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敬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初步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入核机制及检测其在人前列腺癌中表达
- 第一部分:初步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蛋白的入核机制 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是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转移抑制基因,通过检测自然状态及刺激状态下Hela细胞中TMSG-1蛋白的表达及Hela细胞凋亡情况,...
- 李敬敬
- 关键词:前列腺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 文献传递
- 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RC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8例RC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20例不伴肉瘤样分化的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比较。结果18例RCCS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2岁。肿瘤直径为3—19cm,平均为9.8cm。镜下观察显示,肿瘤均由比例不等的肾细胞癌和肉瘤样成分组成,其中透明细胞癌14例,嫌色细胞癌3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肉瘤样成分表现为纤维肉瘤样9例,平滑肌肉瘤样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5例,未分化肉瘤样1例。免疫组化检测显示,18例RCCS的肉瘤样成分均呈波形蛋白(vimentin)强阳性;14例RCCS的肉瘤样成分表达1项或几项上皮性标记物(EMA、AE1/AE3、CK7、CK18),但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表达很少。RCCS的肉瘤样成分碳酸酐酶Ⅸ(CAⅨ)阳性16例(88.9%),CD10阳性13例(72.2%)。18例RCCS患者中,13例获得随访,有9例于术后1~25个月死亡,其中死于肺和骨等转移5例,死于全身衰竭4例。20例肾透明细胞癌不伴肉瘤样分化患者随访3~65个月,除2例死于肺和骨转移外,余均健在。生存分析显示,18例RCC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20例肾透明细胞癌不伴肉瘤样分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细胞癌出现肉瘤样分化是肾细胞癌去分化的形态学表现,具有高度侵袭性及不良预后。CAIX和CDl0在肾细胞癌发生肉瘤样转化的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蒋艳霞苏国强于文娟李敬敬鲁青李玉军张伟
-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膀胱神经内分泌癌1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膀胱神经内分泌癌( 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17例膀胱NEC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并随访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48~86岁(平均61岁),60岁以上者14例。首发症状大多表现为全程或间歇性肉眼血尿,肉眼主要呈息肉状、分叶状、蕈伞状和溃疡状。组织学上,参照肺神经内分泌肿瘤WHO分类的标准,诊断为小细胞癌13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和不典型类癌1例。其中6例伴有尿路上皮癌成分,2例伴有腺癌成分。9例瘤组织浸润至肌层,5例浸润至外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7例膀胱NEC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CD56、突触素和嗜铬粒素 A ( CgA )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6/17、16/17和12/17,同时表达上皮性标志物角蛋白(CK)7和广谱角蛋白(CKpan),分别为12/17和15/1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的表达比例为11/17。14例获得随访,其中9例术后1~34个月死亡,平均存活11个月,5例术后1~12个月仍健在。结论膀胱NE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56、突触素、CgA、CKpan等免疫标志物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上,膀胱NE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和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本肿瘤的首选方法。
- 蒋艳霞于文娟张伟李玉军鲁青刘燕李宏侯峰李敬敬庄洁
-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原发及转移前列腺腺癌组织TMSG-1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原发性前列腺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MSG-1蛋白在22例前列腺增生、38例原发性前列腺腺癌及18例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MSG-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20/22)、原发性前列腺腺癌(34/38)及转移性前列腺腺癌(10/18)组织中均有表达,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χ2=6.707,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χ2=4.848,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与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无差异(χ2=0.003,P>0.05)。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TMSG-1蛋白的表达与神经侵犯有关(P=0.034 7),而与Gleason评分、邻近组织侵犯及病人年龄均无关(P=0.306 8、0.051 2、0.123 8)。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SG-1蛋白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明显高于TMSG-1蛋白阴性组(χ2=5.153,P<0.05)。结论 TMSG-1蛋白在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TMSG-1蛋白可能与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的转移过程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作为一个预测前列腺腺癌转移潜能大小的检测指标。
- 李敬敬于文娟张丽项锋钢
-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