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萍

作品数:2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儿童
  • 7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川崎
  • 5篇川崎病
  • 4篇动脉瘤
  • 4篇心包
  • 4篇随访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瘤
  • 3篇缩窄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巨大冠状动脉...
  • 3篇华法林
  • 3篇复习
  • 2篇导管未闭
  • 2篇动脉导管
  • 2篇动脉导管未闭
  • 2篇豆素

机构

  • 22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作者

  • 22篇黄萍
  • 18篇张丽
  • 15篇汪周平
  • 13篇李伟
  • 12篇谢小斐
  • 5篇陈欣欣
  • 5篇袁家
  • 3篇金丽玲
  • 3篇龚芳
  • 3篇于明华
  • 2篇夏树亮
  • 2篇崔虎军
  • 1篇覃有振
  • 1篇邹明晖
  • 1篇张超
  • 1篇宋燕燕
  • 1篇戴常平
  • 1篇黄晓明
  • 1篇江先汉
  • 1篇冯惠平

传媒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第16届中国...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干预与随访研究
张丽黄锡静黄萍于明华汪周平夏树亮谢小斐
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并多发中型及巨大型冠状动脉瘤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KD)并多发中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KD并多发中型冠状动脉瘤及巨大冠状动脉瘤45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31例患儿规律口服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14例患儿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转归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1)试验组中有22例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治疗后10例血栓消失,5例血栓减少,仅2例血栓增加。对照组5例患儿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治疗后2例血栓减少,3例新增血栓形成;试验组患儿新增血栓数目较对照组少,增加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4,P<0.05)。(2)试验组较对照组新增多发中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例数增加缓慢[12.90%(4/31例)比14.28%(2/14例)]。(3)试验组较对照组巨大冠状动脉瘤数目下降快速[23.91%(11/46个)比10.00%(1/10个)]。(4)试验组较对照组瘤体回缩比例多[74.19%(23/31例)比42.85%(6/14例)]。(5)2组患儿在随访中血磷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均无活动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KD并冠状动脉瘤较安全,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与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使多发中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数目减少更多,冠状动脉瘤内径回缩比例增加。
彭昭娴黄萍张丽汪周平王燕飞李伟
关键词:华法林阿司匹林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巨大冠状动脉瘤
婴儿自发性冠状动脉破裂致心包积液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儿,女,2个月龄,2018年2月22日因哭闹后出现颜面部及唇周明显发绀半天,四肢疲软,呼吸弱、慢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77×10^9/L,中性粒细胞1.16×10^9/L。C反应蛋白0.8 mg/L,谷草转氨酶111 U/L。血气分析及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当地诊断“感染性休克?”予扩容、抗感染、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5 g等处理后,患儿发绀好转,但仍精神稍倦,哭声小,为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2月23日由救护车转运至我院。
刘刚李伟黄萍张丽汪周平王燕飞陈欣欣
关键词:心包积液婴儿手术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追踪随访及技巧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中远期变化特点及儿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技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内科52例KD急性期合并GCAA患儿[男38例,女14例;发病年龄1~14(4.1±2.5)岁]资料,对其进行SCAG,并追踪随访1~19年[(10.6±3.6)年],分析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特点,总结儿童SCAG技巧。结果本组52例SCAG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部位:左前降支21例(占40.4%),右冠状动脉20例(占38.5%),左主干8例(占15.4%),回旋支3例(占5.7%)。左冠状动脉完全闭塞2例,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4例,侧支血管形成12例。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7例,右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4例。27例出现左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5例,左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2例。本组52例中,40例GCAA仍然存在,8例缩小至冠状动脉小瘤,仅4例患儿SCAG见冠状动脉瘤回缩至轻度扩张。52例患儿随访1~19年,静息心电图示6例存在病理Q波及左心室扩大,余46例正常;患儿均无自觉症状,活动未受限。与同期SCAG比较,超声心动图检出52例患儿冠状动脉近段形态改变,远端改变仅发现3例。对12例远端多发瘤伴狭窄及12例冠状动脉闭塞并新生血管形成的患儿,超声观察均未能提示。结论KD引起的GCAA损害可长期存在,后期可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狭窄及侧支血管再形成等。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KD后遗症期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损害检查欠敏感,SCAG对本病的追踪观察有重要价值。对于儿童SCAG,只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及投射角度,掌握操作技巧,可获得满意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汪周平张丽黄萍王燕飞李伟谢小斐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并发急腹症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KD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腹部平片和腹部CT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转归。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6例KD并发急腹症患儿中男7例,女9例;就诊年龄为4岁8个月(7月龄~8岁)。KD并发胆囊炎9例,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急性腹膜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其中3例患儿合并2种及2种以上急腹症疾病)。16例均有腹痛症状,7例有呕吐,4例明显腹胀,1例有血便。16例患儿均行腹部B超检查:8例表现为胆囊增大及胆囊壁水肿、增厚,2例见阑尾炎声像,2例见肠梗阻,1例见胰腺肿大;8例行腹部平片检查: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改变,2例肠梗阻表现;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胆囊壁水肿,1例腹膜炎表现,2例肠梗阻,1例胰腺肿大。16例患儿均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2 g/kg)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有8例IVIG无反应,均再次予IVIG 2 g/kg治疗,其中4例患儿仍发热,予甲泼尼龙(MP)静脉治疗后热退。有2例分别行小肠造瘘术及腹腔穿刺引流术。16例患儿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在疾病急性期或随访期间共有4例(25%)合并冠状动脉瘤(CAA)。结论KD并发急腹症以胆囊炎、肠梗阻较多见,除KD典型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呕吐,腹部B超、平片和CT有助于早期诊断。此外,KD并发急腹症患儿IVIG无反应及CAA发生率相对较高。
