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敏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现代化、治理与国家发展的进路
- 2024年
- 国家的持续改革和发展,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根本性举措,这已成为20世纪的共识,意味着国家在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近代西方国家更多地是充当资本扩张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里是不可改良的。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的国家都纷纷试图强化其治理功能,虽然有的成功,有的不那么成功,但都体现出国家发展的意愿。以治理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逐渐取代了以制度模仿为主的国家建设,成为一种新的历史趋势。从中国国家发展的实践来看,治理呈现出四个基本维度,包括以政党为引领、以社会为基底、以创新为动力和以全球为前瞻,这代表了中国之治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的新选择。
- 申剑敏
- 跨域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基于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跨域治理是指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变革环境,政府部门之间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协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新的治理模式。本文运用跨域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方政府合作过程、主体和机制,发现这一过程由来自不同行政层级、跨区划和跨部门的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构成了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合作与治理格局,形成了权威领导、施加影响、组织同盟、协议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
- 申剑敏陈周旺
- 关键词:跨域治理地方政府合作长三角
- 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大命题的知识表达
- 2020年
-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和制度发明,堪称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实践.相应地,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政治学命题上形成自己的知识表达.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话语的理论基础,是如何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构建人民性政治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国家理论应着眼于“治理型国家”的构建,总结体制转型与功能转型相结合的现代国家建设进程,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应充分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和制度优势.在政体设计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权力有机统一的统合性政体,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具有广泛性、讲实效、贯穿政策全过程的全方位民主,与之相应的选举制度可以归结为一种包容性选举,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通过不断调适来寻求最优制度安排,形成了动态发展的集分均衡体制,在确保中央权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基层治理领域,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落实,通过调解型治理来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守护基层社会的良好秩序.人民性政治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这一先锋型政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强调先锋型政党的宪制地位,以及先锋型政党所具有的先进性、引领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在先锋型政党领导下形成的是整体性的政党体系和合作性的政党政治.总而言之,人民性政治主张从整体利益出发,强调政治的引领性、前瞻性和本根性,政治是真正的共同的善,政治生活的根本旨归,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 陈周旺申剑敏
- 关键词:政治学知识
- 跨域治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被引量:1
- 2014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化、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宏观系统。从横向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从纵向看,在中央集中制的结构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在地方得到有效延续和落地。因此,在国家治理这一新的战略视野下,国内各区域的协调发展也面临着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 申剑敏
- 关键词:跨域治理长三角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
- 建造民主:一些国家的民主化计划为什么面临失败?被引量:1
- 2013年
-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其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 陈周旺申剑敏
- 关键词:民主化转型威权主义
- 跨域治理的概念谱系与研究模型被引量:32
- 2015年
- 跨域治理是指跨域事务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公共目标和解决共同危机所展开的合作与管理活动。在阐释跨域治理概念谱系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域治理的过程、结构与整合模型,以期从文献整理分析的角度对跨域治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并展望跨域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 申剑敏朱春奎
- 关键词:跨域治理
- 中国近代主权观念的兴起和国族认同
- 传统中国的国家形态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在以地理中心观和文化中心论为基础,以朝贡体系为制度形式的“华夷秩序”中,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西文文明的入侵和民族危机,导致传统文化中心主义和观念...
- 申剑敏
- 关键词:民族国家国族认同人民主权
- 文献传递
- 现代国家的治理意涵辨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给国家下定义无疑是政治学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这种复杂性背后是对国家作用的理解差异。经典的国家理论将国家定义为暴力机器,现代国家只是这种暴力的进一步组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国家本身也面临朝治理的转型,使国家日益成为治理的主体,在国家作用的理解上,相应地也应赋予国家更多的治理意涵。
- 申剑敏陈周旺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公共性
- 2001年
-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来临,各国为了解决信任危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的问题,开始了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历程。依托成熟或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市场化是改革的基本取向。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共行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改变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特征,确定新的价值取向。
- 申剑敏刘芬
- 关键词:公共性信任危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官僚制
- 先锋型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历史-社会的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型政党。先锋型政党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基础。在历史上,是先锋型政党缔造了现代国家,并且一直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在社会基础上,先锋型政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始终代表社会中最广大群体的整体发展利益。因此,只有先锋型政党能够将民主与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民主求治理,通过治理来发展民主。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型政党,通过组织化驱动,在主体与资源两个方面克服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天不足,形成了一种党建现代国家的模式,通过党的建设来推进国家治理,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引领体系、支持体系和控制体系"三位一体"的执政体系,使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协调发展。
- 陈周旺申剑敏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