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 作品数:11 被引量:3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1例行肠镜及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包括薄层MRI平扫+增强加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术前MRI TN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81例直肠癌患者中,多模态MRI T分期总准确率86.42%(70/81),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具有较高一致性;多模态MRI N分期总准确率81.5%(66/81),一致性较好。结论: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对提高分期诊断准确率有很大帮助,有助于临床决策,促进精准诊疗。 康丹华 张俊钦 赵柳燕 黄炎关键词:直肠癌 核磁共振 术前分期 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形态特点 2020年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BLBC)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80例,分为BLBC组(n=29)和非BLBC组(n=51),观察BLBC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BLBC大多呈合体细胞样胞质少核浆比例高核仁易见核分裂象活跃呈实性巢状或片状生长,大多为推进性边缘,组织学几乎均为Ⅲ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蛋白均为阴性,CK5/6、p63、CK18至少1种为阳性。BLBC组VDR阳性率及EGFR阳性率均高于非BLBC组(均P<0.05)。结论 BLBC是一种新的乳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 徐新伟 杜秀銮 黄炎 戚显忠 戴丹关键词: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浸润性 形态学 MTDH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cadherin、MVD的关系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MTDH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钙黏蛋白(E-cadherin)、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DH、E-cadherin、CD31在6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用抗CD31抗体标记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应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例胰腺癌及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MTDH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TD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胰腺癌组织MTDH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P=0.014)、淋巴结转移(P=0.002)和远处转移(P=0.006)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23)和组织学分级(P=0.027)相关。MTD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cadherin表达负相关(P<0.05),与MVD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TDH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相关。MTDH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肿瘤E-cadherin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来促进胰腺癌的转移。 黄炎 柯儒斌 徐新伟 王盈 干耘 苏智峰 徐潮 任国平关键词: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M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蛋白3(TIPE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MT)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并比较两种组织中的GOLM1、TIPE3蛋白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GOLM1、TIPE3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EMT相关蛋白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OLM1、TIPE3及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72.50%、71.25%及68.7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50%、15.00%及36.25%),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28.7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9,P<0.05;χ^(2)=51.601,P<0.05;χ^(2)=16.942,P<0.05;χ^(2)=19.711,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OLM1、TIPE3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r=-0.409,P<0.05),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72、0.453,均P<0.05)。低分化、FIGO分期Ⅱ~Ⅲ期及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GOLM1(93.33%、89.80%及92.86%)、TIPE3蛋白(93.99%、85.71%及85.71%)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67.69%、45.16%、61.54%,66.15%、48.39%、6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χ^(2)=18.973,P<0.05;χ^(2)=8.954,P<0.05;χ^(2)=4.395,P<0.05;χ^(2)=12.915,P<0.05;χ^(2)=4.400,P<0.05)。随访期间GOLM1阳性患者死亡率(68.97%)高于GOLM1阴性患者(31.82%),且TIPE3阳性患者死亡率(73.68%)高于GOLM1阴性患者(2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14,P<0.05;χ^(2)=6.73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GOLM1蛋白阳性及TIP 戴丹 黄炎 春芽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预后 超声微泡介导G3BP1转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超声微泡介导RasGAP 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G3BP1)转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urction,UTMD)技术介导的沉默G3BP1(si-G3BP1)处理HepG2细胞,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G3BP1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蓝(MTT)、EdU染色、集落形成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及Western blot分析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结果HepG2细胞中沉默G3BP1后,其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1.01±0.03)vs(0.27±0.03)、(1.02±0.01)vs(0.33±0.04)];UTMD介导的si-G3BP1可明显降低HepG2细胞阳性细胞增殖率[(31.49±3.09)vs(12.51±1.02)]、增殖活力[(1.20±0.13)vs(0.46±0.31)]、EdU阳性细胞率[(99.23±1.01)vs(36.75±4.03)]、集落形成率[(96.45±1.21)vs(32.67±2.62)]、划痕愈合率[(97.58±1.04)vs(42.33±2.56)]、迁移率[(94.28±2.33)vs(39.36±2.51)]及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升高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水平。