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腹泻
  • 3篇诺如病毒
  • 3篇弯曲菌
  • 3篇流感
  • 3篇流感病毒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病原学
  • 2篇乙型
  • 2篇疫情
  • 2篇农村
  • 2篇自备井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 2篇耐药
  • 2篇空肠
  • 2篇空肠弯曲菌

机构

  • 17篇北京市房山区...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7篇刘海波
  • 15篇史文凤
  • 9篇王云霞
  • 7篇刘颖
  • 6篇董梅
  • 3篇阚震
  • 3篇黄少平
  • 3篇高舒
  • 2篇张晓嫒
  • 2篇吴涛
  • 2篇邢瑞婷
  • 1篇孟毅
  • 1篇严寒秋
  • 1篇张冬然
  • 1篇陈萌
  • 1篇于海柱
  • 1篇周伟
  • 1篇王斌
  • 1篇潘阳
  • 1篇周海健

传媒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2015年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中分离到的乙型Yamaga/a系毒株共13株,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HA基因片段后进行序列测定,与WHO推荐的疫苗株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采用MEGA6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房山区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HA1基因片段序列测定拼接后核苷酸长度为1059bp,编码氨基酸为353个,与2014—2015年的疫苗株B/Massachusetts/02/2012比较,13株毒株的氨基酸均在第123、131、165、180、187、196、211、217、244、313、327位点有变异;与2012-2013年的疫苗株B/Wiseonsin/01/2010比较,13株毒株的氨基酸在第187、313、327均有变异。做进化树分析,房山区2015年分离到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与疫苗株B/Wiseonsin/1/2010在同一个分支上,距离较近,与B/Massachusctts/2/2012不在一个分支上,距离较远。结论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HA1基因在抗原决定簇区已发生变异,但疫苗株B/Wiseonsin/01/2010有保护作用,应继续关注氨基酸的替换。
阚震刘海波刘颖史文凤黄少平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进化树
北京市房山区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及菌株分型耐药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2017年5—12月,收集2家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对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共检测标本286份,分离到弯曲菌31份,检出率为10.80%;经质谱鉴定28株为空肠弯曲菌,3株为结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可分为23种不同的ST型,其中4株为ST22,2株为ST760,2株为ST6500,其他20株分别属于20种ST型别;研究发现3个新的ST型,分别为ST9253、ST9254和ST9255。28株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达100.00%,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39.29%,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对喹诺酮、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大环内酯类、酮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敏感;菌株的ST型呈多样性分布。
刘海波刘颖王云霞张晓嫒史文凤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腹泻抗生素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
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情况,为本地沙门菌感染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房山区2家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肛拭子培养,进行沙门菌的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9株沙门菌,检出9个血清型,其中前3位的为猪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布利丹沙门菌,构成比均为21.05%。药物敏感试验显示19株沙门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94.74%和89.47%。对萘啶酸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3.16%和42.1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猪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布利丹沙门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临床治疗时可合理使用抗生素。
董梅史文凤黄少平阚震刘海波
关键词:沙门菌属血清学鉴定耐药性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房山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集北京市房山区某2家二级医院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弯曲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腺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392例腹泻病例,男性219例,女性173例,以青年为主。至少一项病原体阳性的腹泻病例84例,检出肠道病原菌89株,检出率为22.70%,弯曲菌35株,诺如病毒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沙门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轮状病毒4株,扎如病毒2株,肠道腺病毒2株。病原体检出高峰为4~10月。其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熟食冷荤31例,水果蔬菜9例和凉拌菜8例;食用方式主要为直接食用43例;食用地点主要为居家53例。结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有所下降,种类多样,以弯曲菌为主,应继续监测并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董梅刘海波王云霞史文凤刘颖张冬然郭新慧张晓嫒
关键词: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星状病毒
2015-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肠道门诊14岁以上腹泻病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监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01/2017-12收集北京市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14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590份,采用荧光PCR方法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150份样本病毒检测阳性,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10%(36/59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9.70%(116/590),诺如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轮状病毒检出的高峰月份为12月-次年3月。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的月份有2-7月、10-12月。