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英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文学
  • 10篇网络文学
  • 7篇审美
  • 6篇高校学报
  • 6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政治
  • 2篇手机
  • 2篇网络
  • 2篇传统文学
  • 1篇大学生思想
  • 1篇新媒体
  • 1篇学术质量
  • 1篇学语
  • 1篇移动互联网时...
  • 1篇语言
  • 1篇原创
  • 1篇政治工作
  • 1篇质量下滑
  • 1篇审美差异

机构

  • 18篇武汉纺织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篇王晓英
  • 1篇钟万玲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学习月刊
  • 2篇科教导刊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今传媒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湘潮(理论版...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现代意识的思考被引量:7
2011年
编辑工作在高校学报的出版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出版效果的因素。如何提高编辑的现代意识,提高学报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王晓英
关键词:高校学报
剖析高校学报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2011年
由于商业化的急剧冲击,加上当前简单量化的学术考评机制及封闭的管理模式等原因,我国高校学报质量严重下滑。学术写作的功利化、学术研究体系的泛商业化等,都导致了学术期刊沦为职称,学位等考核的工具。学报在这种现状下,如何避免成为论文的“垃圾生产场地”,本文进行了一些思考。
王晓英
关键词:下滑
试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被引量:13
2011年
在数字时代,以互联网、手机、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交互性与创新性。这些特征既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借力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晓英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学阅读的审美新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继网络文学持续繁荣之后,手机文学异军突起,并逐步显现出与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之上的网络文学不同的一面。手机文学阅读的移动性、便捷性、互动性、融合性、个性化等基本特征,决定着手机文学阅读呈现出审美方式的灵活性、审美对象的精确性、审美深度的融合性、审美感知的聚合性等新特征。数字原住民的思想、思维特点决定了手机文学阅读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晓英
关键词:审美
浅谈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被引量:2
2013年
网络文学语言是网络文学审美形态的核心要素。它由于特殊的创作和在线身份,打破了现实社会的束缚和传统文学语言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汉语文学语言的实践,丰富了汉语文学创作的视阈。
王晓英
关键词:语言网络文学语言美学特质
试论数字原住民与网络文学审美的流变与走向
2014年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群体神圣到自我中心,从实用优先到娱乐至上。随着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审美将向碎片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王晓英
关键词:网络文学审美流变手机阅读
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体系的解构被引量:5
2013年
网络文学的平民式游戏特点,解构了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网络文学的数字式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学的纸质存在方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自由写作状态和作者、读者的界限消融,解构了作者中心地位,并且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以特有的方式重构了网络文学独有的审美体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王晓英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解构
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审美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在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网络文学势不可挡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种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以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出了其用以立身的文学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传播主体、社会时代研究、网络载体、阅读主体等角度对造成两种文学: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的差异、文本特征和审美方式的差异、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概括出网络文学在审美体验诸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网络文学未来发展应把握的审美导向。
王晓英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审美体验
浅谈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审美活动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审美娱乐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创新功能。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种类,与20世纪兴起的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一样,具有迥异于传统文学样式、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品位。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其审美特性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文学通过对直接感觉欲望的表现,审美价值趋向娱乐化;通过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实现了审美取向的大众化;读者开始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文本内部。
王晓英
关键词:网络文学审美
网络文学的审美偏离与审美调适
2013年
由于文学规制的技术失衡、网络文学主体的价值偏移以及审美引导机制的缺失等原因,网络文学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偏离:甘于平庸,放弃审美担当;追求速度,作品速成速朽;趣味书写,推崇娱乐至上。网络文学该向何处去?显然,一味向传统看齐不行,但一味满足某些读者的低俗需求也不行。它需要一个调适过程,一方面,必须与传统接轨,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有所创新。
王晓英
关键词:网络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