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森 作品数:13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消融标测导管远端与近端电极电位间期对室性早搏消融的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消融导管近端电极与远端电极电位间期对室性早搏消融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仅选择起源于右室流出道且第1次放电消融60 s后即无室性早搏复发的患者,最终纳入17例患者。将消融靶点周围随机选择上、下、左、右4个标测记录位点,测量记录位点近端电极与远端电极电位局部间期。结果靶点靠上的位点,远端电位常常较小,未纳入比较;靶点靠左共17个位点,远端电极与近端电极局部间期为(3.76±3.56)ms;靶点靠右共17个位点,远端电极与近端电极局部间期为(3.05±3.41)ms;靶点靠下共17个位点,远端电极与近端电极局部间期为(12.94±4.20)ms。靶点靠左及靠右的位点局部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3.56)ms vs.(3.05±3.41)ms,t=0.59,P=0.56],均短于靶点靠下位点的局部间期[(12.94±4.20)ms,F=38.219,P<0.001]。结论右室流出道导管消融靶点靠下位点与靶点左右位点比较,近端电极与远端电极局部间期更长。 雷森 贾锋鹏 高凌云 罗素新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间期 学生自绘图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学生自绘图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级医学1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个小班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基础上教导学生自绘心脏解剖及心电图图形的方法。绘制图形参考斯坦福公开课程临床解剖学和心电图绘图,每个图形要求简洁,容易绘制。教学时教师一边理论讲解一边绘图,将复杂、抽象的内容以图形表现出来。采用调查问卷、心电图理论考试分数、电脑试图测试、心电图病例分析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自绘图组学生心电图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等相关软实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2.84±4.56)分,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7.16±3.87)分,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成绩(60.00±25.00)分,实验组实验成绩为(70.00±25.00)分,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自绘图教学可提高心电图学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雷森 贾锋鹏 何泉 高凌云关键词:心电图教学 医学教学 传统教学 教学效果 高龄失能细菌性肺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高龄失能细菌性肺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高龄(年龄≥80岁)失能细菌性肺炎脓毒症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等资料。观察其入科后30 d的存活情况,比较不同情况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平均年龄(86.84±4.83)岁,其中生存组49例,死亡组14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入科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更高,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更低,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更高,液体复苏中静脉补充的晶体液、联用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入科时APACHEⅡ评分(HR=1.268,95%CI:1.093~1.471,P=0.002),治疗后24 h内尿素/肌酐(HR=1.070,95%CI:1.015~1.128,P=0.011),液体复苏期间联用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HR=0.077,95%CI:0.010~0.624,P=0.016)是患者30 d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失能细菌性肺炎脓毒症患者入科时APACHEⅡ评分、治疗后24 h内尿素/肌酐对预测死亡高风险的患者具有价值,复苏时联用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可改善预后。 石郑雨 雷森关键词:脓毒症 高龄 失能 预后 自发疤痕所致右房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 本研究纳入自发疤痕所致右房房扑患者,对其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效果进行探讨.右房游离壁自发疤痕可能导致右房非典型房扑,这类房扑可通过射频消融治愈,但疤痕可能进展至窦房结导致病窦综合征,需安置起搏器。 雷森 贾锋鹏 何泉 高凌云 罗素新 雷寒关键词:心房扑动 电生理特征 射频消融 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超声带教实践体会 2023年 教学工作是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中国医疗队在巴巴多斯伊丽莎白女王医院超声教学中语言文化差异、学员差异以及新冠疫情影响等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高英语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做好新冠防控等措施,提高中国医疗队在巴巴多斯开展超声实践教学的效果。 