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振良

作品数:2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脏
  • 8篇心脏病
  • 8篇手术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5篇右腋下
  • 5篇切口
  • 5篇外科
  • 4篇动脉
  • 4篇婴儿
  • 4篇缺损
  • 4篇小切口
  • 4篇间隔缺损
  • 3篇心房
  • 3篇腋下
  • 3篇腋下小切口

机构

  • 23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23篇陈振良
  • 21篇翟波
  • 20篇王鹏高
  • 19篇董向阳
  • 19篇陈忠建
  • 11篇崔亚洲
  • 11篇杨房
  • 10篇于文波
  • 9篇石磊
  • 5篇李文静
  • 4篇李芳
  • 3篇张永红
  • 1篇刘垚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导管内支架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与传统的体肺分流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26例,年龄3~23(8.20±4.80) d,体质量2.80~3.88 (3.41±0.27) kg。患儿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术前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61%~75%,平均67%。其中行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12例,行体肺分流术(包括改良B-T分流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观察患儿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正侧位胸片,评估支架和管道的血流情况,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12例患儿均顺利置入支架。传统体肺分流术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为(82.73±5.59)%,与动脉导管内支架组[(86.18±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体肺分流术组死亡2例,1例术后心力衰竭死亡,1例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术后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干预后恢复。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体肺分流术组行改良B-T分流的1例由于管道血流缓慢,分流量较少,血氧饱和度为69%,再次行中央分流。动脉导管内支架组1例患儿因术后2个月末梢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再次行支架球囊扩张术,术后经皮氧饱和度改善。动脉导管内支架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减少了传统开胸体肺分流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陈忠建李芳翟波陈振良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于文波
关键词:肺动脉闭锁体肺分流术婴儿动脉导管
右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63例先天性心脏病法络四联症体会
2015年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5年7月~20014年11月,63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4-6cm)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5个月~5岁7月(平均12.7±7.4月);体重5.6~31kg(平均12.3.3±5.6 kg).,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法络四联症22例, 法络四联症+房间隔缺损30例, 法络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8例, 法络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3例。本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结果:全组死亡1例,术前心脏彩超主动脉骑跨接近50%,左心发育较小,术后左心功能较差,低心排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出现右侧气胸的5例,合并肺炎的3例,1例切口愈合不良,再次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恢复,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62例患者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及胸片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大部分的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是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值的推广应用。.
陈忠建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崔亚洲陈振良于文波
关键词:右腋下切口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用胺碘酮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先心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治疗的患儿38例.将患儿给予胺碘酮饱和量后,再按照胺碘酮不同剂量维持给药分为3组,A组5-10μg/kg.min,B组10-15μg/kg.min,C组15-20μg/kg.min,.比较各组显效率、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观察是否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其他心律失常情况出现.结果:A组、B组C组6小时起效率分别为12.7%、23.6%和87.5%C组起效率最高,3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心率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15.2%、20.5%和33.9%,用药2h,6h, 12h 18h,24h,32h .C组的心率均低于A组和B组,6h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及CVP变化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组病例未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未发生其他心律失常.结论:胺碘酮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剂量越大心率下降的时间缩短,疗效约显著.
陈忠建陈振良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于文波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32例VSD合并PH的婴幼儿,在中低温下行VSD修补术,术前给予患儿间断或持续吸氧,术中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应给予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VSD合并PH婴幼儿术后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余肺不张2例,肺炎3例,低心排2例,胸腔积液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是VSD合并PH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董向阳李文静于文波王鹏高陈忠建陈振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围手术期
右腋下小切口对先天性心脏病法络四联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单纯法络四联症35例,法络四联症合并其他畸形44例,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65.9±11.4)min,术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组死亡1例,因左心发育不良、术后低心排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右侧气胸5例,合并肺炎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78例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也是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陈忠建李芳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崔亚洲陈振良于文波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
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90例。一组(45例)经双心房给药,左心房主要输入儿茶酚胺类,右心房输注针对性较强的扩张肺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另一组(45例)通过中心静脉经右心房给儿茶酚胺类及扩张肺血管药物。以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计算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早期(1周内)死亡3例,均为中心静脉给药组;另有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发生了低心排,1例经左心房给药,另1例经中心静脉给药,经治疗痊愈。无远期死亡。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和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PVR,并可增加CO,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效果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心房给药方法安全可行。
陈忠建翟波王鹏高杨房董向阳陈振良崔亚洲
关键词:双心房肺动脉高压儿茶酚胺
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矫治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15例
2016年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5-05间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的患儿15例。患儿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后先游离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导管、弓降部等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术,恢复全身灌注后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体外循环时间86~13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94 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肺炎7例。13例患儿随访2个月~3 a,无死亡及再次主动脉狭窄。结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陈振良翟波王鹏高张永红陈忠建
关键词: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缩窄婴儿期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对比分析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与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住院并行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26例(n=26),同期行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的患儿22例(n=22),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经皮封堵组26例均封堵成功,2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3±13.2)min,住院时间(3.7±1.0)d。术后早期出现少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1个月随访消失。经胸封堵组21例均封堵成功,1例因残余分流>2mm术中转外科修补术,手术时间(54.7±12.5)分钟,住院时间(6.4±0.8)天,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13例。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mg/(kg.d)抗凝。经皮组和经胸组封堵器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手术时间分别为(35.3±13.2)min和(54.7±12.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住院时间分别为(3.7±1.0)天和(6.4±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移位、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介入封堵术是创伤更小、花费更少、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崔亚洲翟波刘垚王鹏高董向阳陈忠建陈振良于文波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
146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络四联症一期手术根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手术根治的146例婴幼儿法络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146例婴幼儿法络四联症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室缺大小,主动脉骑跨和肺动脉狭窄程度。常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矫治手术。术后常规监护>48 h,辅助呼吸10 h^3 d,出院时复查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结果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5例,灌注肺死亡3例,右心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紊乱死亡1例,余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6~48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达Ⅰ~Ⅱ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一期根治术是治疗婴幼儿法络四联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董向阳李文静于文波翟波王鹏高陈振良
关键词:婴幼儿外科治疗
右腋下小切口行小儿先心病手术后气胸发生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右腋下小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并发气胸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58例右腋下小切口实行手术治疗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预防和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共有105例(2.79%)并发气胸,右侧89例(84.76%),左侧13例(12.38%),双侧3例(2.86%)。51例经胸腔穿刺抽气后11例治愈,40例再次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49例为张力性气胸,直接行胸腔闭式引流,47例经2~5 d后治愈。有1例持续引流12 d,间断有气泡引出,手术修补治愈,3例双侧气胸中左侧相对较轻未处理,右侧较重,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5例气胸较轻,临床观察,逐渐吸收好转。结论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患儿右侧气胸的发生率高于左侧,术后采用低潮高频低压的呼吸机参数,是有效预防气胸的关键,胸腔闭式引流首选治疗效果良好。
陈忠建李芳陈振良翟波王鹏高石磊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气胸右腋下切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