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倩
- 作品数:32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脏脂肪指数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背景 我国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升高,血尿酸(SUA)水平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SUA受肾功能影响,采用标化SUA〔SUA/血肌酐比值(SUA/Scr)〕可更好地预测MS。内脏脂肪指数(VAI)是衡量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可更直接地预测MS的发生风险。但目前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关于VAI是否介导SUA/ Scr与MS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VAI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SUA/Scr与MS发生风险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年度体检的10 042例体检人群。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计算SUA/Scr和VAI。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诊断MS。将研究对象分别按照SUA/Scr水平四分位数和VAI四分位数,各分为4组:Q1~Q4组和V1~V4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SUA/Scr与VAI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UA/Scr和VAI对MS发生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VAI是否介导SUA/Scr与MS之间的关联。结果 10 042例研究对象中,MS患者1 833例(18.25%),非MS患者8 209例(81.7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Scr与VAI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组〔OR=1.310,95%CI(1.039,1.651)〕、Q3组〔OR=1.372,95%CI(1.089,1.729)〕、Q4组〔OR=1.744,95%CI(1.381,2.203)〕人群发生MS的风险增加(P<0.05);与V1组相比,V3组〔OR=6.721,95%CI(4.600,9.819)〕、V4组〔OR=33.327,95%CI(21.509,51.640)〕人群MS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SUA/Scr对MS发病率具有直接影响〔β=0.154,95%CI(0.104,0.205)〕,并且VAI部分介导了SUA/Scr对MS发病率的影响〔β=0.183,95%CI(0.156,0.21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4.25%。结论 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SUA/Scr和VAI是MS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VAI部分介导了SUA/Scr对MS发病率的影响。
- 刘焕欣孟翠巧聂倩于春红邢煜铃王忠丽刘承浩马慧娟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尿酸血肌酐甲状腺功能中介效应
- 线粒体融合蛋白2改善高脂诱导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否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改善大鼠骨骼肌细胞IR。方法建立高脂诱导骨骼肌细胞IR模型(PA组),以Mfn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细胞(PMfn2组),观察细胞内葡萄糖摄取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簇(ROS)及MDA的改变。结果 (1)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高脂(PA)组葡萄糖摄取率降低(P<0.01),T-SOD及CAT活性降低,ROS、MDA含量增加(P<0.05);(2)与PA组相比,Mfn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PMfn2)组T-SOD及CAT活力均增加(P<0.05);ROS水平、MDA含量降低(P<0.05);GSH-Px活力无明显改变。结论上调高脂干预后骨骼肌细胞的Mfn2水平可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改善IR。
- 聂倩宋桉王超孔德贤张雪梅宋光耀
- 关键词: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线粒体融合蛋白2氧化应激
- 高果糖、高脂饮食致糖脂代谢紊乱及器官损伤的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
- 宋光耀任路平胡志娟赵永才史丽娟刘颐轩藏莎莎张雪梅聂倩张贺芳李玲段力园
- 课题历经了多年的系统研究,通过动物、细胞实验和人体实验,对比、深入的研究了饮食因素(高果糖、高脂)对机体重要器官包括肝脏、骨骼肌、肾脏、血管内皮、胰腺等器官糖脂代谢的影响和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并研究了多种药物的干预治疗作...
- 关键词:
- 关键词:饮食因素糖脂代谢紊乱
- 室内外工作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健康人群中室内外工作环境的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12月根据工作性质(分为室内组和室外组)对石家庄市区30~6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入组条件者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行颈动脉超声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LPA2)、血脂等相关抽血化验,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室外组教育程度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室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外工作环境中的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循环标志物Ox-LDL、Lp-LPA2可能无显著影响,但引起血压、空腹血糖、腹围、臀围、BMI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 张令霞聂倩郝志华刘承浩王忠丽陈菲菲刘焕欣
- 关键词:磷脂酶A
- 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转位及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
-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转位及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高脂组、空病毒组(高脂+空病毒)及Mfn2组(高脂+AdMfn2...
