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自体移植(PAT)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1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36例(观察组)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45例(对照组)未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对比两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HP)和永久性HP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暂时性HP和永久性HP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0,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1.1%,P均<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常规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能有效预防术后HP的发生。
- 鹿存涛曹苏生王伟
-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胰岛素受体、p53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p53肿瘤分子学指标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判。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68例,对照非糖尿病乳腺癌组患者145例,取石蜡切片作胰岛素受体,p53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76.5%(52/68),阴性23.5%(16/68),对照组胰岛素受体阳性比例31.7%(46/145),阴性68.3%(99/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37.3,P<0.01)。在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p53阳性比例66.2%(45/68),阴性33.8%(23/68),对照组p53阳性比例47.6%(69/145),阴性52.4%(76/14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别(χ2=6.43,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胰岛素受体高表达,p53突变,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因加强随访及治疗。
- 李昌文王伟刘军曹苏生
- 关键词:胰岛素受体P532型糖尿病乳腺癌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系统分析,针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用于治疗Hp阳性DU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由2名研究院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项RCTs,共计5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Hp阳性DU溃疡愈合率(OR=0.83,95%CI:0.44~1.56,P=0.56)、Hp根除率(OR=0.63,95%CI:0.35~1.13,P=0.12)、序贯疗法溃疡愈合率(OR=1.06,95%CI:0.44~2.54,P=0.89)、序贯疗法Hp根除率(OR=0.88,95%CI:0.38~2.04,P=0.76)、不良反应发生率(OR=1.02,95%CI:0.36~2.89,P=0.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DU的疗效基本相当,但因本研究中纳入的样本量较少,缺少患者病情具体情况,且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因此要获得更具代表性且更加严谨的研究结果仍后续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 朱颖李国栋王伟许亚
-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
-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消化道溃疡情况,评价其根治率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相关文献(研究组干预措施为雷贝拉唑,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埃索美拉唑),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在文献质量评估及其特征描述之后,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文献统计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计3473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对于Hp阳性的消化道溃疡的Hp根除率明显优于雷贝拉唑(RR=0.90,95%CI为0.88~0.93,Z=6.19,P<0.001);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对快代谢型CYP2C19患者的Hp根除基本相当(OR=0.70,95%CI为0.48~1.03,Z=1.83,P>0.05);而对于慢代谢型患者雷贝拉唑疗效更优(OR=2.39,95%CI为0.29~0.88,Z=2.39,P<0.05);两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一致,主要为头痛、口干(OR=1.05,95%CI为0.74~1.50,Z=0.28,P>0.05)。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Hp阳性的消化道溃疡疗效的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存在。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Hp根除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从经济性上来说雷贝拉唑更具有优势,建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对于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Hp治疗,慢代谢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更优,但由于纳入文献其方法学质量不高以及缺少更详细的病程和基因型,因此,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对其进行二次的系统分析。
- 刘文侠朱颖王伟许亚李国栋
- 关键词: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
- 奥拉帕利辅助治疗对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术后病理阳性患者预后、腋窝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奥拉帕利辅助治疗对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术后病理阳性患者预后,腋窝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非保乳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开展多西紫杉醇、顺铂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奥拉帕利辅助治疗。比较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Bcl-2结合抗凋零基因-1(Bag-1)]、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EA、CA199、CA24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6.56±2.36)μg/L、(49.96±6.25)U/mL、(98.56±10.25)U/mL,均低于对照组[(20.25±2.54)μg/L、(58.12±6.92)U/mL、(112.25±11.6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5.69±5.05)%、(56.58±5.16)%、1.96±0.31,均高于对照组[(50.95±5.11)%、(50.25±5.89)%、1.64±0.24],CD8^(+)为(28.89±2.65)%,低于对照组[(30.65±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l-2、sFas、Bag-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a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Bcl-2、sFas、Bag-1水平为(0.85±0.13)ng/mL、(13.52±1.82)ng/mL、(10.25±1.12)μg/mL,均低于对照组[(1.39±0.22)ng/mL、(16.98±1.58)ng/mL、(15.62±2.35)μg/mL],Bax水平为(3.82±0.52)ng/mL,高于对照组[(3.29±0.5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分别为0、13.33%,均低于对照组(11.76%、26.67%);观察组5年内生存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与�
- 刘军陈成玲李昌文王伟孙丽
- 关键词:乳腺癌机体免疫功能局部复发
- 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131)Ⅰ与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行手术切除后采用^(131)Ⅰ、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对63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采用^(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结合甲状腺激素治疗,随访观察时间≥3.5年,6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初步观察结果提示,DTC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行^(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序贯甲状腺激素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 郭军曹苏生王伟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综合疗法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8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5年2月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25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均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查阅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对疼痛、上臂与前臂状况进行记录。[结果]2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0例,发生率为12.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是导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0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为5.33±0.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87±0.45分(P〈0.05)。同时术后3个月的上臂差值与前臂差值分别为0.70±0.30cm和0.98±0.64cm,与术后1个月的1.19±0.40cm和0.73±0.72cm对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比较高,可导致患者疼痛加剧,上臂与前臂状况异常,放疗、切口延迟愈合、缺乏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糖尿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 刘军王伟陈成玲
-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疼痛
- 12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间收治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120例资料,统计其患者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用药时间与剂量、品种选择和联合用药等,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分析其围术期用药的合理性。结果:12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中,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均为静脉滴注;使用频率TOP 5药物为吗啉硝唑(28.24%)、依替米星(14.35%)、头孢替安(12.96%)、奥硝唑(12.04%)和头孢噻肟(12.04%),平均用药时间为(4.5±1.9)d,两药联用率达73.33%;术前用药>2 h者为21例,术前用药<2 h者为17例,术中无用药,其余82例均为术后用药。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档次过高及时机不当等问题,行政部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及其用药知识的培训,术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预防用药的有效性。
- 王伟胡冰龚龙波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 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结合^(131)Ⅰ治疗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采用131I治疗的应用。方法对63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采用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结合甲状腺激素治疗,随访观察。结果63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行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辅以甲状腺激素治疗可获得明显效果。
- 王伟曹苏生鹿存芝
-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碘放射性同位素
- 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系统分析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英文的“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等作为关键词,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POS),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所得文献资料中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经过初步检索,共获取文献988篇,筛查后最终纳入21篇(涉及病例4382例),其中15篇为RCT,6篇为POS;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优于泮托拉唑(OR=1.77,95%CI为1.23~2.56,Z=3.06,P=0.002);Hp根除率比较显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除效果优于泮托拉唑(OR=1.40,95%CI为1.16~1.68,Z=3.76,P=0.0004);针对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和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CYP3C19基因型患者的研究显示,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EM或PM患者的Hp根除率基本相当;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OR=0.97,95%CI为0.72~1.30,Z=0.21,P=0.83)。结论:针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疗效和Hp根除效果方面均优于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并且埃索美拉唑的药物安全性并不弱于泮托拉唑,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可能存在不充分、不完整,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故仍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相关研究进行验证。
- 李国栋许亚朱颖王伟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