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国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5篇早产
  • 5篇早产儿
  • 5篇早产儿视网膜
  • 5篇早产儿视网膜...
  • 5篇早产儿视网膜...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病变
  • 5篇产儿
  • 4篇细胞
  • 4篇分化
  • 3篇上皮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上皮样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14篇陈金国
  • 8篇徐国兴
  • 3篇侯泽江
  • 3篇熊丽春
  • 3篇郭健
  • 3篇葛品
  • 3篇林秀梅
  • 2篇张晶津
  • 2篇白月
  • 2篇徐巍
  • 2篇郑学栋
  • 1篇苏宇征
  • 1篇占志云
  • 1篇许建斌
  • 1篇洪玉
  • 1篇刘桂华
  • 1篇欧萍
  • 1篇吴松一
  • 1篇林秀梅
  • 1篇徐蕾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干眼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成人干眼之间的差异。方法:分析门诊收集的干眼病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中儿童干眼78例,成人干眼353例。结果:儿童组男女之比为1.9∶1,成人组男女之比为1∶2,儿童干眼男性较成人居多,儿童干眼的临床症状儿童干眼的瞬目增多(89.7%)明显高于成人(15.9%),而成人干眼的干涩(85.5%)、视疲劳(78.8%)、视力波动(43.3%)、异物感(77.6%)明显高于儿童(P均<0.01),儿童眼的危险因素中视频终端综合征[43例(55.1%)]、过敏性结膜炎[30例(38.5%)]比例明显高于成人干眼。实验室检查方面,儿童干眼的泪膜破裂时间更为敏感,与成人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成人干眼比较,儿童干眼有如下特点:主要表现为瞬目次数增加伴眼红、流泪,儿童干眼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视频终端综合征和过敏性结膜炎。
陈金国张晶津林秀梅熊丽春欧萍
关键词:干眼儿童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进展
占志云徐国兴徐蕾徐巍陈金国
引流熊胆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和氧化指标的改变及引流熊胆液的干预效果.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引流熊胆液灌胃,观察血糖、体重变化和24周时的视网膜组织SOD和MDA水平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糖尿...
郭健徐国兴侯泽江许建斌陈金国
联合共培养系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的研究
郑学栋徐国兴侯泽江陈金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诱导分化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诱导分化成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的能力。方法: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利用光感受器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MSC细胞14 d。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观察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表达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诱导细胞14d后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实验组MSC的Rhodopsin表达率为35.1%±6.2%,而对照组中无Rhodopsin阳性的细胞,实验组MSC的NSE表达率为33.6%±4.0%,对照组为10.6%±5.0%,实验组MSC的GFAP表达率为9.6%±1.5%,对照组为13.7%±3.0%。RT-PCR鉴定结果分析示实验组MSC的GFAP、NSE、Rhodopsin mRNA均有表达,而对照组的只表达GFAP和NSE,未见Rhodopsin条带。结论:体外培养的rMSC,经过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培养上清液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
陈金国徐国兴白月徐巍郭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光感受器细胞诱导分化
多元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ermaturity,ROP)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诊断为1型ROP并行IVR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58例,围手术期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9)采用多元化护理,对照组(n=29)采用传统护理,对比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家属满意度及焦虑值。结果 术后2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27.6%(8/29),试验组6.9%(2/29),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复发率对比,对照组3.4%(1/29),试验组6.9%(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家属满意度、疾病认知得分为(3.7±0.5)分、(6.7±0.5)分,高于对照组的(3.1±0.5)分、(3.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试验组家属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26.9±3.9)分vs.(33.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多元化的护理有效提升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满意度,缓解家属焦虑,减少治疗并发症。
黄敬瑾余丽欢陈金国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焦虑评分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重度ROP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在医院就诊及住院的ROP患儿134例,将其分为重度ROP组和轻度ROP组。分析两组ROP的发生与早产儿相关因素和母亲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重度ROP组和轻度ROP组间早产儿相关因素中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胎龄(gestational age,GA)<30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有创机械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糖尿病、产前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GA<30周与RO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产前DXM与ROP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早产儿相关因素、母亲相关因素等的因素均会影响ROP的严重程度。其中早产儿相关因素中的GA<30周可导致重度ROP风险加大,母亲产前使用DXM亦可影响重度ROP风险。
张婉瑜陈金国简美梅徐国兴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妊娠期
福州地区617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筛查的早产儿进行眼部检查,并分析发生ROP的相关因素。结果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筛查617例早产儿中,有58例发生ROP,ROP发生率为9.4%。出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1型病变需进行治疗者23例,占3.73%。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7 d、吸氧浓度>40%、呼吸暂停、孕期激素使用、颅内出血、贫血、输血、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孕周小于27周早产儿全部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结论低出生体重、孕周小、长时间吸氧等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孕周小于27周的早产儿,要特别注意ROP的发生与发展。
陈金国熊丽春葛品林秀梅林淑华刘桂华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采取详细的病史采集、体征检查以及实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的临床特点。结果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率是11.2%,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以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PAC)、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SAC)、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为主,其中PAC比例最高(34.2%)。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其中有93.5%患儿伴随过敏性鼻炎,其次是湿疹(50.7%),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主要症状体征是结膜充血、眼红、揉眼、眼痒、眨眼、滤泡、乳头。结论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的临床特点是以PAC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是揉眼、眨眼。
陈金国熊丽春周月惠林秀梅葛品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揉眼眨眼伴随症状
早产儿应用Retcam 3小儿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筛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小儿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 3在早产儿眼底筛查的应用,分析早儿眼底特点和眼底病的特点。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早产儿共297例,应用Retcam 3进行眼底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相对数指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97早产儿中发现眼底病138例,阳性率达46.5%,其中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最高,达24.2%,其次是玻璃体动脉残留(20.5%)、视网膜白点症(8.8%)、视网膜白斑(7.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6.7%)等,其中Ⅲ级和Ⅳ级视网膜出血的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分别44.4%和80.0%,其中出生体质量≤1000 g和出生孕周≤28 W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是25.7%和22.6%。结论Retcam 3这一类小儿广域成像系统可及时发现早产儿眼底病,对于Ⅲ级和Ⅳ级的视网膜出血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出生体质量≤1000 g和出生孕周≤28 W的早产儿要警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陈金国方成崔晓媛葛品
关键词: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眼底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失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