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英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海宁市植保土肥技术服务站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甜菜夜蛾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在预测预报上的应用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了甜菜夜蛾的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发现其成虫发生高峰期在8-10月份;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及回归分析后发现,甜菜夜蛾成虫旬诱集量与前2旬或3旬的累计诱集量、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温湿系数等因子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并可用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表述。因此可利用这些因子来预测甜菜夜蛾成虫的发生数量。
- 姚士桐郑永利陈国祥陈利英
- 关键词:甜菜夜蛾种群消长
- 6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其天敌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进行6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胶悬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性粒剂和24%氰氟虫腙胶悬剂等3种药剂都具有良好的防效。
- 陈利英姚士桐金周浩陆志杰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药剂天敌
- 防虫网对非洲菊烟粉虱成虫的隔离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探索烟粉虱的物理防治方法,用30、40、50、60目不同规格的防虫网罩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0目防虫网对烟粉虱成虫的阻隔效果最佳。
- 姚士桐陈国祥陈利英
- 关键词:防虫网烟粉虱
- 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为探索春季大棚灰霉病的生态调控技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灰霉病发生规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4月上中旬的快速增长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稳定增长期和5月下旬以后的缓慢增长期。通过对棚内温度、湿度、病情基数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病率与病情基数、大棚日平均温度、大棚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而生产上可采用摘除病叶、调控棚内温湿度等生态调控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生扩展和蔓延。
- 姚士桐陆志杰金周浩陈利英
-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
- 斜纹夜蛾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及田间风向对诱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试验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50、100 cm和150 cm悬挂高度,以及东、西、南、北、中等5个方位。通过大田逐日诱集数量分析,发现斜纹夜蛾性诱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00 cm;和夜间最多风向平行直线排列的诱捕器诱集量明显高于垂直直线排列的诱捕器诱集量;诱集量最高的诱捕器为位于与夜间最多风向的平行方向诱捕器,其吻合率为61.11%,若将诱集量为次多值的诱捕器计算在内,则其吻合率高达94.44%。
- 姚士桐郑永利姚德宏程勤海陈国祥陈利英周明松
- 关键词:斜纹夜蛾性诱剂风向
- 害虫性信息素及其配套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 姚士桐郑永利张勇勇陈利英陈国祥金珠荣
- 该项目针对蔬菜害虫严重发生、农药残留频繁超标、出口贸易受阻、影响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亟待解决监测与控制重大技术问题的实际,开展协作攻关研究,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开发了专用诱捕器2种,配套筛选出...
- 关键词:
- 关键词:害虫性信息素性诱剂
- 几种药剂防治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1
- 2007年
- 防治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为最佳,可作为首选药剂。1%菜健乳油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和99%绿颖乳油150倍液的总体防效与锐劲特接近,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可与锐劲特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 姚士桐马利萍郑永利陈利英周明松
- 关键词:烟粉虱药剂防治非洲菊
- 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率,完善其田间应用技术,开展了不同甜菜夜蛾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以及风向对甜菜夜蛾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诱芯以美国MSTR Technologies Inc.生产的硅橡胶塞型诱芯(两种组份、二枚合用)为最佳,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离地50 cm为宜;设置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诱集量最大,其拟合程度可达81.08%。
- 姚士桐郑永利陈利英金周浩
- 关键词:甜菜夜蛾性诱剂
- 斜纹夜蛾诱捕器不同间隔距离的田间控害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性诱剂诱捕器的不同间隔距离对斜纹夜蛾的田间落卵量、田间幼虫数量以及成虫诱集数量的田间控害结果表明:当诱捕器的田间间隔距离为10 m时,斜纹夜蛾的田间幼虫发生量最少,控害效果最佳。
- 姚士桐郑永利金周浩陈利英
- 关键词:斜纹夜蛾诱捕器控害效果
- 斜纹夜蛾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预测模型被引量:4
- 2008年
-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 ̄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 ̄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 姚士桐郑永利程勤海陈国祥陈利英
- 关键词: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