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锋

作品数:50 被引量:33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3篇疫情
  • 18篇病毒
  • 12篇聚集性
  • 11篇诺如病毒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暴发疫情
  • 8篇聚集性疫情
  • 7篇病毒感染
  • 6篇疫情调查
  • 5篇诺如病毒感染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流感
  • 4篇发病
  • 4篇病原学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42篇北京市海淀区...
  • 9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42篇刘锋
  • 17篇华伟玉
  • 12篇蔡伟
  • 9篇赵振
  • 9篇郭黎
  • 8篇孙亚敏
  • 7篇刘方遥
  • 6篇韦懿芸
  • 6篇王磊
  • 5篇邵云平
  • 4篇江初
  • 4篇窦相峰
  • 4篇何斌
  • 4篇邢彦
  • 4篇苏璇
  • 3篇孙培源
  • 3篇王炳才
  • 3篇李洋
  • 3篇富继业
  • 3篇丁洁

传媒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6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发热疫情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发生的一起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引起的聚集性发热疫情流行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话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病学生进行调查,对校医和班主任进行访谈调查并察看教学环境,采集发病班级的病例咽拭子标本,开展常见呼吸道多病原检测。结果首例病例11月23日发病,末例病例12月4日,经过6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历时12 d疫情结束。本起疫情共有19例病例,均为一(7)班学生,罹患率为45.24%(19/42)。男生罹患率56.52%(13/23),女生罹患率31.58%(6/19),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3,P>0.05)。无住院和重症病例。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咳嗽(100%)为主。血常规检测中,单核细胞项目有升高表现。实验室检测7份咽拭子标本,6份标本人类偏肺病毒核酸阳性(85.71%),其他病毒未检出。结论感染人类偏肺病毒的学生带病上课导致的聚集性发热疫情,学校应加强患病学生的隔离管理。
李洋刘锋金丽娜
关键词:人类偏肺病毒发热
2017—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监测数据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淀区流感的流行情况和趋势,为海淀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7—2018年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7—2018年共采集1743例咽拭子标本,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6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3%;2017年与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冬、春季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在2017年与2018年流感流行强度较高,冬、春季为高峰季节,但2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株有所不同,老年病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是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聚集性疫情重点防控场所。
金丽娜史凤琳张恒蔡伟刘锋郭庆栋郭黎邵云平钱丽芳
关键词:流感病原学监测流感样病例
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3年6月10日至2024年4月30日海淀区猴痘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等资料,以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病例流行特征。共分析20例猴痘病例,均为男性,85.0%(17/20)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年龄M(Q1,Q3)为28(26.5,32.5)岁。临床特征以皮疹(95.0%,19/20)、发热(65.0%,13/20)、淋巴结肿大(35.0%,7/20)为主,皮疹多发于生殖器及肛周(65.0%,13/20)。合并HIV感染者和合并梅毒者各3例(15.0%,3/20)。报告病例医院主要为传染病医院(84.21%,16/19),报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57.89%,11/19)和发热门诊(36.84%,7/19)。7条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序列均属于猴痘病毒西非型IIb分支,C.1家系。海淀区猴痘病例呈散发传播,MSM人群为高危人群。
邵云平贾雨晴刘锋金丽娜张恒陈小梅李夫
关键词:猴痘流行病学特征男男性行为人群
2014-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及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处理7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累计病例86例,疫情分布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81,P<0.001)。春秋季高发,发病高峰集中在疫情的第2天。主要症状以呕吐、腹痛和发热为主,呕吐比例最高,大部分病例病程较短,1~3 d痊愈。发病年龄以3~5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44%。采集病例标本42份,经RT-PCR方法检测阳性34份,占87.18%。疫情发生主要原因为学校晨午检、消毒、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未有效落实。结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是诺如病毒防控工作的重点,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至关重要,共同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华伟玉刘锋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2008-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淀区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率分别为0.04/10万、0、0.04/10万、0.15/10万和0.15/10万,在全区约一半的街道均有病例的发生,呈散发态势,但某村出现了家庭聚集病例,发病的街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在春季发病,3-5月发病9例,占75%(9/1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年龄组发病10例,占总病例数83.3%(10/12)。发病人群以农民、民工、无固定职业为主,文化层次较低。结论 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以散发为主,但近几年呈现升高趋势,应加强灭鼠防鼠相关工作。
华伟玉赵振刘锋韦懿芸何斌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工作对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的影响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研究托幼机构日常消毒工作对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传染病网络信息系统和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北京某区托幼机构2010—2012年消毒卫生状况与儿童手足口发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该区托幼机构日常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5.07%,春夏季(4—8月)消毒效果合格率94.79%-89.58%,手足151病发病率处于高峰期;秋冬季(9月-次年3月)消毒效果合格率96.90%-97.10%,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在低谷。消毒效果合格率曲线与手足口发病数曲线呈现对应关系。结论该区托幼机构手足口发病率与消毒效果合格率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说明消毒工作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具有促进作用。
苏璇王磊刘锋丁洁鲁薇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手足口病
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典型病例、部分密切接触者等人群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结果 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20起,其中中小学校13起,占65.00%,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 272例,单起疫情病例数中位数29例。冬春季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高发季节,占75%(15/20);不同发生场所疫情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13.17,P<0.001)。男女性病例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人传人传播和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81.267,P<0.001)。对20起暴发疫情病毒分型,均为GⅡ型诺如病毒,其中GⅡ.2[P16]型19起,占95.00%(19/20)。结论 GⅡ型诺如病毒是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春季和秋末冬初是疫情高发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场所,疫情以人传人传播为主,但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一般引起病例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应高度重视。
刘锋郭黎赵振徐浩华伟玉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原学
北京市海淀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掌握海淀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为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将捕获蜚蠊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海淀区城、乡两个监测区,共调查中小餐馆120家、宾馆24家、医院24家、居民240户,捕获蜚蠊成、若虫6611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数的99.00%。结论海淀区蜚蠊侵害状况较为严重,德国小蠊为主要防制对象,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其危害。
刘锋王炳才蔡伟冯京秋
关键词:蜚蠊种群分布侵害状况
北京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M(Q_(1),Q_(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结论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孙亚敏刘锋蔡伟金丽娜郭黎蔡润史如晶刘方遥江初富继业潘阳窦相峰吴双胜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
一起可能由境外邮件引起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2022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可能由境外邮件引起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了解Omicron变异株可能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点。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核查该传播链上所有病例的活动轨迹,逐一排查涉及的风险点,同时对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用于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聚集性疫情共涉及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和其接触的境外邮件以及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阳性邮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与同期北美、新加坡等地流行的新冠病毒相似度较高,与同期我国其他地区疫情无关联。结论 携带新冠病毒的邮件物品存在传播的可能性,引起聚集性疫情。应加强快递邮件的消毒方法研究并实施,多渠道阻断传播风险。
何斌陈小梅刘锋金丽娜孙亚敏蔡伟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邮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