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雪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角膜
  • 4篇眼角
  • 4篇眼角膜
  • 4篇近视
  • 3篇屈光
  • 3篇综合征
  • 3篇近视眼
  • 3篇近视眼角膜
  • 3篇干眼
  • 2篇炎症
  • 2篇视网膜
  • 2篇松解症
  • 2篇屈光度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像差
  • 2篇角膜曲率
  • 2篇高阶像差
  • 2篇STEVEN...
  • 1篇毒性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阳雪
  • 9篇龙琴
  • 6篇李莹
  • 5篇高婷婷
  • 2篇金玉梅
  • 2篇刘洁
  • 1篇王静怡
  • 1篇李略
  • 1篇艾凤荣
  • 1篇姜洋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和屈光度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测量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探讨其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纯近视患者63例126眼,行眼科常规检查、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统一选取右眼,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组(<-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比较两组患者的第三、四、五阶主要角膜高阶像差并分析其与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和年龄的相关性。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进行数据的正态性分布检验,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连续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组间四叶草像差(Z44)有统计学差异(t=2.51,P=0.02);高度近视组眼内压与次级水平三叶草(Z5-3)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1),中央角膜厚度与四叶草像差(Z4-4)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3);中低度近视组角膜高阶像差参数与屈光度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和球镜度与总彗差(TCA)呈负性相关(r=-0.57,P=0.002;r=-0.55,P=0.003);中低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的平均角膜屈光力、陡峭角膜屈光力及平坦角膜屈光力与初级球差(Z40)均有显著正性相关(中低度组:r=0.40,P=0.02;r=0.39,P=0.02;r=0.40,P=0.02;高度组:r=0.55,P=0.03;r=0.51,P=0.01;r=0.57,P=0.01),高度近视组次级倾斜三叶草(Z53)与陡峭角膜屈光力呈显著负相关(r=-0.4,P=0.04)。结论: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的某些组成成分受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影响,其中角膜球差受角膜曲率影响,呈显著正性相关,高度近视患者总彗差受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影响,呈显著负性相关。
阳雪龙琴
关键词: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P)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眼结膜的自身免疫病,常由于其早期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最终造成眼表结构功能损害及失明。OCP治疗主要通过全身免疫抑制控制炎症反应及瘢痕进展,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及众多新药问世,目前治疗期前景乐观。现全身免疫抑制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免疫抑制治疗(CIST)及新型免疫抑制治疗。CIST现主要为治疗OCP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对顽固性OCP疗效不佳而有一定缺陷;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IVIg、抗TNF-α药及单克隆抗体等,凭借强力的免疫抑制作用及较少副反应逐渐受到重视,在今后可能可作为一线用药的更优选择。中晚期OCP患者因并发眼表畸形及角膜浑浊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全身炎症情况控制稳定的前提下可行手术治疗。局部治疗主要针对不同的眼表并发症行相应处理,以改善局部症状。经过科学合理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大部分OCP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量反复发作者需进一步研究,寻找最为合适的治疗策略。
阳雪龙琴
关键词:手术治疗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慢性期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龙琴李莹高婷婷阳雪刘洁
三例Peters异常UBM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 1,女,35岁.因出生后即发现左眼角膜发白来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光感.右眼结膜未见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未见异常,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正常;左眼结膜未见充血,角膜中央白斑,前房浅,晶状体及眼底无法窥入(见图1).UBM影像:右眼部分象限虹膜角膜粘连,瞳孔缘虹膜晶状体粘连,晶状体皱缩变形,回声增强,左眼角膜中央部增厚,回声增强,虹膜角膜粘连(见图2).临床诊断:右眼白内障,左眼Peters异常Ⅰ型.
高婷婷李略阳雪龙琴
关键词:UBM右眼视力眼部检查角膜中央回声增强眼角膜
角膜朗格汉斯细胞在干眼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干眼为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眼表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泪液渗透压升高及眼表慢性炎性反应。角膜朗格汉斯细胞是眼表免疫系统中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步发现其在眼表疾病过程中的双面性,既可进行抗原吞噬导致免疫耐受,又可完成抗原呈递导致免疫激活,进而引起效应T细胞放大炎性反应。以往对千眼炎性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着重于T淋巴细胞的作用,而对角膜朗格汉斯细胞研究较少。但实际上,角膜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状态对眼表免疫过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对近年来角膜朗格汉斯细胞在干眼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阳雪李莹
关键词:干眼综合征角膜郎格尔汉斯细胞炎症
干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干眼患者及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评估干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眼科门诊收治的156例患者,分为干眼组和对照组,进行裸眼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主观症状及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筛查,并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ACA)、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边形细胞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干眼组与健康组相比,其ECD较少,ACA较大。干眼组年龄、干眼病程、OSDI指数与ECD呈负相关,与ACA呈正相关,年龄及OSDI指数与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呈正相关,且女性六边形细胞比例较男性低。结论干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均有损害。
阳雪李莹
关键词:干眼角膜内皮细胞炎症角膜神经
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研究
王静怡阳雪金玉梅姜洋李莹龙琴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和屈光度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分析
阳雪龙琴李莹金玉梅艾凤荣
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眼视网膜组织中补体C1q和C3的表达
2015年
背景 高度近视严重危害视功能,探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眼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补体系统参与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但近视眼视网膜中补体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视网膜组织中补体C1q和C3表达的变化. 方法 将12只出生3d的有色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透镜诱导组,透镜诱导组豚鼠的左眼用-10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镜片缝合在眼周皮肤4周以诱导近视眼模型,作为透镜诱导眼,右眼用平光PMMA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缝合作为对侧对照眼,正常对照组的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眼.诱导后4周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C1q和C3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后4周,透镜诱导眼、正常对照眼和对侧对照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SE)分别为(-1.21±0.71)、(+2.46±0.75)和(+1.75±0.50)D,3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55,P=0.69),正常对照眼与对侧对照组间豚鼠的平均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62,P=0.08),而透镜诱导眼豚鼠的平均SE明显高于对侧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92,P<0.01);透镜诱导眼、对侧对照眼和正常对照眼视网膜组织中C1q和C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1q:F=8.810,P=0.003;C3:F=14.490,P<0.001),其中透镜诱导眼视网膜中C3和C1q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侧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1q:q=4.14,P=0.01;C3:q=4.71,P=0.005),而对侧对照眼视网膜中C1q和C3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1q:q=1.61,P=0.27;C3:q=2.82,P=0.07).结论 离焦性近视发生过程中存在视网膜组织的补体活化状态,补体过度活化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生.
高婷婷阳雪龙琴
关键词:视网膜眼屈光新生豚鼠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探讨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随访、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只眼)采集视力、眼压、屈光度、眼轴、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结果,分析眼底自发荧光对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情况诊疗意义。结果 27例患者中15例(23只眼,占42.6%)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盘旁弧形脉络膜萎缩灶及豹纹状眼底改变,其中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10例(13只眼,占24.1%),漆样裂纹9例(10只眼,占18.5%),脉络膜新生血管(CNV)5例(8只眼,占14.8%),黄斑裂孔2例(2只眼,占3.7%),视网膜出血3例(3只眼,占5.6%)。结论眼底自发荧光通过无创、便捷、实时地监测高度近视眼底表现,可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诊断、评估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阳雪高婷婷龙琴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底自发荧光视网膜色素上皮脂褐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