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水飞蓟宾对哮喘幼鼠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对哮喘幼鼠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5只SPF级BALB/c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哮喘组(Model)和水飞蓟宾组(Silybin),每组15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OVA)制备幼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收集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总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TLR4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哮喘组相比,水飞蓟宾组幼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BALF中炎性因子IL-1β、IL-4与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水飞蓟宾能够减轻哮喘幼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水飞蓟宾能够减轻哮喘幼鼠肺组织TLR4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水飞蓟宾能够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幼鼠的肺内炎性反应。
- 王建刚肖韵王莹巍王娟
- 关键词:水飞蓟宾幼鼠
- 血管活性肠肽对哮喘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对哮喘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血管活性肠肽组(C组),每组10只。B组、C组动物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支气管及肺组织病理改变,以病理图像分析测量小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基底膜周长(Pbm)、支气管壁面积(WAi)和平滑肌层面积(WAm);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B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胶原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层增厚,其WAi/Pbm及WAm/Pbm较A组明显增加(P<0.05);C组上述指标较A组增加,但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有抑制气道重塑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GF-β1表达有关。
- 王娟尚云晓
-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气道重塑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丹酚酸B对支原体肺炎幼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 2024年
- 目的丹酚酸B对支原体肺炎幼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BALB/c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支原体肺炎组(MP组)和丹酚酸B组(Sal B组),每组20只。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幼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方法检测各组幼鼠肺组织细胞的凋亡;ELISA方法检测各组幼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幼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与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丹酚酸B能够减轻MP幼鼠肺组织炎性程度,减少MP幼鼠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水平,降低MP幼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降低MP幼鼠肺组织HIF-1与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丹酚酸B能通过抑制HIF-1与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减轻支原体肺炎幼鼠肺组织损伤。
- 肖韵王建刚王莹巍王娟
- 关键词:丹酚酸B支原体肺炎低氧诱导因子-1
- 血管活性肠肽对哮喘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哮喘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VIP组,每组10只.哮喘组、VIP组动物应用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VIP组在雾化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VIP.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PCN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PCNA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P组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有抑制气道重塑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 王娟尚云晓
-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哮喘气道重塑增殖细胞核抗原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第7讲 颅内肿瘤(三)被引量:1
- 2006年
- 范国光王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内肿瘤影像学诊断表皮样囊肿先天性肿瘤皮样瘤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第6讲 颅内肿瘤(二)被引量:10
- 2006年
- 范国光王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颅内肿瘤神经上皮性肿瘤神经上皮细胞原发性脑肿瘤
- 一种多功能新型医用牵引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新型医用牵引床,包括床框,所述床框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床架和第二移动床架,且第一移动床架和第二移动床架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床框的底部与床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床框的内侧设置有横梁。...
- 潘琳王娟罗明谢南姿
- 文献传递
- 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在2~4岁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治疗2~4岁哮喘儿童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纳入10家医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的245例2~4岁哮喘急性发作的住院儿童,按照1.5∶1的比例随机分为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简称雾化FP)组或雾化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简称雾化BUD组)。观察两组每日日间及夜间临床症状评分、呼吸指数评分及与基线的差值、其他哮喘缓解药物使用来评估有效性,以第3天日间临床症状评分与基线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并进一步根据哮喘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观察用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评估安全性。最终239例完成5~7 d的研究。结果两组间主要疗效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FP组第2天夜间临床症状评分与基线差值大于雾化BUD组(P<0.05);雾化FP组第4天日间临床症状评分大于雾化BUD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临床症状评分、呼吸指数评分及与基线差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应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例数及次数上,雾化FP组与雾化BUD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哮喘发作患儿,雾化FP组第2、4天夜间临床症状评分与基线差值均大于雾化BUD组(P<0.05),其余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均无鹅口疮及声音嘶哑发生;两组用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雾化FP(0.5 mg)治疗2~4岁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与雾化BUD(1 m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良好;雾化FP在治疗第2天的夜间哮喘症状控制优于雾化BUD;在轻度哮喘发作患儿中,雾化FP在治疗第2、4天夜间哮喘症状控制优于雾化BUD。
- 程琪张晗尚云晓杨男韩晓华刘芬刘欣王娟陈宁蔡栩栩冯雍谭春迎王雅文杨晶杨柳戴吉成韩爽李静谭丽玲魏兵孙广荣范文文黄荣娄青蔡艳谢娜成焕吉
- 关键词:儿童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急性发作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三例被引量:10
- 2011年
- 例1,患儿,男,13岁,以“发热5d,咳喘3d,呼吸困难12h”入院。患儿5d前出现发热,体温39℃,3d前出现咳嗽伴喘息,于外院诊断为“肺炎”,予阿奇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d。
- 王娟张晗刘春峰蔡栩栩
-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头孢类抗生素
- 儿童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53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食物过敏相关性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病房住院,病因未明的诊断为迁延性、慢性腹泻病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过敏组53例,非过敏组7例。分析过敏原的分布、相关化验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及食物过敏相关性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结果 88.33%的患儿存在1~10种不等的食物过敏。IgG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牛奶>蛋清蛋黄>西红柿>鳕鱼=大豆>蟹=大米>牛肉=虾=小麦>鸡肉=玉米>蘑菇=猪肉。过敏组IgM高于非过敏组(P=0.01),2组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便常规、肠道菌群、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避过敏原、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患者的腹泻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未知病因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多数存在食物过敏,该类患儿临床表现及常规化验检查与非过敏患儿表现类似。回避过敏原的诊断性治疗后腹泻好转。过敏原检测对儿童未知病因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 王娟孙梅
- 关键词:食物过敏慢性腹泻儿童口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