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瑞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放疗
  • 5篇术后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调强
  • 3篇调强放疗
  • 3篇早期乳腺癌
  • 3篇肺癌
  • 3篇保乳
  • 3篇保乳术
  • 3篇保乳术后
  • 3篇大分割
  • 2篇替莫唑胺
  • 2篇图像引导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1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11篇马瑞
  • 8篇赵玲
  • 5篇杨永净
  • 3篇曹玲
  • 3篇吴洪芬
  • 3篇刘士新
  • 3篇张婷婷
  • 2篇李曼
  • 2篇许德权
  • 2篇王博宇
  • 2篇岳丹
  • 1篇马丽霞
  • 1篇赵继红
  • 1篇王振龙
  • 1篇艾郁葱
  • 1篇杨金磊
  • 1篇张晶
  • 1篇崔洪霞
  • 1篇陈佳祺
  • 1篇李新迪

传媒

  • 3篇医学食疗与健...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究单纯胸壁放疗和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射疗法对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筛选出13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5例患者的放疗靶区为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对照组71例患者放疗靶区仅为胸壁部位。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后5年内发生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16.9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转移率32.39%,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腋窝1—3枚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放疗靶区应选为胸壁联合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可降低锁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
许德权赵玲马瑞杨永净
关键词:根治术后放疗靶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现阶段Ⅰ ~ Ⅱ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标准放疗方式为全乳腺常规分割照射25次后局部瘤床电子线推量照射5次[1].据报道常规分割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 95%,而总的治疗时间为6~7周.放疗在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局部控制率中有重要作用,但仍有大约15% ~ 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未遵医嘱行保乳术后放疗,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放疗时间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如果能明显地缩短放疗时间,必将大大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大分割照射是指放疗单次剂量大于2 Gy的照射,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具有放疗次数少,治疗疗程短的优点.目前,国外几个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已证实在一些选择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全乳腺大分割照射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分割[2-3],但国内鲜有相关报道.本中心从2011年2月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观察全乳腺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加量的剂量学和早期不良反应,探讨其治疗的可行性,以期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杨永净曹玲赵玲马瑞李曼刘士新李新迪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分割照射保乳术后瘤床常规分割放疗
静态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及临床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疗(3D-CRT)与三维适形放疗(IMRT)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3D-CRT组(n=40)与IMRT组(n=40)。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根据RTOG分级比较2组患者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情况。根据RP分级比较2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3D-CRT组患者ORR与MRT组患者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比例低于3D-CRT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275、4.114,P=0.012、0.043)。结论:IMRT化疗方案与3D-CRT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是,IMRT化疗方案在降低毒副作用方面效果更好。
马瑞陈佳祺张婷婷王博宇吴洪芬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毒副作用
kV—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精确性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精确性的影响。方法33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每周行kV-CBCT校正扫描。计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摆位扩边按照VanHerk公式计算(2.5∑+0.7σ)。结果分析3972个CBCT扫描图像。校正前在x、y、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95±0.79)、(1.04±0.66)、(1.14±0.63)mm和1.32°±0.99°、1.45°±1.37°、1.25°±1.35°,校正后分别为(0.56±0.44)、(0.56±0.51)、(0.42±0.63)mm和0.78°±0.76°、0.62°±0.85°、0.75°±0.64°。在x、y、z方向校正前的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分别为2.93、3.06和3.30mm,校正后为1.71、1.76和1.49mm。结论应用kV-CBCT校正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中的线性和旋转误差明显缩小系统和随机误差,使得MPTV缩小到2mm以内,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
岳丹杨永净赵玲吴洪芬卜明伟赵继红曹玲马瑞杨金磊刘士新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调强放疗鼻咽癌摆位误差
