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斌 作品数:35 被引量:11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理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毛细管电泳测定米制品中丙烯酰胺 被引量:14 2017年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米制品中丙烯酰胺的新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前处理条件:C18及弗罗里硅土混合作为萃取分散剂(质量比1∶4),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5∶9,洗脱液为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6∶4)的混合溶剂,洗脱剂体积为10 m L。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20 mmol/L硼砂(p H 8.4)作缓冲溶液,在15 k V恒压下进行分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8,丙烯酰胺的检出限为0.62μg/m L,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回收率为85.7%~96.4%。 殷斌 吴友谊 周震华 周靖雯关键词:丙烯酰胺 基质固相分散 毛细管电泳 米制品 山东规模化猪场猪流感(H1N1亚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来自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157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流感HIN1亚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524份,阳性率33.31%,这对了解山东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流感HIN1亚型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猪流感的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黄秉政 孙文博 殷斌 杜以军 李俊 吴家强 于江 周顺关键词:猪流感 血清学调查 北五味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9年 本研究在传统水提醇沉法基础上辅以酶消化法提取北五味子多糖,并用离子凝胶柱层析法对其进一步纯化,分离得到三种分子量的多糖组分(SCP-Ⅰ、SCP-Ⅱ和SCP-Ⅲ)。为分析多糖三种组分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首先用高浓度(最高10mg/mL)的三种多糖组分作用于淋巴细胞,结果显示≤1mg/mL的多糖对细胞没有显著的毒性作用。以不同浓度的三种SCP组分(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μg/mL)作用于淋巴细胞,发现SCP-Ⅲ对细胞因子IL-2、IL-6和IFN-γ的分泌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最佳作用浓度不同,SCP-Ⅰ和SCP-Ⅱ对这三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效果不显著。本研究为北五味子多糖的精制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雯雯 林树乾 李桂明 赵增成 黄中利 傅剑 殷斌 刘月月 贾凤娟 杨世发关键词:北五味子 多糖 分离纯化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西地碘粉禽舍消毒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2018年 本试验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西地碘粉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为全面评价其毒性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温度20±2℃;湿度70%~90%,光强400~800Lx,连续光照的方法,试验室观察西地碘粉对蚯蚓的毒性。结果西地碘粉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中,以100mga.i./kg干土处理,染毒后第14天死亡数为0,LC50>100mga.i./kg干土。由此可得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西地碘粉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为低毒,即本品在禽舍消毒后不会对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殷斌 黄中利 傅剑 逯月 林树乾 林树乾 赵增成 宋敏训 杨世发 李桂明 李桂明关键词:蚯蚓 急性毒性 马齿苋多糖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提取马齿苋多糖(POP),研究它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体外复制的作用及机制。采用醇沉法提取POP并用纯化,选用VH细胞为模型细胞,检测纯化后的多糖对该细胞的细胞毒性。用PEDV感染VH细胞,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用CCK-8和RT-q PCR的方法检测POP对细胞的保护和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以及作用于病毒感染的时期,免疫荧光观察其对病毒复制的作用,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OP对体外PEDV感染模型分泌IFN-α、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POP浓度在0~25 μg/m L范围内对VH细胞无毒副作用;浓度为6.25~25 μg/m L时对PED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该药物主要作用于病毒感染的吸附期;其对PEDV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IFN-α、TNF-α和IL-6的分泌的抑制作用显著(P<0.01)。由此得出:POP对PEDV感染的VH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PEDV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IFN-α、TNF-α、IL-6的蛋白含量的增加,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赵鲁 刘月月 林树乾 殷斌 杨世发 黄中利 赵增成 李桂明 郭慧君 吴家强关键词:马齿苋多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病毒复制 细胞因子 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引言猪流感一直是集约化养殖场难以根除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兽医传染学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猪体内分离到的血清型有:H1N1、H1N2、H3N2、H5N1和H9N2.H9N2亚型首次于1994年在广东分离得到,可感染禽、猪和... 