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宏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商洛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辐射暴露剂量、手术和X线透视时间: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在辐射剂量、手术时间以及透视时间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至2016年9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血管内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单纯弹簧圈栓塞(exclusive coil embolization, COIL)组、球囊辅助弹簧圈(balloon assisted coiling, BAC)组、支架辅助弹簧圈(stent assisted coiling, SAC)组和分流技术(flow diverting technology, FDT)组。收集人口统计学和动脉瘤资料,检测患者相关评价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19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OLI组41例,BAC组32例,SAC组30例,FDT组16例。4组性别、年龄和动脉瘤最大直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瘤形状和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C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辐射剂量均最长或最大,且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其他3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红斑或脱发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各种血管内治疗技术中,SAC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最长,且辐射剂量最高,因此在选择此方法时要注意辐射安全问题。
- 尚立宏彭小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6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40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听神经瘤切除程度并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行全切除术11例(55.0%),次全切除术7例(35.0%),大部分切除术2例(10.0%),肿瘤切除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I级12例(60.0%),II级5例(25.0%),III级1例(5.0%),面神经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减少面神经受损,保护面神经。
- 索书涛贡平尚立宏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输液器安全防脱卡扣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输液器安全防脱卡扣,包括输液瓶体,输液瓶体的下端固设有输液瓶口,输液瓶口上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向上延伸贯穿输液瓶口进入输液瓶体内,输液管与输液瓶体连通,输液管的外周上...
- 尚立宏王潇雯任凯英
- 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池血容量与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特异性位置的出血量与迟发性脑缺血相关联系。方法收集282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于24h内进行CT扫描。采用自动出血分割算法对血液总量进行量化,脑室内出血位置的被手动分类为脑池,脑室内,脑实质内和硬膜下。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计算脑室内出血位置的每毫升出血量与延迟脑缺血的相关性。结果我们共纳入了282例患者,研究显示每增加一毫升血液体积,延迟性脑缺血的调整优化值(OR值)分别为:脑室缺血为1.02(95%CI,1.01~1.04),脑室内缺血为1.02(95%CI,1.00~1.04),实质内缺血为0.99(95%CI,0.97~1.02),硬膜下缺血为0.96(95%CI,0.86~1.07)。结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脑池出血量与脑缺血延迟的相关性最强。
- 彭小健尚立宏宋健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一种新型神经内镜专用吸引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引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神经内镜专用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本体和固定安装在吸引器本体上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块,所述一号连接块的底部安装有一号卡槽,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
- 尚立宏宋健唐红涛薛胜祥张璐张彬
-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窥镜手术)和观察组(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神经内窥镜手术)。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34±5.16)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9.11±4.9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46±12.17)min、(9.25±1.13)d,短于对照组的(94.37±11.25)min、(12.16±1.47)d;术中出血量为(64.38±12.47)ml,少于对照组的(86.42±11.35)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NPY、BDNF水平分别为(13.27±2.52)mg/L、(121.65±6.39)ng/L、(7.43±0.82)μg/L,对照组分别为(18.35±2.41)mg/L、(168.27±7.28)ng/L、(5.62±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为(2.02±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HICH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
- 尚立宏蔡长文张彬周杨胡小瑜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核区手术
- 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软通道微创手术组为观察组,硬通道微创手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手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巴氏指数(BI)、病死率。结果软通道组继发颅内感染较硬通道组少,且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较硬通道组手术时间长。2组治疗后2~6个月的GOS、BI、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手术和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均确切,虽较硬通道微创手术更费时,但更安全。
- 索书涛贡平彭小健尚立宏
- 关键词:硬通道高血压脑出血
-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AICVD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行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溶栓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IMI分级达到Ⅱ~Ⅲ及24hNIHSS≥4分,病例数、病变残余狭窄率、3个月转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69.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对于治疗AICVD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溶栓总有效率,具有较好的远期预后。
- 尚立宏王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