梁泳仙张丽汪周平谢小斐王燕飞李伟袁家张旭黄萍
关键词:川崎病急腹症冠状动脉瘤
儿童单侧肺静脉闭锁4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儿童单侧肺静脉闭锁(UPV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例UPV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PubMed、OVID及Elsevier医学文献数据库国际报道的50例,万方数据库国内报道4例,共5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报道4例,平均年龄1.8岁(1.5—2.7岁),其中先天性UPVA3例,继发性UPVA1例。左上肺静脉闭锁1例,左肺静脉闭锁2例,右肺静脉闭锁1例。表现为反复咯血3例,反复咳嗽1例。3例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例行肺静脉.左心房连接术,2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已随访1~3年,行肺静脉-左心房连接术患儿已全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儿未再出现咯血但仍有反复咳嗽,继发性UPVA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另1例拒绝手术后口服药物保守治疗的患儿仍反复肺部感染,间断咯血。文献报道共54例(≤18岁的患儿40例),平均年龄13.76岁(8d-43岁)。其中先天性UPVA52例,继发性UPVA2例。右侧肺静脉闭锁27例,左侧肺静脉闭锁22例,其他5例。94.4%(51/54例)的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肺部感染,92.6%(50/54例)的患者表现为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68.5%(37/54例)的患者表现为咯血或呕血。50.0%(27/54例)的患者合并心内畸形。75.9%(41/54例)的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35.2%(19/54例)的患者有肺淋巴管扩张。25例行肺切除术,11例行肺静脉一左心房连接术,7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1例保守治疗。术后大多预后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结论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咯血、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肺实变或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时,应考虑UPVA。尽早诊
陈飞燕吕淑泓张丽黄萍汪周平谢小斐王燕飞李伟
关键词:儿童单侧咯血
儿童缩窄性心包炎10例手术治疗及远期随访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患儿共1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3~14岁,体质量为21.4(12.5~36)kg,病程为1~36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7例,Ⅲ级3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8例)、浮肿(6例)、气促(5例)、腹痛(3例)等;超声心动图提示为缩窄性心包炎9例,双心房扩大8例,腔静脉扩张5例,心包膜增厚4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10例,心包增厚10例,心包钙化4例。手术方式均为心包剥脱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心功能分级I级6例,Ⅱ级3例,Ⅲ级1例。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2~14年,复发1例(10%);无死亡患者。结论儿童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符合率高,心包剥脱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疑诊患者,心包开窗术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
李伟黄萍张丽汪周平陈欣欣
关键词:儿童手术治疗随访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
夏树亮张丽黄萍汪周平李伟谢小斐于明华黄晓明
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AKR1C3抑制活性被引量:2
2023年
以7-羟基香豆素为初始原料,经Duff甲酰化反应、Rap-Stoermer反应、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具有酰胺侧链的角型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HR-MS、1HNMR及13 CNMR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化合物对AKR1C3及AKR1C1的抑制作用。合成了7个新的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初步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N,N-二正丙基-4-甲基-2-氧-2 H-呋喃并[2,3-h]色烯-8-甲酰胺对AKR1C3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采用上述方法可成功合成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5e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KR1C3抑制作用,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孙明娜孙明娜曾思莹黄萍郑雪花黄萍张超
关键词:异补骨脂素酰胺呋喃香豆素
英夫利昔单抗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川崎病(Kawasaki,K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共选取468例符合KD诊断标准的患儿,在发病的前10 d内给予IVIG 2 g/kg的初始治疗,然后将IVIG无反应K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加用IVIG(2 g/kg),B组接受IPX治疗(5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费用以及治疗前1 d和治疗后7 d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的变化情况。分别在KD诊断后7 d及1、3、6、12、24、36个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 总共有40例患者被随机分组(IVIG组,n=24;IPX组,n=16),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X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明显少于IVIG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6.5)h vs.(18.0±4.8)h,P<0.05]。IPX组患儿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IV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418±2 236)元vs.(11 346±3 525)元,P<0.05]。IVIG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IP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vs. 62.5%,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X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比IVIG组下降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39;P=0.043)。随访1~3年,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X组和IVIG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IVIG无反应的KD患儿,IPX比IVIG可以更快降低炎症指标,缩短发热时间,还可以节约住院成本,且两者对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及药物并发症方面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IPX治疗有效率不如IVIG。所以,IPX治疗IVIG无反应性KD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均良好,可作为IVIG无反应KD的选�
汪周平张丽黄萍张旭李伟谢小斐王燕飞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英夫利昔单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