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
- 作品数:13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田灰钙土中有机质和碳酸钙对Zn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采用序批平衡法,研究了Zn在去除有机质及去除碳酸钙前后灰钙土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土壤中吸附量均随着加入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去碳酸钙土对Zn吸附固定能力明显低于灰钙土,即有机质对灰钙土Zn的吸附影响小于碳酸钙;去有机质及去碳酸钙前后灰钙土对Zn的吸附过程不适合用Langmuir方程描述,而Freundlich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0,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去除有机质和碳酸钙后灰钙土对Zn的解吸率都升高,且灰钙土去碳酸钙后解吸率略高于去有机质;去除有机质及碳酸钙前后灰钙土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升高而升高,且去碳酸钙土解吸量最大,去有机质土次之,灰钙土最小;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对Zn均有较强的络合吸附效应,能有效降低Zn的迁移活性,从而促进吸附,抑制解吸.
- 李虎贺婧刘冲武文飞杨超南忠仁
- 关键词:ZN灰钙土吸附-解吸有机质碳酸钙
- 兰州市城关区街尘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5
- 2016年
- 对兰州市城关区地表灰尘中Cu、Zn、Pb、Cr、Cd 5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及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街尘中的Cu、Zn、Pb、Cr、Cd的质量分数分别是8.568×10^(-5)、2.274×10^(-4)、9.636×10^(-5)、9.478×10^(-5)、8.40×10^(-7),均高于世界、中国、兰州市土壤元素背景值,但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商业区Cu、Pb、Cr质量分数最高,居民区Zn、Cd质量分数最高,各功能区之间街尘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Cu、Zn、Pb、Cr在街尘中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d以铁锰氧化物形式占比最高.5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Cd>Zn>Cu、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结果表明商业区、居民区和高校校园街尘重金属达到中等水平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污染贡献最大.
- 赵一莎赵梦竹刘冲李虎南忠仁
- 关键词:重金属街尘生物有效性潜在生态风险
- 城市污泥对Cd在黄土中的形态分布及再分配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以黄土和小麦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胁迫水平Cd在施用污泥黄土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再分配.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以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随着外源Cd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分配系数持续增加,而有机态与残渣态分配系数则持续减小,土壤Cd的主要赋存形态转变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活性不断增强,加大了对作物的潜在危害.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最大,施用污泥黄土中铁锰氧化态Cd含量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高于可交换态Cd;黄土与施用污泥黄土中Cd的总再分配系数均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结合强度系数均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污泥的施用可增加土壤中残渣态Cd的含量,有助于提高Cd各形态间再分配的稳定性,相对降低了土壤Cd的活性.
- 刘冲李虎赵一莎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黄土污泥CD
- 干旱区灰钙土和风沙土对Zn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被引量:3
- 2015年
- 以自然土壤灰钙土和风沙土作为试验供试土壤,研究了Zn在两种土壤样品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当平衡液中Zn浓度较低时,土壤对Zn的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较慢;平衡液中Zn浓度继续增加时,吸附量增加速率变大(曲线斜率逐渐增大),由于灰钙土有机质、碳酸钙、p H等高于风沙土,所以灰钙土对Zn的吸附量大于风沙土;(2)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线性相关均极显著,但总体来看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方程适合描述土壤对Zn吸附过程;(3)两种土壤的高碳酸钙及有机质含量导致土壤吸附的Zn不容易被解吸,所以两种土壤的解吸量都很少,且灰钙土p H(8.65)大于风沙土(8.17),则风沙土解吸量大于灰钙土,土壤吸附Zn的解吸率与土壤Zn吸附能力呈反比,Zn在风沙土中的解吸率比灰钙土大,所以Zn在沙土的迁移和扩散的风险比灰钙土大,二次函数最为适合模拟土壤中Zn的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的关系,且随着Zn吸附量的增大,两种土壤对重金属Zn的解吸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李虎贺婧刘冲武文飞李洋南忠仁
- 关键词:灰钙土风沙土ZN解吸
- Cd胁迫黄土中施用污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吸收Cd的效应被引量:2
- 2016年
- 以黄土和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下施用污泥对小麦生长及富集迁移Cd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黄土中低水平的Cd胁迫可促进小麦的生长,高水平的Cd胁迫抑制小麦的生长;土壤中Cd临界质量分数在5 mg/kg附近.小麦各部位的Cd质量分数与土壤中的Cd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根系最大,茎叶次之,籽粒最小,小麦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随着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籽粒和茎叶的迁移能力变异性较大.
