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可佳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研究
- 2011年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具有不同病理学改变的非浸润性宫颈癌前病变,它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 章艳霞张健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纳可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非典型增生
- Ang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 冷维春刘俊宝张健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免疫组织化学
-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治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收治的常规IUD取出失败或IUD断残患者48例,应用宫腔镜联合B型超声诊断、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病例中45例宫腔镜下一次成功取出,1例第二次取出。2例宫腔内未见IUD,后经剖腹探查取出。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不但可以精确的对宫内IUD定位,正确选择取器途径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取器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 刘晶慧张健崔丽峰
-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B型超声宫内节育器
- 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临床诊治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疗处理方案。方法随机抽取400例ASCUS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于3个月后复查TCT,后行HR-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另一组即刻行HR-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比较3个月后复查TCT、HR-HPV DNA检测、阴道镜及镜下活检三种方法对ASCUS患者管理的临床诊治意义。结果①A组复查TCT,124例细胞异常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宫颈癌1例,CIN II^III级31例,CIN I级48例,慢性宫颈炎44例,76例细胞正常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CIN II^III级1例,CIN I级2例,慢性宫颈炎73例。②A组行HR-HPV DNA检测,结果 132例阳性患者中,宫颈癌1例,CIN II^III级32例,CIN I级50例,慢性宫颈炎49例,68例阴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慢性炎症。③B组HR-HPV DNA检测结果 121例阳性患者中CIN II^III级44例,CIN I级50例,慢性宫颈炎27例,79例阴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慢性炎症。结论采用个性化处理,本文倾向于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HR-HPV DNA检测分流,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或诊断性LEEP。
- 张健
- 关键词: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 宫腔镜在HPV持续阳性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15年
- 目的对照研究宫颈管搔刮术与宫腔镜下直视活检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阳性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HPV持续感染患者,术前经患者同意分为宫颈管搔刮术组35例,宫腔镜直视活检组46例,比较两种方法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宫颈管搔刮术组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符合率为63.64%(14/22),宫腔镜直视活检组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符合率为94.29%(3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准确率。
- 张健
- 关键词:宫腔镜宫颈管搔刮术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 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分析各类检查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在经济中度发展城市进行宫颈癌筛查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8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病理分析明确各种检查方法的利弊。结果: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90.45%,液基细胞学为83.46%,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为99.10%。结论:液基细胞学简便,易于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宫颈细胞学的结果不能做为临床诊断结果,仅为临床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阴道镜与液基细胞学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
- 张健刘晶慧
- 关键词:阴道镜TCT宫颈
- CT扫描在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癌患者术前的CT显像结果,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影像特征及宫旁和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将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盆腔CT诊断Ⅰa期与临床诊断相比,低估3例;CT诊断Ⅰb期与临床诊断相比,低估2例;CT诊断Ⅱa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1例;CT诊断Ⅱb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2例;CT诊断Ⅲ-Ⅳ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3例。CT诊断淋巴结转移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2例。对宫颈残留癌的诊断,CT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对复发癌的诊断,CT诊断低估了1例。平扫与增强CT相比,两者不相符的9例中,增强CT与临床诊断相符5例,其中平扫高估或低估了临床诊断。结论:CT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对复发性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但CT扫描在宫颈癌放化疗后变得不典型,非常有必要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临床判断。
- 王雷张健
- 关键词:CT宫颈癌
- Ang2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Ang2和VEGF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和VEGF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g2和VEGF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三者差异显著;VEGF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Ang2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ng2和VEGF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张健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出血、阴道排液和B超检查发现宫内占位性病变的225例患者资料,将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结果与B超、诊断性刮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B超、诊断性刮宫三者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82.1%、78.6%。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病灶的大小、生长部位与形态,并取活组织检查,是早期子宫内膜癌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
- 张健章艳霞
-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癌
- RTSWE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TSWE)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长春市妇产医院检测出宫颈病变且接受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的40例已婚女性患者,通过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n=25)和宫颈癌组(n=15),并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宫颈弹性成像图像、弹性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综合评定RTSWE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的平均弹性成像硬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宫颈癌组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也明显升高(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RTSWE-E_(max)和E_(mean)的AUC面积分别为0.91,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SWE对宫颈癌的筛查提供新思路,可以简单、快速地对宫颈癌的良恶性做出初步评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对于癌前病变的筛查准确性较低。
- 张健王婷陈艳彭琦华刘晶慧
-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