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在腋臭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在腋臭手术中的作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6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胶腋臭患者58例,术前双侧腋窝分别外敷同外观白色对照乳膏(对照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研究组),记录药膏作用时间,比较患者局麻药物注射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血压、心率,分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超前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值、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涂药时长1h,2h,3h研究组疼痛评分、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术区可降低腋臭患者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局麻药注射时疼痛,缓解疼痛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达到较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 李旋刘畅桑鹏飞赵玲玲蒋智永方明松曹林席庆春
- 关键词:腋臭
- 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6.47,P=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E-Ca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4.02、162.20,均P<0.001),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76.01,P<0.001)。CCK8测定显示,转染24 h后,ROCK1 OE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ROCK1 NC组(t值分别为3.25、3.78,P值分别为0.031、0.019),shROCK1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sh NC组(t值分别为3.12、2.79,P值分别为0.036、0.049)。ROCK1 OE组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ROCK1 NC组(t=5.17,P=0.004),shROCK1组迁移细胞数显著高于sh NC组(t=9.28,P<0.001)。ROCK1 OE组与ROCK1 NC组相比,ROCK1、E-Cad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0.001),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01);shROCK1组与sh NC组相比,ROCK1、E-Cad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0.001),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5或<0.001)。结论ROCK1基因能抑制HKF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ROCK1基因能下调TGF-β1基因表达,上调E-Cad基因表达。
- 桑鹏飞方明松李旋曹林赵玲玲刘畅蒋智永朱飞
-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运动钙黏着糖蛋白类
- 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任俊翠袁修银尤雪莲钱松梅李娟梁娟李敦玲刘畅吕莲余乐华杨玉红刘玲利魏春香张丽吴君仓夏清
- 该项目采取社区干预研究,选取2013年11月以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522例,按社区归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康复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 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5年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大多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要持续、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1-2]。延续护理即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保证患者在出院后的场所得到连续、协作的照护,从而降低致残率,促进康复,减少再住院需求[3]。我院对9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进行延续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或(和)MRI扫描确诊;2意识清楚,
- 任俊翠袁修银李娟梁娟吕莲余乐华刘畅
- 关键词:康复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计划日常生活能力社区护士
- 脑卒中病人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4年
- 对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康复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必要性进行综述,并重点综述了延续护理的方法。
- 袁修银任俊翠刘畅
-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护理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取50例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到本院接受体检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24.h的动态血压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其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昼夜均值、日夜间均值、波动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变化中以ST-T、心律失常为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给予两组监测,当孕妇血压较高时,观察组异常率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血压、心电图开展24.h同步分析,患者血压一旦升高,其异常心电图明显提高。结论:在CT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心脏、血压异常变化情况,方便临床依据其变化特点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对母婴的危害。
- 刘畅张松文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同步监测
- 自制视频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制视频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单号病房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教育,住双号病房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教育的基础上加自制视频教育;分别在出院时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况、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ADL、HAMD、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制视频康复教育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
- 袁修银任俊翠刘畅余乐华张秀军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 医院-社区-家庭多维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多维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拓宽延续护理模式,为脑卒中患者康复开辟更经济、有效、实用的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522例,将出院后于该医院所在社区街道居住的患者258例纳入实验组,不在该医院社区街道居住的患者264例纳人对照组。医院责任护士、社区护士和家庭共同为实验组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多维护理干预模式,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对522例患者均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ADL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心理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DL、HAMD及满意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多维护理的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医院一社区一家庭多维护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整体康复。
- 袁修银任俊翠刘畅李娟张秀军
- 关键词:脑卒中医院-社区-家庭
- 上睑提肌复位法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悬吊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的处理方式,寻求一种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5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1只患眼分别采用上睑提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缩短术和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位法进行矫正,评估术后矫正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等,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1月、3月分别进行随访研究,两种方法在术后各时间段矫正效果均较好,无明显差异,而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位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1周时较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缩短法更少。术后1月和3月时,两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位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李旋席庆春赵玲玲方明松曹林桑鹏飞刘畅
- 关键词:上睑提肌上睑下垂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行PCI术的患者176例,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48)与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PCI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及心率变异性参数24 h内全部正常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24 h的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的均值(SDNN Index)、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的相邻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三角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术前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术后心率、心搏数降低,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单支、多支病变相比,预后不良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两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之间术前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为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三角指数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联合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更高。结�
- 刘畅张松文谢桂君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动态心电图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