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健俊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非编码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圆桌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科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重编程
  • 1篇文科
  • 1篇细胞重编程
  • 1篇计算机
  • 1篇计算机技术
  • 1篇发育
  • 1篇翻译
  • 1篇非编码RNA
  • 1篇肝癌
  • 1篇RNA
  • 1篇表观
  • 1篇表观遗传
  • 1篇表观遗传调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篇骆健俊
  • 3篇陈润生
  • 1篇郭华东
  • 1篇沈华伟
  • 1篇徐志伟
  • 1篇顾东晓
  • 1篇王力哲
  • 1篇沈文庆
  • 1篇孙建军
  • 1篇张旭
  • 1篇张栋栋
  • 1篇陈晓敏
  • 1篇梁栋
  • 1篇毕军
  • 1篇郝亚静
  • 1篇张宝

传媒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非编码RNA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4年
长非编码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高达90%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所谓的"转录噪声".针对长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表明,其在转录起始的调控、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影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学过程.本综述围绕近几年长非编码RNA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长非编码RNA的起源与进化、新型的长非编码RNA类型、典型的长非编码RNA作用机制以及长非编码RNA在发育与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研究,同时也概述了长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和癌症的关系以及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相关技术.系统发现长非编码RNA并阐明其功能机制,将对现代生命科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晓敏张栋栋骆健俊陈润生
关键词:表观遗传调控
RNA翻译的复杂性:不翻译、部分翻译、从头翻译及过度翻译被引量:3
2017年
经典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中心法则认为RNA只有通过翻译产生蛋白质才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RNA其本身就可以承担生命学功能.而且RNA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有线性这一种.本文总结了RNA转录后命运的4种形式:不翻译、部分翻译、从头翻译和过度翻译.RNA命运的多样性使得对于翻译的理解比经典的中心法则规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复杂.充分了解RNA转录后的命运,对以后研究RNA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真正而全面地了解RNA的功能提供了可能.
郝亚静骆健俊张宝陈润生
肝癌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微肽被引量:1
2024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之前被认为不能编码蛋白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可以通过自身的小开放阅读框编码少于100个氨基酸的微肽(micro-peptide),已有研究报道这些微肽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阐释lncRNA编码微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功能、机制和潜在的应用,本文主要围绕肝癌中lncRNA及其翻译产生的微肽作一概述。
苏泽文郭明洲骆健俊
关键词:肝癌长链非编码RNA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大数据——第六届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综述被引量:15
2016年
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是国家和全球的新型战略资源。作为思维的革命性创新,大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第六届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大数据"为主题,在"生物医药大数据"、"物理、化学与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4个领域进行研讨,总结了大数据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意义以及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关于发展科学大数据研究的相关建议。
郭华东陈润生徐志伟孙建军毕军王力哲骆健俊沈华伟顾东晓梁栋沈文庆张旭Hans Wolfgang SpiessThomas Lengauer
关键词:大数据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计算机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