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微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无为"思想贯穿于整个道德经之中,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老子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提出并论述他的"无为"政治主张;认为作为统治者就应当以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从而达到"无不为"的结果。"无为"思想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 卢春梅田小莉黄微
- 关键词:无不为
- 科学发展观中的国家哲学被引量:2
- 2009年
- 黑格尔建构国家哲学的逻辑与方法以及对国家伦理特性的认识,虽然是唯心的,但给我们一些启示,借鉴其方法的合理性分析理解科学发展观,能够梳理出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价值观体系、本体论、方法论、国家体制论和国家伦理性于一体的国家哲学。
- 黄微田景仲
- 关键词:自由意志伦理科学发展观国家哲学
- 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规定的发展
- 2004年
- 现行宪法经过第四次修改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更加完善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 2 6年来的巨大成就 ,她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引 ,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黄微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财富宪法私有经济私有财产权
- 产权的实现与产权制度的归宿
- 2012年
- 经济关系,在法律制度方面主要以产权体现。广义的产权是指凡能被人们或市民社会认为是财富、财产的,包括资源、环境等在内的广泛意义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等,也就是说,只有产权关系才本质地反映了人们及国家要诉求的经济利益及相应的经济关系.
- 黄微
- 关键词:产权制度经济关系市民社会产权关系使用权
- 个人社会化呼唤宪政教育被引量:1
- 2006年
- 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在近几年来的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被清晰地暴露,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钱的作用,人们缺乏正确面对的能力,尤其在一些高级知识人群、高级职位人群和高尚职业人群中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与损失,这与中国国民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长期不能建构起内心信仰有着相当的关系,人们在把握社会、把握自我上缺乏正确的核心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进而导致法律和道德对许多人都没有有效的拘束力,克服市场经济缺陷的法治机制迟迟难以建立,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而受到的破坏和阻碍,为此,应当提升宪法和宪政教育在个人社会化中的地位,发挥其塑造个人信仰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人素质基础。
- 黄微
- 关键词: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宪法宪政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加强宪法教育被引量:5
- 2007年
-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明决策,需要具体的方案和手段予以实施。从国家和社会的整合意义看,宪法的功能就是为公民树立核心价值观体系,因此,宪法教育之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价值和功能。宪法教育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公民心中扎根、为重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信仰、为培养一代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合格公民以及为人们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激励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加强宪法教育。
- 黄微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教育
- 学分制也是发挥教师主体性的机制
- 2005年
- 高校向实施完全学分制迈进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次深刻、广泛的改革。学分制使学校变成了一个教育市场,教师是提供教育产品的主体,学生是选择和消费教育产品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开始接受市场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支配。学分制的基本精神和运行机制中蕴涵着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学分制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发挥教师主体性的有效机制。
- 黄微
- 关键词:学分制教师主体性
- 简述“新唯识论”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 2008年
-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性哲学家,以《新唯识论》体系奠定了他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的核心地位。"新唯识论"思想是熊十力先生数十的结晶,其改造佛学、自创体系是有一个过程的。其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 齐雪莲黄微
- 关键词:熊十力唯识新唯识论体用论
-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 2007年
-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主张"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利两有",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对于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 田小莉卢春梅黄微
- 关键词:义利重义轻利和谐社会
- 藏族群众行使参与权对创新藏区社会治理模式的作用和启示——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几起事例为据被引量:3
- 2015年
- 社会治理模式和行使参与权具有相互包含关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保障人民行使参与权。随着藏区经济的繁荣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在藏区的普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要在社会治理模式上有所创新。随着藏区的不断发展,藏族群众的公民意识、参与权意识大大提升,并通过一些具体实践行使了参与权,这是藏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需要面对的重要因素。丹巴县藏族群众行使参与权对丹巴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使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得到丰富,也为创新藏区社会治理的互动机制、激发活力机制、合作协商机制、公开透明机制和法治机制提供了运作的动力、契机、条件和资源,体现了行使参与权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之间具有良性互动效应。
- 黄微周良艳
- 关键词:参与权社会治理模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