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中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考古
  • 4篇遗址
  • 2篇战国
  • 2篇器物
  • 2篇抢救性发掘
  • 2篇族墓地
  • 2篇墓地
  • 2篇墓葬
  • 2篇家族墓地
  • 2篇古河道
  • 2篇汉墓
  • 2篇北朝
  • 2篇北朝时期
  • 2篇春秋
  • 1篇东郊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考古
  • 1篇动物遗存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12篇安徽省文物考...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淮南市博物馆
  • 1篇安徽博物院

作者

  • 14篇张义中
  • 2篇张居中
  • 1篇张娟
  • 1篇杨玉璋
  • 1篇曹栋洋
  • 1篇李军
  • 1篇崔启龙
  • 1篇戴茜

传媒

  • 2篇文物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大众考古
  • 1篇考古
  • 1篇华夏考古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文物鉴定与鉴...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史年表被引量:9
200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借鉴传统的园林分类观点,以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为主,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进行系统梳理,重在文献资料的征引,同时配以考古发现,以期向读者翔实地展示该时期的园林建筑。
张义中戴茜曹栋洋
关键词:风景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期年表考古
安徽省寿县工业园区汉墓出土器物赏析被引量:1
2018年
2010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寿县工业园区获得一批汉墓出土器物。这批器物年代指示性强,器形特殊,可展开一番趣味的讨论。
张义中
关键词:汉墓
安徽六安东郊啤酒厂战国——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安徽省六安地区(又称“皖西地区”)是指六安市所辖两区五县。该地区位于皖、豫、鄂三省交界处,在区域发展上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战国中晚期,随着楚国的政治中心东移,该地区成为楚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武帝时置六安国...
张义中
关键词:考古学身份鉴别
安徽寿县两座西晋墓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23年
2020年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寿县文物保护中心在配合寿县地区基本建设过程中抢救性清理了两座西晋时期墓葬。其中,方圩村M1是一座西晋纪年墓,墓砖有“太康七年”字样铭文。该墓形制、结构较为完整,虽被盗扰,仍出土有陶器、铜器、银器和水晶器等遗物。江山樾M3仅存墓室部分,出土随葬品为典型西晋时期风格器物。该墓所出青瓷胡人壶形烛台的造型及装饰特征反映出佛教南传的历史进程。这是寿县地区西晋时期墓葬的首次科学发掘,为研究江淮西部西晋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张义中李光辉(绘图)文尹(绘图)见鑫(拍照)蔡波涛李军
关键词:西晋墓葬
安徽淮南钱郢孜北朝墓(M180、M370)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22年
钱郢孜墓群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唐山镇乳山村钱郢孜自然村南。墓群地处八公山脚下的坡地上,南临淮河的一级支流东淝河,地理位置优越(图一)。为配合基本建设,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战国晚期至唐代墓葬360余座,出土各类器物580余件(套)。其中,M180和M370两座北朝时期墓葬形制特殊、随葬器物丰富。现将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张义中徐凤芹汪茂东高凡(摄影)蔡丁丁(绘图)荆雪绒(绘图)
关键词:随葬器物抢救性发掘墓葬形制唐代墓葬战国晚期北朝时期
素瓷雪色缥沫香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出土的青白瓷被引量:1
2022年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位于安徽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鲁庄南,平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8.8万平方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2019年5月-2020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展开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6座,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金银器、陶器、瓷器和铜器。因其对研究宋代家族墓葬制度、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月,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获评“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墓地出土的一批景德镇湖田窑精品青白瓷器,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代青白瓷的盛行与当时江淮地区社会风貌。
杨腾(文/图)张义中
关键词:家族墓地抢救性发掘青白瓷社会风貌金银器
安徽长丰埠里墓群宋墓(M1、M12)发掘简报
2024年
埠里墓群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鲁庄南,地处一低矮丘陵的南坡,分布范围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550、南北宽约360米,总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图一)。墓群北界为丘陵的陵脊,西界和南界地势低洼,系一条古河道,东界为一条小冲沟,地理位置优越。
张义中徐凤芹
关键词:墓群古河道
岭南地区腰坑习俗浅探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岭南腰坑墓的分布、分期及相关特点的研究,认为岭南腰坑葬俗是在湘地越人南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源自楚崛起之前的中原文化。随着楚国的崛起、楚文化的南渐,湘地越人转徙岭南,并将这一葬俗带到岭南,流传开来。岭南的腰坑墓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点。腰坑在用途上与该地古葬俗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岭南土著居民对这一葬俗的认同。
张义中
关键词:岭南腰坑墓源流
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被引量:1
2022年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位于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鲁庄南一条东西走向的丘陵南坡。墓地平面呈椭圆形,总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其北界为丘陵的陵脊,西界和南界地势低洼,为一条古河道,东界有一条小冲沟。墓地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徐凤芹(文/图)张义中
关键词:家族墓地考古发掘古河道宋代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家猪的饲养策略研究——以安徽渠沟遗址(约6700~4000 BC)的分析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中国是全球家猪驯化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化和饲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目前,碳、氮稳定同位素视角下中国北方粟黍农业体系中家猪的饲喂策略已经基本清晰。然而,地处"稻粟混作区"的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家猪的管理和饲养策略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对安徽淮北渠沟遗址(约6700~4000 BC)出土的猪等动物骨骼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该遗址的家猪饲养等问题。结果显示,猪群的稳定同位素值非常相近,整体以C_(3)类植物为食,与野生动物的食物结构很相似。已有的动物考古研究显示,渠沟遗址的猪群构成复杂,既包括家猪,也有部分野猪和家/野杂交等个体,但无法根据稳定同位素对其进行区分,反映出对家猪采用松散的饲养方式,让其在居址周围觅食。早、晚期猪群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存在明显差异,结合渠沟及周围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推断,晚期对猪的管理趋于强化,但仍为较松散的管理方式,并非中原地区的圈养策略。渠沟遗址及所在淮河流域农业长期不发达,且周围自然资源丰富,家猪饲养的驱动力不足,发展较缓慢。
戴玲玲张义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