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辉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能源
  • 5篇丝绸之路
  • 5篇经济带
  • 4篇能源消费
  • 3篇能源消费结构
  • 3篇消费结构
  • 3篇经济增长
  • 3篇一带一路
  • 2篇实证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效率
  • 2篇节能
  • 2篇节能减排
  • 1篇新疆县域
  • 1篇新疆县域经济
  • 1篇研究文献综述
  • 1篇移动通信
  • 1篇移动通信设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制造业

机构

  • 16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16篇刘明辉
  • 7篇袁培
  • 4篇卢飞
  • 2篇蒙永胜
  • 1篇葛晓燕

传媒

  • 3篇新疆农垦经济
  • 2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新疆财经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财经理论研究

年份

  • 5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哈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2015年
文章以中哈两国碳排放为研究主线,探讨跨区域的节能减排可能合作空间。选取中哈1993-2013年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比较分析两国碳排放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两国碳排放情况都不容乐观,碳排放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二,两国碳排放主要影响因子是经济发展,依次是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因素,并且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基于两国碳排放共同面临的难题,有进一步合作的需要,为此文章探讨两国在节能领域的合作,为今后跨区域能源合作开拓新领域与新方向奠定研究基础。
刘明辉
关键词:碳排放减排机制
要素重心、空间匹配与地区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久推进在本质上要求民心相通,强调居民增收、区域协调。要素与经济社会的分布离散是认识地区差异的新视角,文章应用重心原理设计地区差异甄别框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甄别方案,通过考察新疆(1998-2013年)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与经济社会的重心移动轨迹,从要素与经济社会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匹配度视角识别要素间趋同和离散趋势,分析新疆地区差异演变的进程。结果表明:第一,人口分布重心与经济、社会重心分布错位,不匹配程度扩大;第二,社会、人口重心分布及轨迹变动由资源与环境水平共同作用,资源水平影响重心分布状况,环境水平影响变动轨迹,资源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财政地区差异的调控效力不佳,"丝绸之路经济带"系列工程难以在短期内补足南疆发展的短板,但是长期内(2030年)存在地区差异弱化的可能。为了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发展,政府应通过差异化的人才、投资、开放以及有效的资源再分配政策,配合"一带一路"战略长期稳定推进。
卢飞蒙永胜刘明辉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比较分析
2015年
文章以中哈能源消费与经济关系为研究主线,探讨两国节能减排领域合作空间。运用回归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哈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煤炭对两国的经济贡献度最大,而后依次为石油和天然气,中哈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低效和不可持续日益凸显。据此,总结出两国能源合作共赢的新趋势和着力点在于跨地域节能合作和减排共促,以此为中哈能源合作开辟新领域,为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参考。
刘明辉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
中哈全要素能源效率比较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1992~2013研究时段,借助超效率DEA模型,对比分析中哈两国能源效率变化。实证研究表明:中哈全要素能源效率基本在持续上升,但尚处于低效率水平国家行列,节能减排空间大;中哈两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低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两国的能源、技术、资本、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都较低,中国的技术投入效率最低,哈国的能源投入效率最低。基于对两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低水平的共性,探讨两国在节能减排领域合作路径,推动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为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领域合作提供研究基础。
刘明辉袁培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节能减排DEA模型
新常态下中哈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耦合关系比较分析——兼论节能减排合作空间被引量:1
2015年
厘清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关系对于当前我国新常态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选取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简称"中哈")两国1993—2013年样本数据,运用脱钩理论、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比分析中哈两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哈两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燃料,碳排放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样本区间内中哈两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其脱钩状态亟需优化;中哈两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基于两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现状的共性,结合我国新常态经济背景,探讨两国节能减排合作空间,为中哈两国能源合作开拓新领域,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提供研究基础.
刘明辉
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脱钩分析节能减排
新疆县域经济的增长模式被引量:5
2016年
在新古典理论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外溢及空间俱乐部趋同的理论,选取1998—2013年研究时段,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LISA散点图和σ趋同指数测度区域空间格局,结合空间计量模型(SLM、SEM、SDM)探析空间外溢效应外溢路径,提出新疆空间增长模式并给予实践佐证。结果表明:第一,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组内差异缩小和组间差距拉大并存,经济极化增长与人均收入差异拉大并存;第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部分解释新疆人均收入差异;第三,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出现趋同俱乐部;第四,新疆空间外溢效应的溢出路径主要经历了"增长率驱动—政策冲击—多元化驱动",冀以提出全疆"空间集聚、向心发展"的有重点、多片区、全局化的多层次"核心—外围"模式构想。
卢飞刘明辉蒙永胜
关键词:俱乐部趋同新疆县域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门槛与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集聚三重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设为门槛变量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综合证实了三个假设,甄别出各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或阻碍作用的临界点。结果进一步表明,聚集的弹性效力呈现中东西渐次递减态势,空间语境下不同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
卢飞刘明辉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升级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能源合作效应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基于当前中哈能源合作的起步成就,探讨"丝路带中哈段"能源合作效应的升级优化。通过对中哈能源的互补性和建设性分析,构建能源合作指数,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100年为限,比拟能源合作对两国经济的长期助推效应,据此提出中哈能源合作前景与合作路径。
刘明辉
关键词:VAR脉冲响应
中哈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安全关联性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能源产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推工程,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整体进程。文章以能源消费结构为切入点,构建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的指标体系,运用回归方法对比分析了1992年~2013年中哈两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安全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国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安全的贡献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两国能源安全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演进特征;两国能源安全形势都较为严峻,能源使用安全产生的环境负面效应凸显并逐渐放大。鉴于此,文章以两国能源合作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层面审视并探究两国能源安全合作的深化路径。
刘明辉袁培卢飞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
国内能源合作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15年
能源已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该领域的合作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能源紧张局势与能源合作的内在不稳定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能源合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领域的研究亦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梳理了国内能源合作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能源合作之法律机制、安全机制、争端机制、协调机制以及策略与模式五个视角评述能源合作的现有研究成果,并以扬弃的学术观着重总结分析能源合作各个机制的具体模式、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继承合理的构建观念、原则及相关构建路径,正确看待当下能源合作构建历程,厘清现有研究的角度、思路、方法,为今后能源合作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和指明方向。
刘明辉袁培
关键词:能源合作法律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