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雅君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人际信任
  • 4篇特质
  • 2篇亲疏关系
  • 2篇中西方
  • 2篇文化
  • 2篇阶层
  • 2篇阶层关系
  • 1篇大学生
  • 1篇善意

机构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5篇梁雅君
  • 4篇王沛
  • 1篇李宇
  • 1篇陈淑娟
  • 1篇刘雨婷

传媒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心理学与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系和特质认知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效应
人际信任是个体间进行交往时,交往双方存在的一种互相支持的信念。它是基于个体对对方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这种信念让个体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并且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的弱点获益。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
梁雅君王沛
关键词:人际信任文化中西方特质
文献传递
关系认知与善意认知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王沛刘雨婷梁雅君谈晨皓
关键词:人际信任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善意
关系和特质认知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效应
人际信任是个体间进行交往时,交往双方存在的一种互相支持的信念。它是基于个体对对方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这种信念让个体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并且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的弱点获益。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
梁雅君王沛
关键词:人际信任文化中西方特质
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反基准比率效应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反基准比率效应"范式考察在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两种认知加工过程中,基准比率对印象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被试分别为39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1:男生17名,女生22名,均为右利手)以及46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2:男生21名,女生25名,均为右利手)。结果发现:无论是群体印象形成还是个体印象形成,在学习阶段,知觉者都能准确认知各类事件间的关系,但会优先建构高频事件间的联结。而在测试阶段,当低频事件与高频事件同时出现时,知觉者发生明显关系误判,即以反基准比率的倾向高估低频事件间的联结强度。实验表明群体与个体印象形成过程中都会产生反基准比率效应这样的加工偏差,进而初步揭示反基准比率现象在社会信息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陈淑娟王沛梁雅君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存在不同的影响。通过整合以往有关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发现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亲疏关系"效应。尤其是在理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诸如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关系核心构架的"阶层关系"等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认知过程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深刻作用。以"阶层关系"认知为核心的关系认知可能调节着特质认知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
王沛梁雅君李宇刘雍鹤
关键词:人际信任亲疏关系阶层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