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蚯蚓处理城市污泥和木薯渣混合物的效果研究
- 污泥的常规处理手段,如露天堆置、卫生填埋、好氧和厌氧消化以及焚烧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壤和植物中毒,地表和地下水污染及空气污染等等。蚯蚓堆肥处理是蚯蚓和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协同生物降解的复杂过程,它可以将有机废...
- 李森楠王富强刁晓平
- 关键词:城市污泥木薯渣有机废弃物
- 文献传递
- 蚯蚓-木薯渣联合作用对热带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蚯蚓-木薯渣联合作用与单一蚯蚓作用处理热带城市污泥试验,比较研究了蚯蚓生物量、污泥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并对污泥农用做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比较2种处理方式对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蚯蚓-木薯渣联合作用不仅能够同时处理2种热带农业废弃物,而且在增加蚯蚓生物量、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方面的效果优于单一蚯蚓作用。联合组蚯蚓个体平均质量增幅115.33%,高于单一组的106.33%,总产茧量85.33个也高于单一组的76.33个。pH值分别下降0.47、0.80,电导率分别增加793、1 668μS/cm,有机质分别降低15.5%、13.52%,联合组全氮含量显著下降20.18%,单一组降低不明显。联合组与单一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降低次序分别为Pb、Cr、Zn、Ni、Cu和Pb、Zn、Cr、Ni、Cu,联合组在Cr、Cu、Ni 3种元素的降低效果中优于单一组,处理后污泥重金属总量相对更低;蚯蚓体内重金属富集次序分别为Cr、Ni、Pb、Cu、Zn和Ni、Cr、Cu、Pb、Zn,联合组蚯蚓对Cr、Pb、Zn、Ni 4种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优于单一组,富集重金属总量也高于单一组。通过Hakanson生态风险评估,联合作用污泥处理后由中等风险变为低风险,单一蚯蚓作用处理前后均为中等风险。
- 王富强王海花张禹程华民赵洪伟刁晓平
- 关键词:热带地区城市污泥赤子爱胜蚓木薯渣重金属
- 洋浦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以海南洋浦湾海域的8个位点为监测对象,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表层海水中14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了PAHs的不同季节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污染来源,并与国内外其他河口及海湾海水中PAHs质量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洋浦湾海域水体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14种PAHs总质量浓度范围为426.52~1 006.30 ng/L,平均总质量浓度为569.95 ng/L,其中萘的浓度最大,占PAHs总量的59.8%。2~5环PAHs分别占总浓度的59.8%、18.4%、20.6%、1.2%,5环在部分采样点中未有检出,6环均未检出。该海域PAHs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均值690.70 ng/L)和春季(均值625.66 ng/L)PAHs含量明显高于秋季(均值481.94 ng/L)和夏季(均值481.51 ng/L),其中冬季各样点平均含量最高。旱季水体中PAH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雨季。工业码头和港口PAHs浓度低于渡口、渔港等生活区。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春、夏、秋季洋浦湾表层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冬季生活区主要为高温燃烧和石油的混合源,工业区则主要来自石油源。
- 黎平刁晓平赵春风郑鹏飞冯少君王富强
- 关键词:表层水
- 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的可行性被引量:3
- 2016年
-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对象,用典型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为基质直接饲养蚯蚓,研究不同配比木薯渣与牛粪复合基质对蚯蚓平均增质量、生长率、日增质量倍数、产茧量、孵化率等生长繁殖指标及处理前后基质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可以直接对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进行生物处理,A6组最适合蚯蚓生长,A7组最适合蚯蚓繁殖;蚯蚓处理后复合基质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A7组速效磷含量增幅最大,且增幅与牛粪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A2组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A7组碱解氮含量增幅最大。综合比较可知,A7组(90%牛粪+10%木薯渣)不仅能使蚯蚓生长繁殖效果更好,而且能最大程度提高物料的速效养分含量。
- 王富强王海花张禹程华民刁晓平
-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木薯渣生长繁殖速效养分
- 蚯蚓—微生物协同处理城市污泥的研究
- 城市污泥(Sewage sludge)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沉淀物,营养成分含量高,具有农业利用的价值和潜力,但也含有大量重金属、病原体、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不经过恰当处理可能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
- 王富强
- 关键词:城市污泥木薯渣蚯蚓细菌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马氏珠母贝hsp90基因的克隆及芘胁迫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简并引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hsp90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 584 bp。根据所得序列设计定量特异性PCR引物,采用半定量RT-PCR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PCR检测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鳃、肝胰腺、闭壳肌、性腺、腹足等组织中hsp90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芘暴露处理前后马氏珠母贝肝胰腺组织中hsp90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hsp9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性腺>鳃>肝胰腺>外套膜>腹足>闭壳肌,表现出组织差异性。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hsp90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暴露后第1天和第5天,随染毒浓度的增加,hsp90基因的表达上调,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于染毒后第7天基本恢复。研究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hsp90基因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子生物标记物用于监测海洋环境中芘的污染。
- 杜俊俏廖承红周海龙刁晓平陈好李玉虎王富强
- 关键词:HSP90基因马氏珠母贝实时荧光定量PCR肝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