- 赵一莎刘冲李虎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污泥镉小麦
- 外源Cd在黄土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2
- 2015年
- 以黄土和小麦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胁迫水平Cd在黄土-小麦系统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以碳酸盐结合态与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随着外源Cd添加浓度的增加,土壤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比例系数持续增加,而有机态与残渣态则持续减小,土壤Cd主要赋存形态转变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活性不断增强,加大了对黄土-小麦系统污染的潜在危害。小麦各部位Cd含量与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有机态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土壤中Cd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对小麦各部位吸收Cd有最大贡献量,为黄土-小麦系统的生物有效态。
- 刘冲李虎赵一莎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小麦CD生物有效性黄土
- 镉胁迫下磷酸二铵对小麦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以黄土和小麦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d胁迫水平下施用(NH4)2HPO4对小麦生长及Cd富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对小麦的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Cd胁迫下施用(NH4)2HPO4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尤其是茎叶的生长;小麦各部位的Cd含量均随着土壤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且根系>茎叶>籽粒。施用(NH4)2HPO4能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对根系和籽粒的促进作用大于茎叶;小麦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均随着土壤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而茎叶的转移能力先降低后升高,籽粒反之。施用(NH4)2HPO4显著促进根系对Cd的富集和茎叶对Cd的转移。
- 刘冲李虎赵一莎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小麦CD磷酸二铵
-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油麦菜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以水稻土和油麦菜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农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油麦菜生长及吸收Cd,Cu,Pb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杆炭及其炭基肥的施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除铵态氮外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油麦菜地上部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油麦菜各部位Cd,Cu,Pb和Zn的含量均随处理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根系>茎叶,其中,高剂量炭基肥处理降低效果最佳,油麦菜茎叶Cd,Cu,Pb和Zn最高可分别降低34.78%、29.37%、46.59%和40.95%;油麦菜各部位对Cd,Cu,Pb和Zn的富集随处理水平呈递减趋势,而茎叶对Cd,Cu和Zn的转运系数呈增加趋势,稻秆炭及其炭基肥的施用均能显著减少油麦菜可食部位对Cd,Cu,Pb和Zn的吸收.
- 刘冲刘晓文吴文成蔡信德梁啸李云标南忠仁
- 关键词:生物炭重金属
- Cd胁迫下黄土施用污泥对小麦生长及Cd富集迁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能给污泥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以黄土为供试土壤,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泥在不同Cd胁迫黄土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对小麦各部位Cd的富集迁移规律。试验设计2个污泥处理水平,每个塑料盆中加入8.0 kg供试土壤或污泥含量为4.0%的供试土壤,土壤中以Cd(NO3)2·4H2O溶液形式加入的Cd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5、5.0、10.0、25.0、50 mg·kg^-1,对应各处理为TS1-TS7。各胁迫水平均设置3个平行,同时设置对照TS0。结果表明,黄土中低水平的Cd胁迫可促进小麦的生长,且在Cd污染水平5.0 mg·kg^-1时施污泥和未施污泥土壤中小麦生物量均最大,而高水平的Cd胁迫抑制小麦的生长,且Cd胁迫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Cd胁迫下施用污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尤其是茎叶和籽粒的生长;小麦各部位Cd的含量随土壤Cd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部位最大浓度分别可以达到:45.32、14.41、9.66 mg·kg^-1,且根系>茎叶>籽粒,污泥的施用能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小麦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均随着土壤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污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对Cd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富集系数最大分值分别为1.81、0.93、0.51,但对Cd进入小麦根系后向茎叶和籽粒的迁移影响不显著。
- 李虎赵一莎刘冲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小麦污泥CD迁移
- 施污黄土中镉胁迫下小麦对镉的吸收及镉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小麦盆栽试验,初步探究了Cd污染黄土中施用1.5%熟污泥后小麦对Cd的吸收特征.利用Tessier五步形态提取法探究了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施加1.5%熟污泥黄土中,小麦株高随着Cd胁迫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长及各部位干重积累均未受到明显抑制.随着Cd胁迫水平的提高,小麦根系中Cd的质量分数持续增加,茎叶与籽粒中Cd的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Cd各形态的质量分数均随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可交换态响应最大.随外源Cd添加,可交换态分配系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分配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有机物结合态与残渣态分配系数逐渐减小,Cd活性增加.对小麦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是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小麦各部位Cd与土壤中Cd的有效态的质量分数符合二次模型.
- 赵一莎刘冲李虎武文飞王厚成南忠仁
- 关键词:小麦镉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