张群霞 刘丹 冉君 雷森 李锐冬 刘洪 钟昌艳 代金丽关键词:超声 教学 中国医疗队 右心室拖带时局部室房间期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CS)导管最短室房(VA)间期是否可用于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间隔或右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排除了心动过速时CS导管明确离心性传导者、1种机制以上的SVT以及不能拖带者,最终纳入患者120例。通过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诊断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前行右心室起搏拖带。比较拖带与心动过速时10极CS导管最短VA间期。其通道应选择VA间期最短及局部心房波最早者。结果AVNRT患者CS导管最短VA间期差值显著大于AVRT患者[(85.5±28.8)ms对(-4.3±15.7)ms,P<0.0001]。任一个AVNRT患者(慢快型、快慢型或慢慢型),差值均>40 ms;任一个AVRT患者(无论是间隔旁路还是右侧旁路),其差值均<30 ms。结论比较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CS导管最短VA间期可有效鉴别AVNRT或AVRT。 雷森 何泉 贾锋鹏 高凌云 罗素新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疾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妊娠期合并VET会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31例(93.94%),肺动脉栓塞(PE)1例(3.03%),DVT合并PE 1例(3.03%);VTE部位:VTE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左下肢26例(78.79%)、右下肢6例(18.18%);32例下肢VTE患者的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进行周径测量,结果患侧较健侧均值增加(1.9±0.7)cm;根据腓肠肌静脉丛或腘静脉丛将DVT患者分为周围型5例(16.13%)、中央型11例(35.48%)和混合型15例(48.39%)。16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显示水平升高。32例并发下肢DVT的患者治疗前的下肢平均周径差值为(4.2±0.6)cm、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周径差值为(3.5±0.5)cm,治疗后周径差值较治疗前显著地减小(t=4.990、P<0.001);33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18天后,在孕第24周由于宫颈机能不全而流产,其余32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其中12例(37.50%)经阴道正常分娩,20例(62.50%)采用剖宫产分娩,所有新生儿均正常,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64±0.72)分、5 min Apgar评分(9.01±0.45)分。结论:妊娠期合并VTE患者可以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不是终止妊娠的合理指征,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雷森 李梦来 蒲鹏 罗素新 何泉 黄玮 常静关键词:妊娠期 静脉血栓 疾病特点 右室心尖部起搏拖带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目的 探讨右室心尖部起搏拖带时冠状窦局部室房(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室房间期差值是否能够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 纳入168例无预激图形并可行右室心尖部拖带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心动过速诱发后... 雷森 方丕华 刘俊 唐闽 刘铮 张澍 何泉2019心电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心电学是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电学的研究涵盖了心脏病的许多领域,每年全球心电学领域都有大量的进展。我们通过系统检索过去一年全球顶尖的心血管病、心律失常和心电学相关杂志,筛选出心电学最密切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全国同仁,以促进心电学普及、发展和提高;提升疾病诊疗,改善患者预后;以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全面小康。 夏雨 余淼 刘俊 刘铮 雷森 贺嘉 张浩 陈尔佳 方丕华关键词:心电学 不同房颤模型的频谱梯度特点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模型其心房各位点频谱梯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5只犬随机分为3组:A组以快速心房起搏至心房重构房颤模型,B组以100mmol/L乙酰胆碱诱导出局灶房颤模型,C组以500mmol/L乙酰胆碱诱导出局灶房颤模型。建立模型后分析左心耳(点1),左上肺静脉基底部(点2),左房上部(点3),左下肺静脉基底部(点4),低位左房(点5)位点不应期的变化及房颤时的主频值,明确主频梯度特征。结果:A组房颤模型建立后,所有位点的不应期较基线值都显著缩短[(108±18)∶(138±12)ms,P<0.01]。而且各位点之间不应期的缩短值无显著差异(P=0.636)。对房颤时各心房位点的双极电激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各位点主频值,各位点之前主频值无显著差异。B组房颤模型建立后,所有位点的不应期较基线值都显著缩短[(114±19)∶(138±16)ms,P<0.01]。然而,与起搏房颤模型组比较,各位点之间不应期缩短程度显著不同(P=0.017),心耳位点较其他位点不应期缩短程度更多,房颤时各位点主频值之间存在差异,最高主频点位于左心耳。C组房颤模型建立后,所有位点的不应期较基线值都显著缩短[(114±28)∶(142±15)ms,P<0.01]。并且各位点之间不应期缩短程度显著不同(P=0.017),心耳位点较其他位点不应期缩短程度更多,房颤时各位点主频值之间存在差异,最高主频点位于左心耳(10.9±0.4)Hz。结论:不同房颤模型其心房位点主频梯度不同。 雷森 罗素新 何泉 黄玮 常静关键词:房颤 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