结论UTMD介导的si-G3BP1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 黄文凡 周雯 章宜兰 黄炎关键词:肝癌 HEPG2细胞 迁移 乳头状肾细胞癌2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2年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是肾细胞癌的独立类型,临床较少见,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和细胞学遗传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根据肾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正式将其归类为肾癌的4种基本形式之一,约占肾细胞癌的7%-14%,居第二位,它的发生来源于肾小管系统。我们对26例PRCC的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组织发生进行探讨。 柯儒斌 徐潮 苏智峰 黄炎 王盈 徐新伟 金晓龙关键词:肾肿瘤 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Ki-67、P53和P57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Ki-67、P53和P57在正常绒毛、流产水肿绒毛及水泡状胎块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检测Ki-67、P53和P57蛋白对鉴别不同类型水泡状胎块及流产水肿绒毛组织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正常对照组)、24例流产水肿绒毛(流产组)、29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HM组)和28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HM组)中Ki-67增生指数PI、P53和P57的表达情况。结果:PHM组和CHM组的Ki-67增生指数PI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流产组(P<0.01),P57蛋白在CHM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PHM组和流产组,而PHM组与流产组两者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Ki-67增生指数PI和P53的表达对于鉴别水泡状胎块与流产水肿绒毛有重要价值,但对于区别完全性与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其价值有限;而P57蛋白对鉴别不同类型的水泡状胎块有临床意义。 柯儒斌 徐潮 黄炎 王盈 徐新伟关键词:葡萄胎 水泡状胎块 KI-67 P53 P57 免疫组织化学 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12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34例(28.3%)]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35岁,86例(71.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指标。结果年轻组初潮年龄更早,妊娠相关性乳腺癌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轻组淋巴结转移率增多、TNM分期更高、组织学分级高、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轻组行保乳术占比更高,无病生存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与中老年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结局,可能具有更差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预后。 徐新伟 杜秀銮 黄炎 戚显忠 戴丹关键词:乳腺肿瘤 年轻人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疗的4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患者的肿瘤标本作为观察对象,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选取的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进行染色,观察40例肿瘤标本中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间线蛋白(Desmin)和S-100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食管梭形细胞中CD34抗体阳性/阴性表达比例为5/15,SMA抗体阳性/阴性比例为13/7,Desmin抗体阳性/阴性比例为0/20;CD117的表达情况为阳性4例,其中局部胞膜阳性细胞6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8例;阴性26例。SMA的表达情况为38例肿瘤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弥漫阳性。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戴丹 黄炎 徐新伟 戚显忠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食管肿瘤 梭形细胞 siRNA干扰AEG-1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表达水平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i技术抑制As PC-1细胞中AEG-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AEG-1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脂质体组和AEG-1 si RNA转染组3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AEG-1基因沉默后对人胰腺癌As PC-1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EG-1 si RNA转染48 h后,As PC-1细胞中AEG-1蛋白相对灰度值为0.10±0.09,明显弱于未转染对照组的0.69±0.24和脂质体转染组的0.70±0.21(P<0.05),而未转染对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AEG-1 si RNA的As PC-1细胞其AEG-1基因表达量下降了82%。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EG-1 si RNA干扰As PC-1细胞后,AEG-1 si RNA干扰组As PC-1细胞生长减慢(P<0.05)。FCM法检测结果显示,AEG-1基因沉默后,与未转染对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相比,G_0/G_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S期的比例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RNA干扰AEG-1基因表达后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As PC-1细胞增殖,且其抑制增殖作用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有关。 黄炎 干耘 钱春艳 徐新伟 戴丹 戚显忠 朱莉 谌伽莉 董水凤 任国平关键词:胰腺癌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