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炜琦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少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时间较长,但是患者痛苦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并且恢复较快,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杨炜琦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
- 积雪草苷调节TIM3/Gal9轴对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 2024年
- 该文旨在探讨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TS)调节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9)信号轴对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免疫逃逸的影响。以不同浓度ATS(0、5、10、20、40、80μmol/L)处理细胞筛选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ATS组(25μmol/L ATS)、ATS+pcDNA-NC组(25μmol/L ATS+pcDNA-NC)和ATS+pcDNA-TIM3组(25μmol/L ATS+pcDNA-TIM3),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情况;用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FN-γ和IL-2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PD-L1、TIM3和Gal9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小鼠构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模型,并将其分为control组、ATS组、ATS+AAV-NC组和ATS+AAV-TIM3组,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D-L1、TIM3和Gal9蛋白表达情况。与control组相比,ATS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以及Vimentin、PD-L1、TIM3和Gal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TNF-α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ATS+pcDNA-NC组相比,ATS+pcDNA-TIM3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以及Vimentin、PD-L1、TIM3和Gal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TNF-α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体内肿瘤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TS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减小(P<0.05),PD-L1、TIM3和Gal9蛋白水平降低;与ATS+AAV-NC组相比,ATS+AAV-TIM3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增加(P<0.05),PD-L1、TIM3和Gal9蛋白水平增多。积雪草苷可能通过抑制TIM3/Gal9信号轴来抑制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免疫逃逸。
- 杨学鹏王兰柴居堂杨炜琦
- 关键词:积雪草苷肺癌细胞免疫逃逸
- 50岁以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50岁以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SC)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50岁以下女性ACS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后经冠脉造影排除的50岁以下女性20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造影和临床病特点。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具有冠心病家族史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冠脉血脂分析中,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阳性患者人数,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冠脉病变明显多于多支病变和冠脉轻度狭窄(P<0.05),以冠脉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受累为50以下女性ASC临床病变特点。结论 50岁以下ASC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传统危险因素与尿蛋白阳性为主,单纯停经并不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相当部分患者显现轻微异常或未见异常。
- 杨炜琦周伯良张雪莲吴瑞锋刘子腾林鹏齐红兵
- 关键词: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术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83例,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核心量表(QLQ-C30)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4,12周对2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研究共失访4例,随访率为9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1周的疼痛和EQ-VAS评分及术后4周社会功能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第1周的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陈学谦郭兰栓张惠卿宋瑞毛永贤杨炜琦
-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生活质量
-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比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revaseularization,HCR)、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后疗效,评价HCR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病变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HCR组26例,CABG组32例,PCI组30例。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感染率等,并随访1~12个月,观察有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作以及1年后冠状动脉和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PCI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HCR组与CABG组(P<0.05),HCR组住院时间短于CABG组;CABG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HCR组,术后第1日引流量少于HCR组(P<0.05); 3组间术后3个月LVEF值、切口感染率和桥血管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R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在风险、美观、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子腾吴瑞锋杨炜琦张雪莲周伯良
-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
- 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与青年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联素(ADP)水平与青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测定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的青年(年龄<45岁)冠心病(CHD)患者168例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青年(年龄<45岁)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hs-CRP、LDL、ADP水平,并对冠心病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LD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ADP水平冠心病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清hs-CRP与LDL呈正相关(r=0.327,P<0.01);LDL与ADP呈负相关(r=-0.295,P<0.05);hs-CRP与ADP呈负相关(r=-0.605,P<0.01)。结论:血清hs-CRP、LDL、ADP水平与青年冠心病关系密切,是青年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张雪莲吴瑞锋周伯良刘子腾杨炜琦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50岁以下冠脉搭桥术患者MMP-9及Leptin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50岁以下冠脉搭桥术患者MMP-9及Lept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取30例不伴冠脉病变的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留取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及胸腔内脂肪组织(TA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eptin、MMP-9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T 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均高于TAT(P<0.05);而对照组内EAT(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与T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重构患者EAT 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均高于负性或无重构患者(P<0.05)。结论50岁以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中Leptin和MMP-9表达上升,共同参与血管重构过程,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息息相关。
- 吴瑞锋刘子腾周伯良杨炜琦张雪莲林鹏史坚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心外膜脂肪组织瘦素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结石的效果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肝内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残石、结石复发率、再次手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内胆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肝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手段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大大减少手术后出现的结石残留、复发等问题,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改善,肝部分切除术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杨炜琦
- 关键词:肝部分切除术肝内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