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31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4篇疗效
  • 4篇颈动脉
  • 4篇斑块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教学
  • 3篇梗死
  • 3篇磁刺激
  • 2篇低频重复经颅...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眩晕
  • 2篇血管病

机构

  • 14篇广州医科大学
  • 1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刘磊
  • 12篇李少明
  • 10篇吴卓华
  • 7篇邵明
  • 7篇林杰
  • 6篇田作军
  • 5篇杨志华
  • 4篇吴宜娟
  • 3篇谭获
  • 3篇谭红愉
  • 3篇郑润辉
  • 3篇汪涯雅
  • 2篇徐评议
  • 2篇许启锋
  • 2篇莫明树
  • 2篇李文绮
  • 2篇李顺好
  • 2篇黄振倩
  • 2篇曹浩财
  • 2篇董亚贤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性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自然临产分娩初产妇子宫肌电图(EMG)的影响
[目的] 探索研究连续性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初产妇分娩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改变.[方法] 自然临产初产妇30名(n=30)被研究招募(实验组:PCEA镇痛分娩组,n=20;对照组:无任何镇痛分娩组,n=10).每组...
叶远娟宋兴荣刘磊施少清罗伯特·加菲尔德张国正刘慧姝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逐渐上升(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吴卓华林杰刘磊吴宜娟奉俊敏许启锋李少明邵明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临床疗效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TMS及电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假TMS及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20d及30d时分别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0d、20d及30d时治疗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分别为(13.17±2.10)分、(14.76±2.06)分和(17.03±2.50)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经治疗20d时对照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13.17±2.13)分]才开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TMS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及面肌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杰吴卓华徐光青李少明许启峰刘磊刘福梅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经颅磁刺激电针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T、MRI及DSA不同影像征象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12例,女18例)已确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I及DSA影像学表现,把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结果头部CT直接征象、间接征象、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无影像征象分别为2、4、1及13例;头颅MRI直接征象、间接征象、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无影像征象分别为4、5、6、10例;头颅DSA直接征象、间接征象、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无影像征象分别为2、12、10、0例。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直接征象、间接征象阳性率不同(P<0.05),CT间接征象的阳性率最低(25.0%),MRI有利于显示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DSA间接征象阳性率最高(91.7%),能进一步了解静脉引流代偿情况。结论加强对不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解读,能提高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
杨志华刘磊李少明邵明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CTMRIDSA
单脐动脉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预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中、晚孕期孕妇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为SUA的116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将SUA胎儿分为观察组(n=175,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和对照组(n=985,孤立性SUA)。回顾性分析孕妇和SUA胎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2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妊娠结局,活产儿出生时情况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穗妇儿科伦通字〔2019〕第11600号)。所有孕妇对各项检查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观察组胎儿合并的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共计239个,按照受累系统及占比,前3位依次为心血管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消化系统畸形,占比分别为43.5%(104/239)、17.5%(42/239)及15.1%(36/239)。②对1160例SUA胎儿的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其染色体异常率为2.2%(25/1160)。观察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11.4%(2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的0.5%(5/98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46,P<0.001)。观察组胎儿中,合并多发畸形SUA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为20.0%(10/50),显著高于合并单一畸形者(8.0%,10/1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③随访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活产、晚期流产、胎死宫内、选择终止妊娠构成比分别为84.6%与98.5%、1.1%与0.1%、4.0%与1.2%及10.3%与0.2%,2组妊娠结局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7,P<0.001)。④观察组活产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别为38周(36周,39周)与2820 g(2240 g,3245 g),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的39周(38周,40周)与3200 g(2560 g,3470 g);而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分别为14.9%、20.3%,均高于对照组的3.7%、9.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019、-4.61
刘磊李颖思周航程肯霍颖雷婷缨
关键词:单脐动脉先天畸形染色体畸变胎儿
颅内外支架置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或并发症及其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外支架置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或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颅内、外支架置入指征并植入支架的患者共127例。分析颅内外支架植入过程...
田作军陈长兵刘磊杨志华
翻转学习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索翻转学习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招募135名学习神经病学的医学本科生,分为联合应用组(试验组)和传统讲授组(对照组);教学前后进行课前、课后测验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提示,与传统讲授式课堂相比,翻转学习联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授课中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病例分析能力。
莫明树吴卓华刘磊李少明徐评议
关键词:神经病学病例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2004-2010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 17例NHL患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表面抗原阳性及表面抗原阴性两组。分析...
刘磊王春燕谭获黄振倩郑润辉李海明刘丹汪涯雅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期吞咽造影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口腔期与咽腔期吞咽造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
吴卓华刘磊吴宜娟陈楚霜梁丹丹林杰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5例经头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为新发脑梗死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其中入院后在6 h~7 d内进展且检查过颈动脉彩超及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必要时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共26例,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稳定型脑梗死(SCI)52例比较。将资料分为高血压性进展型脑梗死(PCI)及SCI两组,分别以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颈部或颅内动脉主干狭窄及临床治疗对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影响。结果 PCI组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及BPV舒张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和指数均高于SCI组(P<0.01),而两组间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或颅内存在中、重度血管狭窄(OR=27.073,P=0.018)及早期使用降压药(OR=59.890,P=0.005)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是保护性因素(OR=0.019,P=0.005);ROC曲线提示,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对前循环高血压性PC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够准确。结论颈部或颅内主干血管中重度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早期使用降压药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类降脂药是其保护性因素。
田作军董亚贤刘磊黄科黎宣谷陆亚琴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血压变异性血管狭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