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影像
  • 2篇妊娠
  • 2篇成像
  • 1篇信号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羊膜
  • 1篇羊膜腔
  • 1篇羊膜腔内
  • 1篇遗传病
  • 1篇遗传病史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月经
  • 1篇月经规律
  • 1篇造影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熊浪
  • 5篇肖新兰
  • 3篇王进华
  • 3篇曾梦华
  • 2篇孙进
  • 1篇董旻岳
  • 1篇温弘
  • 1篇张繁
  • 1篇高歌
  • 1篇邓美香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影像表现一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 女,39岁.停经27周+,因腹胀加重3d,伴腹围明显增大,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产科初步诊断:孕4产1孕27+周,瘢痕子宫,羊水过多.B超:胎盘内见不均质回声,向羊膜腔突起,边界清,羊水指数31.6 cm.MR:见胎盘脐带附着处3.3 cm×8.0 cm×9.2 cm混杂信号肿块,向羊膜腔内突入,边界清楚,T2WI呈等、高信号,T1W1呈等、低信号,部分病灶T1WI呈高信号(图1,2).DWI(b=600 s/mm2)见肿瘤扩散稍受限,病灶软组织ADC值为(1.2±0.1)×10-3mm2/s,胎盘ADC值为(1.6±0.2)×103mm2/s(图3).
郑伟增熊浪刘肖敏王进华
关键词: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影像表现羊膜腔内ADC值高信号不能平卧
胎儿先天性小脑缺失一例
2015年
孕妇26岁,妊2产0,因"妊娠28^+周,发现胎儿异常20余天,要求终止妊娠"于2014年5月5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妊娠期无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近亲婚配.
熊浪王进华孙进董旻岳温弘郑伟增肖新兰
关键词:胎儿异常先天性家族遗传病史终止妊娠月经规律
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开口位置与骨性标志关系的 CT 血管成像与DSA 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利用 CTA 与 DSA 技术,采用骶髂垂直分段定位法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子宫动脉开口位置与骨性解剖标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91例 CSP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CTA、DSA 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23-44岁,平均(32.7±4.2)岁。在骶髂关节骶骨面中,以骶骨的最高点(如左侧 A 点)与髂骨左右两侧的最低点(a、b)为骨盆骨性解剖标志。采用骶髂垂直分段定位法连接 a、b 两点做一水平线 ab,从 A 点向 ab 水平线做一垂线,交点为 D 点,B、C 等分 AD,将骶髂垂直等分为 AB、BC、CD 和 D点远端4段,在患者 CTA 与 DSA 图片上,观察统计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开口位置在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91例182支子宫动脉中,3支子宫动脉已结扎,CTA 与 DSA 均未见其显示;179支子宫动脉显影,子宫动脉开口位置左侧低于右侧,左侧在 AB、BC、CD 及 D 点远端的比例为0%(0)、3.3%(3/90)、70.0%(63/90)及26.7%(24/90),右侧的比例为0%(0)、11.2%(10/89)、85.4%(76/89)及3.4%(3/89),左右两侧均以 CD 段所占比例最多,两侧在各段分布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8,P 〈0.01)。结论 CSP 患者子宫动脉开口位置在骶髂各段中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当 CSP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无法准确判断子宫动脉开口位置时,利用骶髂垂直分段定位法可为介入治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指导和参考。
熊浪王进华孙进邓美香郑伟增肖新兰
关键词:子宫动脉骨性标志
儿童丘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 男,15岁。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嗜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9天前出现大小便失禁。外院CT(图1):左侧丘脑内环形高密度病灶,中央囊变,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显著水肿,水肿累及对侧丘脑,对侧丘脑内可见稍高密度影。
曾梦华肖新兰熊浪高歌
关键词:四肢抽搐占位效应FLAIR生殖细胞瘤囊变
直肠黏液腺癌的MRI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直肠黏液腺癌(MA)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直肠MA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1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5例直肠MA表现为肠壁增厚型12例(病变长度平均10.2 cm,厚度平均2.5 cm),其中10例在DWI及ADC图上具有较T_2WI分辨更清晰的同心圆或夹心饼样分层信号;肿块型3例(病变厚度平均3.4 cm)。肿瘤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以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斑片状等信号或低信号间隔;DWI呈等或高信号,或不均匀稍高和明显高亮信号;ADC图以高信号为主,高信号区平均ADC值2.09×10^(-3)mm^2/s;增强扫描肿瘤黏液部分呈不均匀延迟强化,黏膜下层强化弱呈中间空表现,实性腺癌部分呈较均匀持续明显强化。结论直肠黏液腺癌的节段长、肠壁厚及中间空MRI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熊浪曾梦华肖新兰
关键词:直肠黏液腺癌磁共振成像
闭锁综合征的早期影像表现二例被引量:1
2016年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LIS)又称去传出状态,系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是临床上不太常见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死亡率高,早期常被误诊,如能早期确诊并治疗,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影像学检查则成为诊断LIS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手段,现将本院诊断的2例LIS患者早期影像学表现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例1女,31岁。晨起小便后出现完全不能发音,
霍英松余期云张繁曾梦华熊浪肖新兰
关键词:闭锁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基底动脉急性梗死桥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