14~20岁的患者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0.53%,诺如病毒阳性率为26.32%,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于20岁的人群病毒阳性的可能性是大于等于60岁人群的2.378倍(95%CI:1.147~4.932),夏季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冬季感染病毒的0.219倍(95%CI:0.122~0.392),秋季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冬季的0.275倍(95%CI:0.153~0.495),即冬季容易出现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结论目前诺如病毒是北京市房山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之一,有暴发疫情的可能性,应继续关注并加强宣传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史文凤刘海波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一起霍乱疫情分离株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一起霍乱疫情的O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患者和有关人员及外环境(包括食物)样本109件,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的阳性菌株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CTX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0种药物敏感试验,用Not I和Sfi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和聚类分析。结果109件样本增菌液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阳性率19.27%(21/109,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家属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1件阳性,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样本18件阳性);常规培养鉴定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阳性率5.50%(6/109,患者和就餐地厨师肛拭子各检出1株,就餐地后厨外环境涂抹检出4株);6株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霍乱CTX基因均阴性,对20种抗生素中12种100%敏感,对头孢唑林100%耐药,PFGE分子分型条带具有一致性。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病原为O1群小川型非产毒株;PFGE分子分型溯源表明疫情与厨师有关;应关注霍乱疫情菌株的耐药监测。
王云霞严寒秋刘海波史文凤周海健王斌
关键词: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脉冲场凝胶电泳药物敏感实验
1起农村自备井水源诺如病毒污染的调查
2025年
目的对北京市房山区某村发生的1起腹泻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阻断疫情扩散。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判断可疑传染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搜索到急性胃肠炎病例96例,症状主要为腹泻(70例,占72.92%)、腹痛(29例,占30.21%)、恶心(25例,占26.04%)、呕吐(38例,占39.58%),均出现呕吐或腹泻3次及以上;实验室初次检测10份肛拭子,9份诺如病毒Ⅱ型阳性,1件判定为混合感染;7份泵房环境涂抹均为阴性。第二次检测粪便样本6份,2份诺如病毒Ⅱ型阳性,1份为混合感染;涂抹样本9份,2份诺如病毒Ⅱ型阳性;水源样本5份,4份判定为混合感染。结论本次疫情是由于居民自备井水源受到诺如病毒污染而引发的腹泻疫情暴发。
王云霞董梅史文凤刘海波刘颖
关键词:腹泻疫情诺如病毒生活用水自备井
北京市房山区农村自备井水质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农村自备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方式,采集19个乡镇168件自备水源水样,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房山区农村自备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仅为85.9%,其中平原地区合格率为89.4%,山区合格率为72.4%,平原地区合格率高于山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地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均高于山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农村自备水源水质状况堪忧,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水源管理,改善水质状况。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受人们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卫生意识的影响,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必须加强水源管理。
董梅刘海波王云霞史文凤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微生物指标
北京市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病原学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房山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采集房山区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339份,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及亚型,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血凝实验(HA)检测。结果2014年1月6日-2015年12月28日,共采集1339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阳性数为215例(阳性率为16.06%),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2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107株,乙型流感病毒76株。病毒分离阳性数为148例(阳性分离率为11.05%)。本年度第2-6周和第48-52周流感阳性率较高,且第2-6周以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第48-52周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主。结论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高发季节为第2-6周和第48-52周,上半年致病病原体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H3N2流感病毒为主,不同性别之间各亚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董梅史文凤阚震黄少平刘海波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原学
北京市房山区2006—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2006-2012年北京市房山区麻疹流行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北京市房山区麻疹病例,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6-2012年麻疹共报告457例,分年度发病率分别为14.078/10万、8.486/10万、5.477/10万、6.119/10万、9.801/10万、0.439/10万、0.351/10万。8月龄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成人发病率较高。平原地区发病率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结论房山区2006-2012年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6月为麻疹流行季。人口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及外来流动人口较大的地区为麻疹防控的重点地区。小于8月龄和大于45岁年龄段居民及民工群体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史文凤孟毅王云霞刘海波陈萌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控制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