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
- 作品数:41 被引量:1,77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短期行为与社会的制度安排被引量:9
- 1996年
- 短期行为与社会的制度安排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平短期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模式。分析短期行为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对于认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矫正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短期行为的特点作为社会行为模式一种重要类型的短...
- 孙立平
- 关键词:社会
- 全文增补中
- 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问题被引量:113
- 1996年
- 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问题孙立平回顾20世纪中的几个重大的历史现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施行,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得到了重构;在...
- 孙立平
- 关键词:国家自主性国家与社会关系法团主义中央政府社会力量社会秩序
- 迟发展效果与迟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制约条件被引量:8
- 1988年
- “迟发展效果”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研究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特殊条件及现代化的特殊性。 格申克龙认为,与英国这些早发展国家相比,日本和俄国这些国家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在时间上起步较晚,其所面临的制约条件与早发展国家相比是很不相同的。这样。
- 孙立平
- 论提高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接收和容纳能力被引量:1
- 1986年
- 一、机器人的启示 1961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Robot,这是美国发达的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美国依靠自己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日本在机器人的研制方面,起步要晚得多。直到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八年以后,日本才根据从美国获得的许可证,制造第一批机器人;而大规模的制造和使用,则始于1979年。但是,仅仅几年的时间过去,日本却把美国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 孙立平
- 关键词:机器人信息技术社会电子技术
- 辛亥革命中的地方主义因素被引量:8
- 1991年
- 迄今为止,研究辛亥革命的文献无以计数,涉及到极为广泛的方面与问题。但相比之下,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方主义因素则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对辛亥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影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的考察。
- 孙立平
- 关键词:地方主义辛亥革命士绅阶层地方势力中央政权地方政权
- 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被引量:22
- 1996年
- 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孙立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RierreBourdieu)所开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表明,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知识或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精英和社会结构再生产的机制。布迪厄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教育体制能够在各个阶级...
- 孙立平
- 关键词:科举制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贵族基层社会
- 中国传统社会中贵族与士绅力量的消长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3
- 1992年
- 本文拟探讨自秦至清这一段中国传统社会中贵族和士绅这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的消长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以期获得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状况的更深入的了解。一、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贵族与士绅在人类文明史上,自国家产生以后,绝大多数社会的社会结构(或曰社会力量的结构)都是由国家、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如下图)。在这三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中。
- 孙立平
- 关键词:贵族中国传统社会社会结构绅权科举制
- 集权·民主·政治现代化被引量:44
- 1989年
- 一场关于“新权威主义”的论争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要避免就事论事,就需要把这场争论置于整个政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看待。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至少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政治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政治现代化这一共同的主题下,不同类型国家的选择有着怎样的差异,以及是什么原因和条件造成了这种差异?中国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面对的是怎样的遗产与现实,在这种遗产与现实面前应做何种抉择?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孙立平
-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民主化进程新权威主义政治共同体现代政治
- 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被引量:3
- 1991年
- 在本文中,作者认为,现代化是整体性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一场全面性变革过程。但在实际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能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同时推进,从而现代化在不同方面、不同因素之间,在时间上就形成了一种先后不同的序列关系,即现代化的时序模式。作者从政治的先决条件、经济起飞与政治整合的时间问题、经济现代化的延滞问题、社会与文化变革问题和城市化问题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化时序模式的主要差异;作者还从起点条件、危机与挑战出现的顺序、示范效应和现代化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
- 孙立平
- 关键词:经济现代化政治整合社会生活经济起飞
- 两难的窘境(下)——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 1994年
- 二、脆弱的农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城市工业的转移,不仅受到城市工业以及乡镇工业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经济转型的影响,而且受到农业生产发展本身的严重限制。这种限制突出地表现在,第一,我国人口的绝对数已经接近12亿,几乎占世界总人口的1/4。这样大的一个人口数量,吃饭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且由于人口数量之大,吃饭问题很难靠国际粮食市场的粮食供应来解决。
- 孙立平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