- 孔德贤王超甘可欣聂倩张雪梅宋光耀
- 关键词:大鼠骨骼肌高脂饮食
- 文献传递
- 非糖尿病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风险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SLI)发生风险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者2482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生化指标,计算TyG指数,测定颈动脉斑块并进行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的标准诊断SLI,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否存在SLI将研究对象分为SLI组和非SLI组,非SLI组为正常无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TyG指数和颈动脉斑块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和颈动脉斑块评分对SLI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评分是否介导了TyG指数和SLI之间的关联。结果SLI患者471例(18.98%),非SLI患者2011例(81.02%),SLI组与非SLI组相比,颈动脉斑块评分[2(0,5)分比1(0,3)分]和TyG指数[7.17(6.81,7.64)比7.12(6.77,7.54)]均升高(Z=-4.213,Z=-2.636,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评分与TyG指数呈正相关(r=0.0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评分(OR=1.047,95%CI 1.002~1.094)和TyG指数(OR=1.329,95%CI 1.106~1.598)是发生SL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TyG指数对SLI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β=0.265,95%CI 0.102~0.428),并且颈动脉斑块评分部分介导了TyG指数对SLI发生的影响(β=0.024,95%CI 0.009~0.04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3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TyG指数和颈动脉斑块评分是SLI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颈动脉斑块评分在TyG指数对SLI发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张令霞张艳勤牛亚丽孟翠巧于春红聂倩刘承浩王忠丽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 免疫炎症指标结合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在胃腺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指标及磁控胶囊内镜特点在胃腺癌及癌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57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80/20定律随机分为训练集(462例)和验证集(116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及血细胞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胃腺癌组与癌前病变组。比较胃腺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磁控胶囊内镜特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构建并验证胃腺癌的风险诊断模型。结果462例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胃腺癌76例,占比16.45%(76/462);癌前病变386例,占比83.55%(386/462)。验证集116例胃内镜检查患者中,胃腺癌22例,占比18.97%(22/116);癌前病变94例,占比81.03%(94/116)。两组患者的病变大小、病灶边界、黏液、病变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组患者中颜色发白占比、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占比、不规则网格状微血管占比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腺癌组患者的NLR、PLR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表面微结构不规则(OR=2.213,95%CI:1.288~3.801)、不规则网格状微血管(OR=2.489,95%CI:1.458~4.249)、NLR(OR=2.369,95%CI:1.389~4.046)、PLR(OR=3.016,95%CI:1.767~5.148)是胃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风险模型诊断训练集胃腺癌的灵敏度为0.800(95%CI:0.716~0.891),特异度为0.783(95%CI:0.694~0.851),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87~0.931)。风险模型诊断验证集胃腺癌的灵敏度为0.861(95%CI:0.771~0.945),特异度为0.769(95%CI:0.683~0.841),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765~0.923)。结论胃损伤病灶的表面微结构、微血管形态及NLR、PLR与胃腺癌的发病有关,构建风险诊断模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胃腺癌。
- 吴晓倩刘学欣郜玉兰郝志华郭磊磊聂倩
- 关键词:胃腺癌癌前病变免疫炎症
- 磁控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联合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对胃部及小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筛查。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0例,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诊断的准确性,另对此9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年龄组方面;以季节分为春夏秋冬4组,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910例患者中465例患者3个月内进行过电子胃镜检查,磁控胶囊内镜对于食管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部及十二指肠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此9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年龄组方面,部分疾病的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老年组最多见;以性别分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两种疾病男性检出率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女性检出率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910例患者的小肠的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小肠肿物的检出率为3/910,小肠出血的检出率为2/910,小肠多发淋巴管扩张289/910,回肠多发淋巴滤泡增生的检出率为216/910,小肠炎的检出率为26/910,小肠多发血管扩张检出率为1/91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胃部检查及十二指肠检查的结果与电子胃镜的检出率相似,食管的诊断较电子胃镜检查有差异,对910例患者进行胃部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人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男性胃病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可用于胃部疾病的筛查,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亦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 吴晓倩崔子瑾孟翠巧刘学欣聂倩
- 关键词:电子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电子胃镜
- 尿液代谢组学与代谢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尿液代谢组学通过对终末代谢产物进行小分子代谢物分析,已成为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的研究方法之一。多种代谢性疾病与尿液检查密切相关,近年来利用尿液代谢组学对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该文对尿液代谢组学的技术方法作简要介绍,并对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聂倩张令霞宋光耀
- 关键词:代谢疾病生物标志物
- 磁控胶囊内镜的疾病筛查应用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体检中上消化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体检者61例,检查完毕后,记录检查时间、胃各部位观察完全度、检查者胃部充盈度及清洁度,比较磁控胶囊内镜与胃镜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61例体检者平均年龄(49.4±11.6)岁。所有检查者无恶心、呕吐、呛咳、出血、穿孔和胶囊滞留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发生。胃部充盈度有效率为98.4%,清洁度的有效率为68.9%。磁控胶囊内镜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9.9%(80/89),磁控胶囊内镜对于食管和贲门病变的检查符合率为78.9%(15/19),胃部病变的检查符合率为92.9%(52/56),十二指肠病变诊断率符合率为92.9%(13/14),食管贲门与胃部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的检查安全、有效,病变检出率可与胃镜相似。
- 郜玉兰吴晓倩郭磊磊聂倩
- 关键词:胃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