至今具有了优异的稳定度性能,但其固有的频率漂移特性(约E-12~E-13/天)会恶化其长期性能,影响卫星自主守时能力.通过对高性能铷原子钟的频率数据进行充分分析,评估可能导致频率漂移的物理机制,提出一种高精度频率漂移补偿的方案并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无外部驯服情况下60天内高性能铷原子钟的漂移率可保持E-15/天量级,天稳定度达到E-15量级(Allan偏差),极大提升铷原子钟的自主守时能力.
- 徐俊秋李俊瑶赵峰康松柏王鹏飞明刚
- 关键词:频率漂移漂移补偿
- 一种基于非标准矩形微波腔的铷频标腔泡系统
- 2021年
- 针对超薄型铷频标应用需求,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开槽管腔原理的非标准矩形微波腔.它的厚度仅为12 mm,仿真结果显示其微波场方向因子约为0.9.测量了基于该微波腔设计的腔泡系统的^(87)Rb原子双共振跃迁信号,并通过外推法得到铷原子吸收泡内双共振谱线的本征线宽约为452 Hz.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下,该腔泡系统散弹噪声对铷频标短期频率稳定度的限制可达到5.2×10^(-13)τ^(1/2).
- 李菡康松柏康松柏王鹏飞
- 关键词:频率稳定度
- 脆性材料高应变率压缩失效机制综述与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脆性材料具有复杂的细微观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应力敏感性和应变率效应。基于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的系统实验结果,总结了岩石、石英砂堆积体和K9玻璃珠3类脆性材料与应变率相关的动特性,揭示了脆性材料应变率的内在机制为局部非均匀性的演化。
- 徐松林单俊芳王鹏飞
- 关键词:脆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