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利 作品数:63 被引量:421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上海市某区敬老院老人在住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汤军克 李惠英 陈林利 尤佳恺 赵耐青关键词:高龄老人 敬老院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老年人 可替代 上海市某区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评价上海市某区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66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敬老院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均分得分分别为42.1、57.9、78.0、50.2、66.0、70.8、66.8、73.6、63.2。单因素分析:性别、婚姻、入住原因对生命质量有影响,老年人疾病中心脏病、糖尿病、慢支或肺气肿、脑血管意外对生命质量有影响;逐步回归分析:是否患病、入住原因、年龄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显著。[结论]加强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做好硬件建设,创建社会环境支持,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尤佳恺 汤军克 丁锦春 李惠英 陈林利关键词:生命质量 老年人 SF-36量表 影响因素 上海非户籍人口巨大儿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户籍人口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闵行区产院出生的非户籍巨大儿206例作为病例组,按性别匹配选取同期出生的非户籍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显示,孕周每增加一周,巨大儿的发生危险增加,OR为2.47;第二产、第三产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分别为第一产的2.90倍、3.72倍;母亲孕前BMI每增加1kg/m2、孕期增重每增加1kg,巨大儿的发生的危险增加,OR分别为1.34、1.08。母亲孕期不运动、母亲孕中期食量较平时增加20%以上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2.33、15.84。结论本研究中发现的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母亲的孕前高BMI、孕期增重过多、孕期不运动及孕中期食量增加过多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值得相关部门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多加重视。 孙源樵 方红 赵黎芳 李琰 周洁 陈丽菁 陈林利关键词:巨大儿 病例对照 上海市某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调查上海市某区社区、敬老院和老年病房在住老人生命质量,同时调查有关人口学资料等情况,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居住社区的老人生命质量相对较高,敬老院次之,老年病房较低。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有:疾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骨折、慢支、糖尿病和关节炎等)、婚姻、文化程度、老人每月收入及农民等。结论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敬老院医疗服务配置标准,满足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药减轻病痛的需求。 汤军克 李惠英 陈林利 尤佳恺 赵耐青关键词:老年人 SF-36量表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全民健康形势下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健康水平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93—2015年户籍居民死亡及2002—2015年传染病发病数据,评价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闵行区1993—2015年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ALE)变化、死亡率水平、死因顺位变化及2002—201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993—2015年间,上海市闵行区全人群ALE从71.78岁上升到83.58岁,提高了11.80岁。其中,男性从67.34岁提高到81.37岁,提高了14.03岁;女性从76.22岁提高到85.89岁,提高了9.67岁。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755.35/10万,比1993年上升21.45%,比2014年上升2.71%;同年,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为196.07/10万,比1993年下降54.17%,比2014年下降0.51%。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及损伤中毒,占全人群总死亡数的91.33%。2002-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累计发病人数62 845例,死亡152例。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急剧增长,14年间增长291.98%(Z=10943.83,P<0.001),标化后依然呈上升趋势。2015年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猩红热、梅毒、肺结核和乙肝。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多年来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全方位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处于较高水平,慢性病综合防控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徐东丽 杨琴文 刘念 陈林利 陈丽菁 詹隆文 杭文权关键词:人均期望寿命 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99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死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换检验,转折点的确定基于P<0.05。结果 2015年闵行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07%,较1996年上升了73.89%。近20年来,闵行区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年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62%(P<0.05),标化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3.73%,P<0.05)。2015年闵行区户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前五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6%、-1.86%、-8.03%、-4.96%,P<0.05);内营代病的标化死亡率在1996—2001年大幅度上升(APC为16.58%,P<0.05),2001—2015年趋于平稳。结论上海市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陈丽菁 陈林利 倪静宜 钱梦岑 方红关键词:死亡率 生育年龄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及对适宜生育年龄的启示 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分析女性生育年龄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以探索女性适宜生育年龄。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出生登记信息,应用方差分析与χ^(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产妇和新生儿出生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生育特征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结果2008—2019年女性平均生育年龄自26.68岁上升至29.97岁,增长3.29岁。高龄产妇(>35岁)占比自7.77%上升至峰值17.58%。低龄组(<20岁)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分别是20~24岁组的1.36倍(95%CI:1.26~1.47)和1.35倍(95%CI:1.21~1.50);35~39岁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的风险分别是20~24岁组的1.60倍(95%CI:1.47~1.73),1.47倍(95%CI:1.33~1.62)和2.21倍(95%CI:2.13~2.29);≥40岁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的风险增高为20~24岁组的2.09倍(95%CI:1.81~2.41),2.15倍(95%CI:1.82~2.55)和2.85倍(95%CI:2.64~3.06)。结论低龄与高龄生育均会增加不良出生结局风险,20~24岁组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最低,应鼓励育龄妇女在适龄期生育。 倪静宜 陈林利 陈丽菁 皇甫新凤 虞慧婷关键词:生育年龄 高龄 低龄 早产 低出生体重 上海市某老年人日托所运行模式探析 被引量:4 2013年 报告一家开设在社区内具有公益性的老年人日托所运行一年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并为"日托养老"的发展提出建议。 尤佳恺 欧阳霖 陈林利 陈建平 汤军克关键词:老年人 养老 老年期痴呆患者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上海市闵行区敬老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全区27家敬老院老年期痴呆患者每月缴纳费用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职业、每月收入等人口学因素,敬老院性质和入住时间等社会学因素,以及痴呆严重程度和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等疾病因素,是影响老年期痴呆患者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和经济负担不断增长,政府部门在配置卫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痴呆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同时提高痴呆患者的康复和照料水平,改善痴呆老人的卫生保健现状。 陈林利 赵根明 汤军克 方红关键词:老年期痴呆 经济负担 敬老院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现状和全科服务应对策略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医养结合模式能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但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规范有效性尚需优化完善。基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分析,以期为社区全科团队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服务规范和内容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对上海某镇敬老院所有住养老人开展生命质量评估,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性别、婚姻、患病情况的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老年人整体生命质量评价偏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共病现象明显,且病种数量影响健康变化;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分别在情感、疼痛、整体健康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师要足够重视随增龄引起的共病现象,医养结合机制下充分发挥优势,采取针对性、连续性、整体性、个性化的全面健康管理;树立多学科跨专业协同服务理念,形成医养结合综合服务规范体系,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方红 姚红 刘奕男 朱灵 陈林利关键词:全科服务