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欣 作品数:33 被引量:358 H指数:12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1 2010年 朱玉欣 雷琤 刘富德关键词:肿瘤 护理 PICC改良固定方法保护特殊皮肤损伤患者皮肤再损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管后改良固定方法减少特殊皮肤病患者皮肤再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住院因疾病治疗需要留置PICC同时伴有特殊皮肤损伤患者60例,采用历史对照回顾性方法分析不同固定方法出现皮肤再损伤的情况。常规固定方法为纱布加纱布绷带固定导管;改良固定,方法1为采用碘伏浸透无菌无纺布纱布覆盖皮肤创面,上覆盖干燥无菌纱布,再用纱布绷带交叉固定;改良固定方法2为改用干燥的无菌无纺布纱布覆盖在皮肤上,导管固定在纱布上再用裁剪后的透明贴膜,外加纱布绷带交叉缠绕固定。结果观察组皮肤再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痊愈率为8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导管外移、感染、堵管和血栓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渗血渗液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导管固定方法取材方便,不增加患者费用,固定牢固,不易脱管,经临床观察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也可用于PICC相关严重皮肤过敏患者。 尹欣欣 朱玉欣 张欣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造口袋用于便失禁合并放射性皮炎致巨大混合伤口的护理 被引量:7 2017年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骶尾部放射性皮炎伴压疮、失禁性皮炎而形成巨大混合伤口的护理。我们针对压疮、放射性皮炎、失禁性皮炎形成创面的共同特性和各自皮肤损伤的不同原因综合分析,利用创口湿性愈合理论,选用新型的敷料应用于创口的不同阶段;尝试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固定在肛周收集大便,解决便失禁浸渍皮肤的创面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全身感染等多项措施,经过一个月综合处理,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张秀霞 张欣 朱玉欣 黄卫红 侯丽娜 贾存秀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放射性皮炎 造口袋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和对照组(未实施),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张欣 朱玉欣 杨月婷 刘富德 尹欣欣 黄卫红关键词: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肘上及肘下部位PICC置管并发症的观察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n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操作安全,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相对于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发症少,临床医务人员普遍采用此种方法为长期治疗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尤其是危重患者及需化疗的肿瘤患者,即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又保证了药物安全及时的应用。 朱玉欣 张莎 董会民 张欣 张秀霞关键词:PICC 并发症 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PICC在危重新生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58例新生儿采用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结果:58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尖端异位4例,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血栓性堵管6例。PICC留置时间为3~62 d,平均22 d,82.1%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及正确的维护方法在防治并发症方面尤为重要。 张莎 朱玉欣 宋晓琳 何丽关键词:PICC 新生儿 并发症 临床路径在接诊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9 2012年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总数的1/4~1/3,是威胁我国儿童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高于发达国家[1]。其中以合并心力衰竭最常见。我院儿科将该类患儿从接诊、入院即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中,为积极救治患儿赢得了宝贵时间,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预后起到良好作用,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王俊兰 桂红 董会民 李增欣 朱玉欣 胡雅萍 马倩关键词: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PICC与CVC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对比研究 雷琤 刘富德 廖英 张汝攒 朱玉欣 来艳辉 胡雅萍 朱素英 采用PICC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大大地降低对病人的侵入性损害,减少病人的痛苦。但在测量CVP方面,其准确性是否等同于CVC。通过研究发现,在同一水平上采用导管前端开口的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测量CVP与经过锁骨下...关键词:关键词:临床护士 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血栓形成在肿瘤患者PICC拔管中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PICC拔管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无症状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治疗结束正常拔管或非计划意外拔管肿瘤患者资料,126例患者拔管前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上肢静脉血管的情况,观察置管肢体血管血栓形成情况,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显像结果。结果超声筛查结果显示,126例肿瘤患者18例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为14.29%,其中有症状血栓4例,无症状血栓者14例;18例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贵要静脉血栓形成5例,肱静脉血栓形成6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3例,肱静脉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4例,拔管过程中出现拔管困难3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超声声像图为静脉管腔增宽,有实质回声,探头加压血管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彩色多普勒显像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方便、快捷、无创地评价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肿瘤患者拔管前血栓的筛查至关重要,值得推广。 张欣 朱玉欣 刘富德 刘朝兴 尹欣欣关键词: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7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疗护理模式。对比2组治愈率、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种类。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提高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俊兰 桂红 董会民 李增欣 朱玉欣 胡雅萍 马倩关键词: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