替莫唑胺联合脑转移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7年2月09日到2018年 5月 12日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一共 100 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 50 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全脑放疗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在全脑放疗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替莫唑胺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状况还有患者生存质量数据.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在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式后,近期疗效数据和生存质量数据相对对照组都较为突出,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有较好的近期效果,能够提升生存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马瑞张婷婷毕虹宇王博宇赵玲
关键词:替莫唑胺脑转移瘤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瘤床补量方式剂量学比较
2024年
[目的]通过亚组分析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及序贯补量(sequential boost,SEB)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比较,旨在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瘤床补量方式的选择提供剂量学方面的参考。[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共入组了44例符合条件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TOMO)两种放疗技术。其中,SIB 19例(TOMO 11例,VMAT 8例),SEB 25例(TOMO 9例,VMAT 16例)。SIB计划的瘤床计划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 boost,PTVboost)处方剂量为48.0 Gy,3.2 Gy/15 f,PTV处方剂量为40.05 Gy,2.67 Gy/15 f;SEB计划的PTVboost处方剂量为52.2 Gy,2.9 Gy/18 f,PTV处方剂量为43.5 Gy,2.9 Gy/15 f。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各评价参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OMO-SEB相比较,TOMO-SIB中PTV、PTV-PTVboost的V107均显著性降低(38.89%±10.58%vs 59.87%±21.49%,t=-2.854,P=0.011;32.90%±12.35%vs 52.22%±17.89%,t=-2.852,P=0.011),PTVboost-SIB剂量均匀性更好(0.06±0.01 vs 0.09±0.02,t=-4.522,P<0.001)。与VMAT-SEB相比,VMAT-SIB中PTVboost,PTV及PTV-PTVboost的靶区适形度更优(1.01±0.02 vs 1.03±0.02,t=-2.240,P=0.036;1.00±0.01vs 1.03±0.02,t=-3.260,P=0.004;1.00±0.02 vs 1.03±0.03,t=-3.212,P=0.004)。TOMO-SIB的同侧肺D_(mean)、V5及V_(20)均显著性低于VMAT-SIB[(7.36±1.27)Gy vs(9.49±1.97)Gy,t=-2.872,P=0.011;28.22%±3.56%vs 37.68%±8.07%,t=-3.477,P=0.003;14.33%±4.20%vs 19.75%±4.60%,t=-2.670,P=0.016],TOMO-SEB的同侧肺D_(mean)V_(20)显著性低于VMAT-SEB[(7.90±1.79)Gy vs(9.38±1.49)Gy,t=-2.212,P=0.037;13.89%±3.76%vs 17.97%±3.55%,t=-2.703,P=0.013]。对于健侧乳腺,VMAT-SIB的D_(mean)显著性低于TOMO-SIB[(3.99±1.35)Gy vs(2.25±1.79)Gy,t=2.424,P=0.027],VMAT-SEB的D_(mean)及V_(20)显著性低于TOMO-SEB[(4.69±1.78)Gy vs(2.28±1.86)Gy,t=3.150,P=0.004;5.10%±5.80%vs 2.24%±3.50%,t=1.549,
叶明月马瑞艾郁葱张晶李诗扬张淼赵玲
关键词:乳腺癌大分割放疗剂量学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实施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实施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国文(长春)国际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常规放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心脏和患侧肺脏受照剂量、肌钙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8.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脏以及患侧肺脏受照剂量较低(P<0.05)。放疗后,两组肌钙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钙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相当,而调强放疗方案并不会对心脏、肺脏产生较大影响,能有效减轻患者心脏、肺脏放射性损伤,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金海国马瑞王振龙张淼郭潇
关键词:改良根治术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近期疗效肌钙蛋白
kV-CBCT图像引导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精确性研究
岳丹许德权马瑞杨永净赵玲卜明伟赵继红吴洪芬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剂量学和早期不良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加量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探讨其治疗可行性.方法:纳入吉林省肿瘤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4例,予全乳腺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
杨永净曹玲赵玲刘士新李曼马瑞
替莫唑胺与全脑预防照射对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防作用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替莫唑胺与全脑预防照射对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防作用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78例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替莫唑胺组(89例)与全脑预防照射组(89例),替莫唑胺组对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替莫唑胺治疗,全脑预防照射组在替莫唑胺组基础上联合全脑预防照射治疗,比较两组脑转移的发生率与1年、2年、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全脑预防照射组脑转移的发生率33.7%及1年、2年、5年生存率7.9%,4.1%,8.2%,均较替莫唑胺组优(P<0.05);全脑预防照射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17.94%、胃肠道反应5.12%、肝肾功能损害30.178%、乏力25.64%,与替莫唑胺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全脑预防照射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79.38±12.52)分、躯体功能(74.62±10.38)分、总体健康(83.07±12.33)分、精神状况(74.178±12.92)分,均较替莫唑胺组高(P<0.05)。结论:探究替莫唑胺与全脑预防照射对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防作用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可改善缓解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2年、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推广价值。
张婷婷崔洪霞马瑞马丽霞
关键词:替莫唑胺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