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理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中华鳖生殖细胞对性腺分化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探究爬行动物生殖细胞如何影响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数量是否会影响性别决定和分化,研究通过向中华鳖早期胚胎注射白消安消除了内源生殖细胞。结果显示:在白消安处理后,ZW和ZZ性腺生殖细胞数量急剧下调,几乎消失,但性腺形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ZW性腺仍旧呈现雌性状态并表达雌性标志蛋白FOXL2和CYP19A1,ZZ性腺仍旧呈现雄性状态并表达雄性标志蛋白DMRT1和SOX9。研究表明在爬行动物中消除生殖细胞不影响性别分化。 王金霓 吴俣 王子嘉 黄安 楼灵媛 庄天依 孙伟 孙伟 钱国英 葛楚天关键词:生殖细胞 白消安 性腺分化 中华鳖 Sox8基因过表达诱导中华鳖ZW性腺的雄性分化 2024年 为了研究Sox8基因在中华鳖性别分化中的功能,研究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在性别分化前的雌性中华鳖中过表达Sox8。通过组织学分析和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在Sox8过表达后,50%的ZW性腺髓质区发育出睾丸特有的、含有生殖细胞的性索结构;q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雌性特异性基因Foxl2和Cyp19a1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调控睾丸发育的Dmrt1、Sox9和Amh基因表达上调。实验结果表明Sox8的过表达诱导ZW胚胎性腺往雄性方向分化,揭示了Sox8在中华鳖睾丸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庄天依 沈佳东 楼灵媛 王金霓 孙伟 孙伟 葛楚天关键词:过表达 中华鳖 基于全基因组的龟鳖目Hox基因序列特征及进化分析 2023年 为对Hox基因在龟鳖目物种中进行系统地序列比较分析和进化研究,文章对目前具有染色体水平的龟鳖目基因组进行了Hox基因的鉴定,序列特征、进化和转录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龟鳖物种的Hox基因簇是高度保守的。非重复序列的缺失导致鳖科HoxB9—HoxB13基因间区相对龟科短了10 kb。大量Hox基因编码区发生了鳖科或龟科特异的序列替换、插入和缺失。胸部骨骼发育相关的Hox基因在鳖科祖先发生了快速进化和受到正选择。Hox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时期特异性,主要在胚胎时期的顶端外胚层嵴、背甲嵴和性腺表达。研究为龟鳖目Hox基因不同胚胎时期的多组学及表达调控分析提供了靶标,也为进一步厘清龟鳖物种演化创新提供了参考。 黄保友 楼灵媛 樊嘉伟 孙伟 孙伟 钱国英 葛楚天关键词:HOX基因 龟鳖目 雌激素受体Esr1诱导红耳龟早期卵巢分化 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3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sr1、Esr2和Gper1在红耳龟早期胚胎性腺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受体基因表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向性腺分化启动前的产雄温度(male-producing temperature,MPT)龟胚分别注射Esr1、Esr2和Gper1激动剂PPT、WAY 200070和G-1,从性腺形态结构、生殖细胞分布模式、性别分化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布方面对处理后的胚胎性腺进行了性逆转分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esr1在性别分化关键时期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sr2和gper1 (表达极低),且呈现产雌温度(female-producing temperature,FPT)性腺高表达。功能验证实验显示,PPT处理后的MPT性腺形态结构明显雌性化,生殖细胞呈现雌性分布模式;雄性分化关键基因dmrt1、amh和sox9 m RNA表达明显下降,雌性分化关键基因foxl2和cyp19a1 m RNA表达则显著上升;Amh和Sox9蛋白表达的荧光信号几乎消失,Foxl2和Arom蛋白被激活出现大量表达,表明性腺由雄性逆转为雌性(性逆转率:70.27%)。而WAY 200070和G-1处理后的MPT性腺仍分化为睾丸,雌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与雄性性腺类似。结果表明在红耳龟中,单独激活Esr1能够充分启动早期性腺的雌性分化过程,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1 (Esr1)诱导早期卵巢分化。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雌激素在龟性别决定和分化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郭金洪 杨洪哲 时翔 胡颖 王圣云 汪思凡 孙伟 孙伟关键词:雌激素受体 性腺分化 雌激素 性逆转 红耳龟 红耳龟Amh基因在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中的功能 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Amh基因在TSD(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中的功能,文章以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为TSD动物模型,分析了Amh在胚胎性腺中的精细表达特征和细胞定位;通过基因功能缺失和获得研究手段,验证了Amh在TSD中的具体功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mh基因在性腺分化启动前的第15期便已呈现产雄温度(Male-producing temperature,MPT)性腺高表达;AMH蛋白主要定位在MPT性腺sertoli前体细胞上,而在各个发育时期的FPT(Female-producing temperature,产雌温度)性腺中仅检测到极其微弱的Amh mRNA和蛋白表达信号。