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铁汉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石
  • 2篇胆道
  • 2篇胆管
  • 2篇胆囊
  • 2篇上腹
  • 2篇切除
  • 2篇活检
  • 2篇腹部
  • 2篇肝内
  • 1篇胆肠
  • 1篇胆肠吻合
  • 1篇胆肠吻合术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探查
  • 1篇胆道探查术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机构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李铁汉
  • 7篇朱洪
  • 5篇朱磊
  • 3篇唐继红
  • 3篇曾庆彬
  • 2篇付必莽
  • 2篇张捷
  • 1篇李春满
  • 1篇冯晓洁
  • 1篇唐波
  • 1篇田大广
  • 1篇胡明道
  • 1篇阿永俊
  • 1篇陈刚
  • 1篇侯勇
  • 1篇董丽英
  • 1篇胡俊
  • 1篇姚翰林
  • 1篇赵晰
  • 1篇张炳彦

传媒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最为复杂且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肝切除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下的规则性肝切除和精准肝切除以及术中联合胆管镜及超声。近年来,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面临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次手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曾庆彬朱磊赵晰李铁汉唐继红朱洪
关键词: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纤维胆道镜
双胆囊伴结石一例
2016年
患者女性,59岁。2004年因右上腹间断性胀痛3天入住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8℃,呼吸16次/min,脉搏86次/min,血压138/75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平坦,肠鸣音5次/min,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Murphy征阳性。余无特殊。入院后复查腹部B超提示:(1)胆囊结石;(2)肝内外胆管、胰腺、脾、双肾未见异常。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曾庆彬唐继红李铁汉朱洪朱磊
关键词:双胆囊MURPHY征腹部B超肝内外胆管皮肤黏膜上腹压痛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测定肝组织中的微量元素,探讨不明原因肝损害的发生与机体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对不明原因肝损害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术取出肝组织,与对照组正常的肝组织,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29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明原因肝损害(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的锂7Li、铍9Be、铝27Al、钙44Ca、钛48Ti、钒51V、铬52Cr、钴59Co、镍60Ni、锗73Ge、锶88Sr、钼95Mo、铟115In、锡118Sn、铼185Re、铂195Pt、汞202Hg、铅208Pb、铋209Bi 19种元素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75As、硒82Se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111C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镁24Mg、锰55Mn、铁57Fe、铜63Cu、锌66Zn、镓71Ga、硒77Se、钡137Ba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铁蛋白和肝组织活检中铁含量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1,铁蛋白与肝组织中铁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不明原因肝损害患者的肝组织中微量元素升高,表明这些微量元素代谢异常可能为不明原因肝损害的原因之一,或在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肝病理检查及肝组织微量元素测定为实验组患者明确找到了肝损害的病因。铁蛋白与肝组织中铁含量呈正相关。
李惠敏陈刚李铁汉冯晓洁李卫昆祁燕伟刘春云刘立
关键词:肝组织活检微量元素测定
大鼠肝移植后颗粒酶B mRNA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肝组织、外周血和胆汁中颗粒酶B m RNA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评价术后检测颗粒酶B m RNA的表达对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价值。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T管引流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n=20;B组:同种同基因组,n=30;C组:异基因移植+Cs A组(SD→Wistar大鼠),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Cs A 5mg·kg-1·d-1,n=30;D组:急性排斥反应组(SD→Wistar大鼠),n=30。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术后第1、3、5、7和10d外周血和胆汁中颗粒酶B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肝移植后D组肝组织和外周血自术后3d起可以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颗粒酶B 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3、5、7、10d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组在胆汁中均未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D组急性排斥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相吻合。结论肝移植术后检测颗粒酶B mRNA的表达,可以为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诊断依据,而从外周血中检测其表达可以提供一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方法。
肖曙峰唐波张捷付必莽田大广阿永俊朱洪李铁汉
关键词:颗粒酶B移植物排斥RT-PCR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早期诊断较困难。尽管其极易早期转移至肝脏,但手术也非绝对禁忌,切勿因噎废食。当出现肝转移后,医患双方应该明确的是,虽彻底治愈率相对较小,但是一旦病灶切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利于预后的改善,极大的减轻患者痛楚。然而,一旦术后出现复发,其转移灶大多位于肝内,在治疗方面仍然有相当的价值,亦可积极争取手术治疗。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铁汉白亦焘
关键词:肝转移
胆肠吻合术后再发吻合口结石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行胆肠吻合术后再发吻合口结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14例患者,均因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结石再发而就诊。结果再手术中拆开首次手术的吻合口发现有3例患者吻合口结石最大直径小于胆肠吻合口的直径,这些吻合口虽然通畅但是并非呈管状的通道,而是肠腔内相向两壁相互靠近形成了椭圆状的小缝隙,结石"卡"在了小缝隙的上方。结论 "胆管-空肠"吻合口这一人工造口为"柔性"结构,欠缺"刚性"结构,这可能是导致胆肠吻合术后再发吻合口结石的重要因素。
钟仕杰李铁汉朱洪朱磊魏雷曾庆彬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ROUX-Y术
胃和结肠及肝癌三重癌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5月13日人院,胃镜活检诊断“胃窦部黏膜内癌”。AFP25.29)、CEA和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全腹CT和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6月9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无异常:胃窦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结节,
李春满付必莽唐继红董丽英李铁汉朱洪胡明道张捷张炳彦
关键词:胃窦部三重癌上腹部隐痛肝癌结肠胃镜活检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3种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告,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60例患者一期行经十二指肠镜切开Oddi括约肌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二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B组60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管引流术;C组60例患者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胆道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T管引流术.结果 A组中53例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剩余7例患者中一期取石失败者5例,2例行LC+LCBDE,3例最终行开腹手术;二期中转开腹者2例;B组57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C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3组中A组并发症最多(P<0.05)如胰腺炎、胆瘘、出血,B组总住院时间最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P<0.05),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最短(P<0.05);3组禁食时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4).结论 3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钟仕杰李铁汉朱磊侯勇胡俊姚翰林朱洪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肝动脉灌注化疗及肝动脉化疗栓塞在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
2025年
在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中,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已成为不可切除性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文献和研究,本综述总结了HAIC和TACE在不可切除性肝癌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两种方法的治疗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联合治疗的新模式。Among the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oc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 modality at present, but there is no uniform protocol. In recent years,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and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AIC and TACE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cusing on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clinical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its new paradigm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the two approaches.
祖少奇杨芳超李瑞雪朱磊李铁汉朱洪
关键词:肝细胞癌TAC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