殷斌 孙文博 杜以军氟苯尼考包合微囊的研制 2025年 为了克服氟苯尼考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不能饮水给药的缺点,本试验以氟苯尼考为主药,以β-环糊精为辅料,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喷雾干燥方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包合微囊的研制,并对制备的成品进行了溶解性比对试验、溶出度比对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制备出了氟苯尼考环糊精包合微囊,收率为99.6%,15 min溶出度高达93%,产品质量稳定,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44 h,峰浓度为15.32μg/mL。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制备的氟苯尼考产品水溶性好,体内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高,工艺切实可行,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可显著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赵增成 刘在青 肖建森 林树乾 衣云鹏 刘月月 殷斌 杨世发 张荣岭 宋士凯 闫遵祥 黄中利 王海挺 郭丽华关键词:氟苯尼考 Β-环糊精 包合技术 清营口服液抑制H1N1猪流感病毒复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猪作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混合器”,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1N1可通过高突变率与基因重排不断产生新型病毒,使得目前疫苗免疫和以流感病毒蛋白作为靶标的药物研发相对滞后。中药因其多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被广泛关注。本试验研究了清营口服液对分离到的H1N1猪流感病毒(SIV)在体内外的综合抗病毒效果。通过检测小鼠灌服清营口服液后的精神状况、体重、肺脏病变及病毒载量等发现,清营口服液具有明显抑制H1N1 SIV的效果;利用MDCK细胞同样发现其对H1N1 SIV具有抑制作用,且吸附后期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96.8%;免疫荧光试验发现清营口服液能够抑制病毒NP蛋白的核输出。通过以上试验,初步明确了清营口服液对H1N1SIV的抑制效果,可在临床使用中进行推广。 解云辉 林树乾 黄中利 黄中利 杨世发 殷斌 闫振贵 杨世发 刘月月关键词:病毒复制 不同中药方剂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药效试验 2025年 为了筛选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中药方剂,采用口腔灌服大肠埃希菌CVCC1558株,建立SPF雏鸡大肠杆菌人工发病模型,选用升降散、甘露消毒丹、银翘散、达原饮4种方剂为试验药物,进行临床药效试验。试验共设6个组,其中A组仅灌服升降散,B组灌服升降散和甘露消毒丹,C组灌服升降散和银翘散,D组灌服升降散和达原饮,E组为阳性对照组,F组为阴性对照组,各组鸡日常饲养管理情况相同。对试验鸡的精神状态、粪便状况、体温、增重、血液白细胞计数、病理剖检变化进行观测,试验期共9d。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雏鸡精神正常外,各攻毒组试验鸡均表现出精神沉郁、腹泻等症状,无病鸡死亡。A组、B组、C组、D组精神正常鸡平均占比分别为71.1%、80.0%、76.7%、83.3%,阳性对照组精神正常鸡占比仅为55.6%。各药物组鸡腹泻程度显著轻于阳性对照组(P<0.05),各药物组雏鸡腹泻程度计分分别为2.33±0.71、2.33±0.50、2.33±0.50、2.44±0.53,阳性对照组雏鸡腹泻程度计分为3.00。各药物组雏鸡平均体温分别为(41.90±0.30)℃、(41.72±0.25)℃、(41.89±0.30)℃、(41.95±0.30)℃,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体温分别为(42.09±0.27)℃、(41.84±0.25)℃,表明各药物组均有清热效果。攻毒后第6天,各药物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35.00%、35.27%、35.56%、40.48%,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35.97%、40.66%;攻毒后第9天,各药物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45.71%、47.41%、46.59%、52.64%,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47.89%、51.33%。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药物组雏鸡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8.30×10^(9)/L、69.10×10^(9)/L、71.00×10^(9)/L、74.30×10^(9)/L,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7.60×10^(9)/L、57.00×10^(9)/L,各药物组雏鸡白细胞数低于阳性对照组,但高于阴性对照组,表明各药物组炎 赵增成 杨世发 殷斌 刘月月 黄中利 宋士凯 闫遵祥 张荣岭 王海挺 衣云鹏 林树乾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 升降散 达原饮 药效试验 清营颗粒对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清营颗粒的急性毒性效应,选用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限量法进行试验,经口单次给予雌雄各10只SD大鼠受试品清营颗粒,给药剂量为30 g/kg体重,然后分别于染毒前0 d、染毒后1、2、7、14 d测定大鼠体重,并连续14 d进行详细临床观察。观察期结束后,对大鼠进行大体剖检。雌雄大鼠在给予30 g/kg体重剂量的清营颗粒后,精神状态良好,采食、大小便及体重增长正常,直至试验结束时无异常临床症状出现。雄性大鼠在给药1、2、7、14d后,体重持续增长;仅有4只雌性大鼠在给药1 d或2 d后体重降低,其他雌性大鼠体重持续增长。剖检结果显示,无肉眼可见病变。综上所述,清营颗粒对雌性和雄性SD大鼠的经口急性毒性耐受剂量大于30 g/kg体重。根据化学物急性毒性(LD_(50))剂量分级标准依据,表明清营颗粒无毒。 刘月月 杨世发 杨世发 殷斌 赵增成 殷斌关键词:急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