RNA干扰实验显示,敲低Amh后的MPT性腺出现了雄性向雌性完全性逆转,雄性分化因子Sox9明显下调,雌性分化因子Foxl2和Cyp19a1显著上调;相反地,异位表达Amh后的FPT性腺则转向睾丸方向分化,Foxl2和Cyp19a1表达被抑制,Sox9表达上升。上述研究表明,Amh是启动红耳龟早期睾丸分化必需且充分的关键因子,处于TSD雄性分化分子通路上游。 陈佳文 孙伟 孙伟 惠航博 雷建东 胡佳暄 王宗吉 葛楚天关键词: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 性腺分化 性逆转 红耳龟 Dmrt1基因在中华鳖雄性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甲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雄鳖生长速度快,裙边宽厚,脂肪少,商品价值高于雌鳖。目前,中华鳖性别控制技术尚无法使雄性鳖苗比例超过65%,主要... 孙伟关键词:DMRT1 性别决定 性腺分化 中华鳖 一种利用非激素类化合物制备ZZ基因型中华鳖伪雌个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激素类化合物制备ZZ基因型中华鳖伪雌个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中华鳖胚胎,在温度为25‑33℃,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的孵化条件下,孵化至第15.5期时(参照中华鳖胚胎发育分期标准)... 葛楚天 郭银 孙伟 李攀 钱国英 王伟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非激素类化合物制备ZZ基因型中华鳖伪雌个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非激素类化合物制备ZZ基因型中华鳖伪雌个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中华鳖胚胎,在温度为25‑33℃,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的孵化条件下,孵化至第15.5期时(参照中华鳖胚胎发育分期标准)... 葛楚天 郭银 孙伟 李攀 钱国英 王伟中华鳖胚胎期雌雄生殖细胞的差异 2025年 【目的】确定中华鳖雄性和雌性性腺中生殖细胞的发育差异。【方法】以胚胎发育阶段14~20期的中华鳖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学切片、免疫荧光和转录技术分析中华鳖胚胎性别决定期至性别分化时期雌雄生殖细胞的差异变化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1)胚胎期中华鳖的生殖细胞体积和细胞核比周围的体细胞大且核仁明显。(2)通过生殖细胞标记蛋白DDX4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中华鳖14~17期的雌雄性腺内的生殖细胞分布无显著差异。(3)组织切片结果显示17~20期ZW雌性性腺内生殖细胞集中在皮质区,而ZZ雄性生殖细胞集中在髓质区。(4)分析中华鳖14~20期中华鳖性腺的转录组发现,Ddx4、Mael、Dazl、Dnd1、Stra8和Dmc1在17期后的雌性性腺中呈现高表达,而Rmb38、Hes1、Notch和Bcl2在17期后的雄性性腺中呈现高表达。(5)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生殖细胞相关基因Dazl、Ddx4和减数分裂相关基因Stra8、Dmc1在17~20期ZW雌性性腺中显著高于ZZ雄性。【结论】Stra8和Dmc1在17期的雌性生殖细胞中高表达,说明雌性生殖细胞在17期后可能进入减数分裂,而Notch、Hes1在17期的雄性生殖细胞开始高表达,说明雄性生殖细胞可能进入了细胞周期停滞期。本研究为中华鳖的生殖细胞发育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中华鳖的性控育种提供了参考。 王金霓 黄安 孙伟 孙伟 钱国英 郭银 葛楚天关键词:中华鳖 生殖细胞 胚胎 性别 龟鳖目表皮分化复合体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鉴定与分析 2025年 发掘龟鳖表皮分化复合体(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Complex,EDC)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进化有助于解析其甲壳表皮特征的遗传基础和演化历史。文章对28个龟鳖的EDC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鉴定,染色体定位、氨基酸含量、结构域、蛋白空间结构分析和演化历史的重塑。研究结果表明龟鳖EDC基因具有和其他爬行动物相同的四类基因家族,其中简单表皮复合体(Simple 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complex,SEDC)基因家族成员通过多次串联重复事件,实现基因扩张。龟鳖SEDC蛋白氨基酸组成高度多样化,SEDC和S100融合蛋白(S100-fused type proteins,SFTP)蛋白氨基酸含量存在类群(硬壳、软壳、棱皮)特异性,这支持了龟鳖甲壳表皮结构的多样性。龟鳖S100钙结合蛋白A(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S100A)和SFTP功能域和蛋白空间结构高度保守,仅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3,PGLYRP3)的motif3存在鳖科特异性丢失。龟鳖特有的含有脯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的表皮分化蛋白(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rich in Proline,Cysteine and Valine,EDPCV)来源于富含脯氨酸的表皮分化蛋白(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rich in proline 1,EDP1),富含半胱氨酸和缬氨酸,通过串联复制实现基因扩张。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DPCV在龟鳖中的作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陈孟饶 李芳 陈其然 黄保友 孙伟 孙伟 钱国英 葛楚天关键词:氨基酸组成 龟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