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鹏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生产力
  • 2篇实践进路
  • 2篇留学
  • 2篇留学生
  • 2篇逻辑
  • 2篇进路
  • 2篇产力
  • 1篇东南亚留学生
  • 1篇新兴产业
  • 1篇亚文化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战略性
  • 1篇战略性新兴产...
  • 1篇中华优秀传统...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交焦虑
  • 1篇生成逻辑
  • 1篇数字经济
  • 1篇契合

机构

  • 7篇华侨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7篇卢鹏
  • 1篇黄媛媛
  • 1篇韩昀

传媒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电子政务
  • 1篇山东省团校学...
  • 1篇青少年研究与...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内地求学港澳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以168名在内地大学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以内地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考察了在内地大学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并探讨了港澳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港澳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大学生,且港澳台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港澳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均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
卢鹏
关键词:社交焦虑社会支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共鸣
2024年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强调实践方法论的重要性、顺应历史潮流的必要性以及追求人类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实践观、历史观、价值观等维度有着深层次的思想共鸣。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与“天道酬勤”面向现实的共同立足点都是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强调实干精神以及人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与“与时偕行”都以人的历史性存在为前提,在历史起点、历史发展和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性”与“天下大同”关注实现社会公正与全人类福祉的共同理想,是对当代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发展危机、价值危机和意义危机作出批判性的反思和理想性的引领,其本质都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关系的把握。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
卢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演变趋势及发展策略——基于1999-201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
2025年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推进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既是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对1999—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每年以30.72%的复合增速迅猛增长,相对数量增长显著,但整体规模仍较小,区域内国际合作动力不足;哈萨克斯坦是最大的中亚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其他四国来华学生规模、增速相近;中亚学历留学生的占比呈现先下降、后提高的趋势,其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亚奖学金留学生的增速高于其留学生总体的增长。新形势下,发展中亚来华留学教育,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策略优化:强化区域合作战略规划引领,建立良好的教育交流合作保障机制;发挥邻近效应与区域传统优势,打造区域特色留学品牌;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与人才结构,推动区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
卢鹏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被引量:19
2024年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引领劳动资料智能化与数字化革新,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边界。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企业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推动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的“脑力化”转换、人机交互模式的生产协同性赋能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高效能跃升、自动化生产的智能运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等路径实现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智能化形塑;在产业中观层面,人工智能促进传统产业数实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乘数增长、规模化应用重构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进阶;在国家宏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与应用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形成了一种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化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以人工智能优化生产要素。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高技能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潜能。二是加速推进产业数实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连接能力迭代;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人工智�
卢鹏黄媛媛
关键词: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逻辑与实践进路被引量:28
2024年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形态,使得数实融合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关键力量。从生产力基本要素来看,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质性重塑,形成以数字化赋智塑造新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以智能算法为新介质的新型劳动资料、以数据要素为新材质的新型劳动对象。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集中表现在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中观层面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推进、微观层面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三层维度。为充分释放数实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潜能,亟需健全数字治理生态体系,以夯实数实融合的保障基础;促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以构筑数实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倍增效应,以激发企业数实融合创新活力。
卢鹏
关键词:数字经济
来华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东南亚留学生在华的文化适应给我国留学生管理和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了解在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不同文化适应策略选择与社会支持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跨文化适应的整合策略、同化策略与主动语言学习、情感支持及社会支持显著相关。而分离策略及边缘化策略均与被动语言学习呈正相关,与情感支持及社会支持无关。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东南亚留学生,最倾向于选择的文化适应策略为整合策略,其次是分离策略;女生倾向于选择整合策略,而男生倾向于选择分离策略;汉语初级及高级的留学生倾向于选择整合策略,而汉语中级的东南亚留学生倾向于选择分离策略。
卢鹏
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转换及权力的运作方式被引量:10
2015年
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理论脉络并非是单线条发展的,而是多维度多个向度的变奏。目前,国内对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多数停留在风格、抵抗、收编等关键词的解读,而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及梳理却较为少见。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在汲取芝加哥学派越轨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同时,结合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在多动理论的动态平衡中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模式。在青年亚文化研究中权力概念是按照某一种逻辑逐渐清晰起来的。年龄、阶级、性别、种族这些维度都是在不断地强化权力观念,这对文化研究的发展都是起着推动作用的。
卢鹏韩昀
关键词: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范式权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