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翔

作品数:4 被引量:131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素
  • 2篇生长抑素
  • 2篇生长抑素治疗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底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破裂出血
  • 2篇曲张
  • 2篇胃底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2篇静脉曲张破裂
  • 2篇静脉曲张破裂...

机构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4篇易省阳
  • 4篇王翔
  • 2篇谢会忠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加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肝硬化合并EV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和加倍剂量组(B组),各51例。依据患者就诊时Child-Pugh分级对A、B两组依次再分为A1组(Child-Pugh A级)、A2组(Child-Pugh B级)、A3组(Child-Pugh C级)及B1组(Child-Pugh A级)、B2组(Child-Pugh B级)、B3组(Child-Pugh C级)。A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250μg静脉注射后,再用生长抑素250μg/h持续泵入,持续5 d。B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500μg静脉注射后,再用生长抑素500μg/h持续泵入,持续5 d。比较A组和B组、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A3组和B3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治疗有效率、死亡率。结果 B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B2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治疗有效率高于A2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A2组(P<0.05)。结论对于EVB患者,加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对于Child-Pugh B级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止血成功率及降低再出血率。
易省阳邹姣玲王翔谢会忠
关键词:生长抑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被引量:95
2015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5a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针对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本文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指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王翔易省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5年入住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消化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和加倍剂量组(B组),各51例。依据患者就诊时既往出血次数(是否<2次)对A、B两组依次再分为A1组(既往出血<2次)、A2组(既往出血≥2次),B1组(既往出血<2次)、B2组(既往出血≥2次)。A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4.1 ml静脉注射后,再给予生长抑素4.1 ml/h持续泵入,持续5 d。B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8.2 ml静脉注射后,再给予生长抑素8.2 ml/h持续泵入,持续5 d。比较A组和B组、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结果 B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再出血率低于A组(P<0.05)。B2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高于A2组,再出血率低于A2组(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加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对于既往出血≥2次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易省阳邹姣玲王翔谢会忠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生长抑素
脓毒血症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目前对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精氨酸加压素原和C反应蛋白等有关脓毒血症诊断、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引起临床关注。理想的标志物应能及时准确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可区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导进一步治疗。本文对脓毒血症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翔易省阳
关键词: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